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运动部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以及机身的弹性恢复力所激起的振动,并以亚洲最大的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及其实际工况为例进行了振动参数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振动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具有工程上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振动分析及隔振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螺旋压力机的致振原因,提高了冷击和锻打工件时冲量矩,冲量的计算方法,所得结论可供振动分析,隔振设计及基础设计时参考。对J53-300型双盘摩擦压力机的隔振计算表明:惯性块下螺旋弹簧和油阻器承垫式隔振基础可有效地吸收摩擦压力机工作时产生的冲量矩和冲量,使基础的振动加速度降为隔振前的1/125。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螺旋压力机的致振原因,提出了冷击和锻打工件时冲量矩、冲量的计算方法,所得结论可供振动分析、隔振设计及基础设计时参考。对J53—300型双盘摩擦压力机的隔振计算表明:惯性块下螺旋弹簧和油阻尼器承垫式隔振基础可有效地吸收摩擦压力机工作时产生的冲量矩和冲量,使基础的振动加速度降为隔振前的1/125。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螺旋压力机基础振动的数学模型及其解。建立了螺旋压力机打击运动微分方程,并定义与锻锤相一致的打击参量。结果表明:其基础扭转振动是单自由度的,垂向振动为双自由度,其冲击回弹系数ψ。与打击传动摩擦也有关系;均与锻锤不同。本文的理论解可以直观地解释文献[6]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螺旋压力机打击时冲量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冲量矩的计算方法。所得结论可供振动分析,隔振设计及进行机器基础的土建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EP-8000电动数控螺旋压力机的机身底座、螺杆及滑块等主要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运行打击力由80 MN提升至100 MN,且主要部件的刚度足够、滑块打击方向不偏移。通过Solidworks对底座、螺杆进行结构优化,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机身、螺杆进行建模,分析其变形和等效应力情况;对螺杆作模态分析,得到其变形与振动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后,底座的最大变形量为0.363 mm,螺杆的最大等效应力为830.9 MPa,变形率为0.0013;螺杆在83.075 Hz时,挠度变形最大,变形量为0.4403 mm,且在中间位置出现弯曲。将滑块原有的X形导轨定位改造为圆导轨与X形导轨复合式双重导轨结构,总导向长度增加,保证滑块安装在装备中心位置,且优化后的抗偏载能力高宽比H/B由1.38提高至1.92,抗偏心锻造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压力机获得良好的动态特性,以北京机电研究所自主研发设计的CWFP12500 k N冷锻压力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四柱组合式框架结构的特点,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整机三维模型,并对机身施加了预紧力,计算出理论的拉杆变形量。运用ANSYS软件先对压力机进行了静力分析,得到了预紧力下的拉杆变形量,然后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前二十阶模态频率与模态振型。结果表明,ANSYS分析得到的拉杆变形量为3.43 mm,与理论计算值3.77 mm相近,说明了预紧力施加方法的可行性。压力机最小固有频率为17.919 Hz,远大于滑块的激振频率0.42~0.83 Hz与小齿轮轴的激振频率3.3~6.7 Hz,故不会发生共振。分析了各阶振型对压力机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变形量较大的拉杆,提出了适当增加其横截面面积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摩擦压力机借助旋转元盘压在飞轮轮缘上的摩擦力作用,驱使飞轮旋转,并使滑块实现往复运动。目前,对摩擦压力机的各种计算方法所以不同,关键在于如何计算元盘对飞轮摩擦力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按苏联吉明的分析,作用在飞轮上的摩擦力的合力与水平面的夹角β=45°,所以其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都等于动滑动摩擦系数μ乘以正压力P_x;扎列斯基则认为β角从90°变化到0°,摩擦力的水平与垂直分量均为μ(P_x)/2;资料〔1〕中指出,摩擦力与水平面的夹角β很小,因此在分析与计算中,摩擦力的垂直分量f垂可略去不计,而水平分量  相似文献   

9.
