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夯法广泛适用于处理一般粘性土、饱和砂土、碎石土、粉土、人工填土、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等地基,从而消除液化,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提高土层均匀性,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文章通过介绍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区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来探讨强夯法动力密实机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土工基础》2019,(6):634-638
基于某机场工程场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评价,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现场直剪试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直剪试验结果对高填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①通过强夯试验性施工,确定最佳夯击数为6击,整体夯沉量约40 cm;②强夯后黄土密实度明显提高,标贯击数沿着深度几乎线性增加;③场区黄土层为低液限黄土状粉土,稍湿,密实,压缩性低;④强夯消除场区内黄土的湿陷性;⑤强夯后黄土内摩擦角变化较小,粘聚力变化较大,通过直剪试验抗剪强度指标复核边坡稳定性,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对西北地区机场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强夯加固效果检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某机场强夯试验加固效果的分析 ,认为在上海软土地区设置强夯垫层并对沟河浜进行清淤填土 ,强夯后能形成厚达 7m较均匀密实的硬壳层 ,表层地基土由特低~低强度类型变为高强度类型 ,达到减少施工后地基残余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豫西山地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夯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夯实厚度与处理厚度的关系,夯后地基沉降量的估算方法等,有利于改进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震动能量,将地基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它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经检验,强夯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工程新近吹填土高压缩性、高含水量、高灵敏度、低承载力等特点,进行了强夯法处理,并通过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地基土平均比贯入阻力及地基承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地基处理深度均大于4 m,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并消除了表层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强夯法处理地基已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以某大型钢铁厂道路区域强夯工程为例,论证了强夯法处理液化土地基的可行性,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管道安装中采用直埋方法最为普遍。在不良地质中敷设管道对地基处理有着特殊的要求。不良地质主要有软粘土、杂填土、冲填土、膨胀土、红粘土、泥炭质土、岩溶、湿陷性黄土等。在软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① 素土垫层。素土垫层是先挖除基坑下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然后回填素土并分层夯实,对管径不大的管道基础常采用素土垫层。素土垫层的土料一般以粘性为宜,填土必须在无水的管沟(基坑)中进行。夯实施工时,多层虚铺的厚度可参照灰…  相似文献   

9.
采用8000kN.m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等级为Ⅲ~Ⅳ级的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对其设计、施工和检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瑞利波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静力载荷试验等对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进行了综合检测,对比分析了强夯前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地基承载力和湿陷性的变化情况,确定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消除、地基承载力等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其他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如何经济高效的消除湿陷性一直是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一个课题,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强夯地基处理实例分析,对强夯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并对强夯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检测提出一些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