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1"清风提梁壶"的设计思路提梁壶就是将壶把(提梁)置于壶身上方的紫砂壶。这种以提梁为把的紫砂壶式历史悠久,精品名品层出不穷。围炉煮茶,用提梁壶自然最为方便。所以,在传承提梁壶式经典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满足  相似文献   

2.
《意提梁壶》壶身提梁采用明式家具造型,壶体温润如玉,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此壶以圆为主,结合各种不同的曲线组成,它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转折圆润、饱满丰腴,这种富于情感的审美情趣正是符合人的审美规律和审美情感的。壶钮集中表现了此壶的意蕴,对于把玩者而言,充满深意。  相似文献   

3.
提梁壶与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审美风格,在结构上有极强的可塑空间。"大提梁石瓢壶"在经典的提梁石瓢壶的基础上将各结构部分进行了"放大"处理,突出表现了提梁与石瓢的结构特征,在和谐中展现古雅风尚。  相似文献   

4.
顾丽萍 《江苏陶瓷》2020,53(1):69-70
紫砂艺人在"东坡提梁壶"的基础之上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提梁壶,虽然造型各异、特点鲜明,但其中都蕴含着东坡先生的奇思妙想和对于生活的热爱。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就是一件提梁造型的艺术作品,其灵感来源就是传统的"东坡提梁壶"。在此基础上,我又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柿子"的形象和寓意融入其中,从而创作出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从整体上看此壶,造型大气、细节到位、工艺精湛、寓意吉祥,提梁和壶身营造出虚实相间、上下互补的艺术形态,融合了筋纹器和提梁造型这两项在紫砂技艺中难度颇高的制作手法,让人观之耳目一新,心生欢喜之情。  相似文献   

5.
正提梁壶的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生产有提梁的陶盉。1958年,河北邢台县东董村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陶器精品"彩绘陶盉"。"盉",为古代盛水或酒的器具,这一"彩绘陶盉"即为我国早期的提梁壶。宜兴紫砂提梁壶的制作也出现较早,宜兴紫砂的始创期,著名制壶大家时大彬制作的"调砂提梁壶",紫泥调砂,珠粒隐现;壶身较大,作扁球状;短颈,直腹微鼓;圈底微凹,圆饼状盖;钮呈六棱形,中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以洋桶壶为代表的紫砂提梁壶一度伴随着茶楼茶馆遍及神州大地,提梁壶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当时人们的出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楼茶馆逐渐凋零,紫砂提梁壶却从以使用目的为先导的创作,转变为以观赏和实用并行的创作模式,摆脱了外形桎梏的紫砂提梁壶式由此迸发出绝大的创新动力,新的主题、新的造型不断孕育而出,作品"大日提梁"就是以天上的太阳为题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翻阅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提梁壶"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宋代之前,炉火上烧茶是习俗,提梁壶最适合这样的品茶习性.而提梁壶造型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容量较大,所以受到普通大众的喜欢,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按照难度来分,提梁壶和方壶一样具有挑战性,紫砂圈有"一提、二方、三圆"之说,难度之高显而易见.砂无声,艺无尽,手艺没深浅.人生...  相似文献   

8.
正潮州手拉壶,通过不同的设计和创造,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下面,将浅谈一下潮州手拉壶之"祥云提梁壶"的造型设计以及文化内涵。提梁壶原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型之一。其壶身与提梁比例各半,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型状,中间由肩上圆弧和隆起的半圆盖,高高的桥塑钮加以变化、缓冲,配上长直嘴,显得通壶精气有神,线条交待清晰明确。提梁壶的出土地点是宜兴窑场属于战国时期的丁蜀地区,壶的形状是小口球腹,下承三兽足。肩一侧有龙首流,肩部两部连以半月形提梁,略信战国铜盉式烧制。明隆庆提染壶器开明浑圆,显得稳重而古雅。万历时  相似文献   

9.
"秋硕提梁壶"引入了秋之代表的松鼠葡萄元素,取意秋天丰硕之美,寓意生活的美好与富足。由于有了提梁这一特定的造型构件,整壶显现出大气典雅质感,而壶身别致的松鼠葡萄点缀更提升了整壶的典雅韵味。享受这阳光下的美好,制壶当如此心境,生活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石瓢壶"是紫砂壶艺术中十分经典且颇为受人喜爱的一种款式,在融合提梁后更显精巧雅致。"大提梁石瓢"在继承经典造型的基础上独有一份大气的追求,使"提梁石瓢壶"的造型结构特点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展示,彰显了这一壶型的传统风度与紫砂壶艺术之底蕴。  相似文献   