自由锻锤在工作过程中,锤头所积蓄的动能在打击工件时瞬间释放,锤头的速度由原来的下行速度突然停止并产生一定的向上反弹的速度,使锤头的动量突然改变。由于打击过程中.锤头对砧座的作用力并不封闭于机身。因此,砧座瞬间获得一个向下的动量,动量的值等于锤头动量的改变量.砧座以一定的速度下行,进而将所获得的动量传递给设备基础和地基,激起设备基础和地基的振动,从而形成振动波向外传播.影响和干扰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明金属材料中局部氢分布及演化特性是揭示其高压氢脆机理、预测承载件服役性能的重要基础。由于材料中局部氢分布测试难度大,目前各种测试研究方法都存在缺点和不足。方法 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进行金属中局部氢分布研究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试无损的特点,但其测试结果影响因素多,亟待建立相应的测试可靠性保障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关键测试参数、试验温度、试验气氛环境等对SKPFM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基于上述影响SKPFM测试结果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建立了相对应的控制策略,完善了基于SKPFM的金属近表面局部氢分布测试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高温高压充氢后S30408中氢分布的演化规律。结果 对于特定的激振频率,总存在一个激振相位的最佳区间,在此区间内CPD测试的误差最小,且数据稳定性高,激振频率的变化会导致最佳相位区间的变化;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不仅对CPD整体值影响较大,还改变了不同位置处CPD的差值。根据对高温高压充氢后S30408中氢分布的演化规律的观察,氢在S30408中扩散速度随晶向的不同存在差异性。结论 利用SKPFM可以有效的测试金属近表面局部氢分布,为金属材料氢脆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打击过程,运动部件的运动规律,建立了飞轮的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并以冷击工况为例导出了某型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轴承动载荷与飞轮支承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为该压力机飞轮缓冲弹簧的设计及轴承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速压机的振动扰力与隔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压机的振动原因,主要是曲柄滑块机构的惯性力和压制工作时的加工力。惯性力激发的振动是以曲轴转速为频率的强迫振动,加工力激发的是以压机固有频率为频率的过渡振动。压机固有频率比惯性力频率高得多。本文主要讨论惯性力激发的振动及其隔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机械压力机的曲柄滑块机构的工作特性,机械压力机在冲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以OCP-60E型机械压力机为例,提出了压力机的减振与抑振方法.首先建立了机械压力机振动力学模型,将其简化为一个双自由度有阻尼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分析不同压力机质量、安装平台质量、隔振器刚度与阻尼、地基的刚度和阻尼对压...  相似文献   

14.
高速压力机惯性力平衡装置及其特性研究(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高速压力机惯性力平衡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压力机的工作特点,论述了高速压力机的惯性力降低及平衡的途径,明确指出在高速压力机上不宜采用气动缸平衡装置.对目前广泛采用的5种惯性力平衡机构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速压力机惯性力平衡效果的科学评价指标.从而为研制高速压力机新的高性能平衡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速压力机惯性力平衡装置及其特性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分析高速压力机惯性力平衡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基础上,根据高速压力机的工作特点,论述了高速压力机的惯性力降低及平衡的途径,明确指出在高速压力机上不宜采用气动缸平衡装置。对目前广泛采用的5种惯性力平衡机构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速压力机惯性力平衡效果的科学评价指标。从而为研制高速压力机新的高性能平衡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挤压成形工艺中的力能关系 ,给出了成形过程中各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提出了一种挤压成形工艺位置控制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东升 《机床与液压》2012,40(7):51-55,35
针对磨削加工中滚珠丝杠振动信号低信噪比、非平稳特性,提出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的振动信号滤波方法。通过EMD将滚珠丝杠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平稳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并选择包含振动信号特征的若干IMF分量重构,提高了振动信号的信噪比,实现了对振动信号的平稳性分析,得到了振动信号的本质特征,为磨削滚珠丝杠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并通过仿真及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EMD滤波技术是表征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征及提高信号信噪比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压力机对地面的振动冲击问题,采用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高速压力机动不平衡的理论计算模型,得出压力机工作时对地面的冲击激励;建立压力机隔振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响压力机隔振效果的外部因素,确定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参数;分析橡胶的硬度、形状、弹性模量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完成橡胶弹簧隔振器的设计,并通过试验测试安装橡胶隔振器后压力机与地面振动能量的变化,验证橡胶弹簧的隔振效果。研究成果为高速压力机的隔振技术研究及橡胶隔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冲床隔振基础双自由度力学模型的建立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威  刘钢  陈维民 《锻压技术》2001,26(4):48-51
使用最优化理论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冲床基础隔振设计。建立了开式冲床有阻尼双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和隔振解析方案,以振动加速度为目标函数编制了隔振参数优化设计计算机程序,针对J23-10冲床进行了实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