11.
东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还能够欣赏到的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制壶艺人从江南宜兴的绵绵茶园出发,灵感穿越历史上著名的提梁类紫砂壶器型,最终把紫砂方器的刚正不阿和提梁的刚柔相济呈现出来,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传统紫砂技艺水准和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理解都是无可挑剔的,细节的把控也是精益求精,使得此把提梁壶的精、气、神、韵非常引人注目,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坡公把古人习惯于烧水用的"石铫壶"改制成了紫砂提梁壶,使其成为了一件非常实用的紫砂器型,在以后的岁月里,壶友一直对这款有历史韵味的作品情有独钟,促使宜兴紫砂艺人不断完善和创作提梁壶形,于是成就了如今提梁壶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从"弈渡流方壶"可以看出,作者希望用简洁明快的造型设计和流畅的线条,及符合我们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展现江南气韵和风度,让人们体会到江南的风土人情和其中蕴含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3.
提梁式是以提梁代替执把的一种紫砂壶式,提梁有软提梁和硬提梁之分,软提梁是用铜、银等金属材质制成,鋬穿于两侧壶耳的孔中,便于携带;而硬提梁与紫砂壶壶身造型成一体是紫砂壶艺的一部分,比如提梁的形状、高低、大小、粗细,要与壶身相匹配,又如提梁构成的虚空间与壶身实体之间也要协调等等.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是中国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材质的特殊性,造型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气息而深受世人的喜爱。制壶艺人与书画名家合作的文人壶更是被奉为艺术之林的瑰宝。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正所谓"方非一式、圆非一相",造型从大类可以分为光货、花货和象生器,光货又分圆壶、方壶和提梁壶,其中提梁壶是紫砂器型中的一个最为特殊的类别,造型典雅高贵,极富人文气息,深受紫砂藏家的喜爱。明代大彬提梁,清代旭茂提梁,近代顾景舟大师的提壁  相似文献   

15.
提梁壶,顾名思义是以提梁作为把手的茶壶,有硬提即与壶身一体的提梁壶,软提(用竹、藤金属作为提梁,以钮来配合的)通过提梁的回转,构成壶体上部的虚空间,使整体造型稳健庄重,格调高雅,有气势,尽管制作工艺复杂,烧成难度大,但从古至今深受很多制壶名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提梁壶由壶体与提梁组合,有着虚实对比和奇巧的造型.我们一般所见的提梁壶在作支撑着力和弧度上难度较大,也较赞时费力,相对的也考校一个制壶艺人的功底.提梁常以竹节为造型,我们如今看到的提梁款式造型多变,不再单一拘泥在这一形式上.  相似文献   

17.
陈月娥 《江苏陶瓷》2021,54(1):40-41
从大文豪梅尧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吟诵到篆刻家陈曼生的文人壶系列"曼生十八式",从坡公的"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到亲自参与设计改良紫砂壶器型,如今"东坡提梁壶"依然是我们非常经典的壶型,在经过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不断传承和改良之后,提梁壶已经成为了紫砂造型艺术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类别.细细观赏此壶"茶香",整体造型从传统器型之中脱胎而来,采用了更加现代的设计手法,表面明针工艺细腻,茶花、茶树的装饰简约而不简单,壶钮和提梁遥相呼应,茶壶和茶香融为一体,把宜兴紫砂丰富的造型艺术和壶茶同誉的文化内涵完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笔者的《美人肩》壶,整把壶保持"圆"的个性,长弯流圆把,前呼后应,壶身上下稳定,充分体现传统紫砂壶器所注重的实用性能,可谓亦用亦赏。壶体乳脂似玉,曲线优雅,腹部饱满丰润。这件作品质感润泽,雍容华贵,大气沉稳。  相似文献   

19.
在紫砂器型之中,有一种提梁壶比较的特殊,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煮水用的器具,所以提梁的造型从过去的实用性,逐渐地转变为如今冲泡茶叶的功能,其中的提梁之道不仅仅是因为美观,还有许多的文化内涵蕴含在里面。紫砂作品"品雅提梁壶"就是在传统光素壶的基础之上,运用了提梁的手法来凸显出此壶的与众不同,其中的美学特色主要集中在提梁壶的虚实相生和阴柔相济的造型特征和内涵之中,它以强烈的空间感和舒展的形态带给我们开阔的视觉体验,看似简洁的造型设计之中暗含着许多的技术考验,在没有多余的紫砂装饰手法来掩饰不足的情况之下,需要紫砂艺人良好的视觉审美和整体的把控能力,才能够和谐融洽地把提梁壶的美学特征全部地彰显出来,可以说是紫砂艺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才能把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不露声色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范建强 《江苏陶瓷》2012,45(1):65+67-65,67
紫砂壶造型丰富多彩,正所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造型从大类可以分为光货、花货和筋囊货。光货造型又分为圆壶、方壶和提梁壶。其中提梁壶是紫砂器型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造型典雅高贵,极富文人气息。深受紫砂藏家的喜爱。明代的“大彬提梁壶”,清代的“旭茂提粱壶”,近代顾景舟的“提璧壶”都是提梁壶中的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