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工业转型升级,城市中的老旧工业区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工业区被迫关停或搬迁后留存的工业遗迹承载了工业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历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近些年,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受到多方重视,保护方式也多种多样,工业遗址公园是后工业区改造和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城市修补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从功能修补、交通修补、空间修补三方面梳理总结工业遗址公园的发展策略,为工业遗址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结合工业遗址区的文化特质,总结了工业遗址区更新项目的文化优势。然后以绵阳朝阳厂工业遗址区更新项目为例,在深入分析了遗址区区域及内部文化本底前提下,提出了文化更新的具体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如何拯救深陷“收缩”困境的老工业城市,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当今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受经济转型、资源枯竭、郊区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传统老工业城市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收缩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基于全球化挑战地方响应策略的理论分析表明,如何促进日渐“收缩”的老工业城市实现顺利转型,对长期以来增长管理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传统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体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主义或环境主义的地方响应范式之争。针对英国曼彻斯特和利兹的案例比较发现,尽管前者采取的企业家主义导向经济复兴战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后者尝试超越企业家主义范式的新探索带来了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新希望,且近年来可持续城市的理论探索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英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比较,为我国的老工业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了诸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彤  甄峰  孔宇  周雨杭 《规划师》2024,(3):14-21
在总结城市空间治理需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空间治理中的应用,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空间治理的内涵进行解读,提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及社会主导型等3种赋能模式,并从治理手段、治理结构及治理流程等3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空间治理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城市空间治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工业遗址作为城市最珍贵的文化历史记忆,其更新改造成为当今城市重点解决对象.2015年"城市双修"的提出对工业遗产改造和修复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方法.本文首先对"城市双修"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次根据"城市双修"理念对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进行研究,提出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的改造策略,以期为我国以后的"城市双修"理论发展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升绿色空间价值转化效率,促进绿色空间价值向更高维度提升,是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赋能角度就公园城市背景下的绿色空间价值转化过程进行解构,认为绿色空间价值转化主要通过周边环境、空间、人流、商业等方面的赋能途径进行,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绿色空间可以在生态、社会、经济层面对周边环境进行赋能,从而使自身价值在不同维度得以传导并体现。文章尝试构建符合价值转化内在需求的绿色赋能空间体系,为公园城市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提供永续发展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城市中工业遗址区因逐渐衰败而导致的区域经济、文化衰退和环境恶化,以及国内工业遗址区更新改造中面临的问题,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到工业遗址区的更新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基于对触媒作用方式的分析研究,对遗址内区的触媒要素进行分类整合,通过触媒点的构建逐步激活片区活力,从而进一步刺激城市空间结构持续渐进的演化过程。最后,以绵阳市朝阳厂工业遗址区更新项目为例阐述了触媒在项目建设以及城市更新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晴月  郑超 《智能建筑》2023,(8):102-106
文章首先论述了建筑大数据的核心特征和获取方式,分析了建筑大数据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和传统大数据应用误区,明确了建筑大数据参与城市治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文章总结了“三层次模型”和“双向相关网”,并提出了以此为基础的建筑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9.
莫洲瑾  滕美芳 《工业建筑》2012,42(6):1-4,28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以马鞍山市为例,分析了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并以花山软件工业园规划为例,从城市、空间、活力、生态、人本角度阐述了软件工业园建设的规划创新理念、实践现状、前景展望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7)
安阳市是豫北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原经济区典型的老工业城市之一,和其他老工业城市相同,近年来安阳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在以安阳市为例,对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老工业城市转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
辽宁是我国工业大省,近年来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之际,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振兴东北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分析辽宁省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自“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工业基地发展、壮大,相应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基地城市.在长期偏重工矿业发展之后,在世界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这些老工业基地城市普遍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难题.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分析,认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工业基地建设与城市综合发展是否协调,基地与城市之间是否良好互动.通过对鞍钢工业基地与鞍山城市的关系梳理,分析了鞍山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不足、环境污染以及单位制社会等诸多方面难题,从总体规划层面提出从下列路径来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城市逐步转型升级:面向区域寻找产业转型动力;同步推进主导产业的精深化与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控矿山开采,加强生态治理;改造社区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通过对我国非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转变进行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对建立现代合理化的产业结构进行探讨,提出加快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集约化农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城市收缩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老工业城市--四平市为研究区,应用收缩度模型在对2001-2016年四平市城市收缩度进行测算分析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对四平市城市收缩的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四平市自2012年人口开始流失(SSD>0),出现城市收缩的现象,且收缩度不断上升。2)2001-2016年四平市城市收缩的的驱动力分别是经济、社会、人口因素中的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与人口因子,其中,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是主控因子,为第一主成分,基础设施建设为第二主成分,土地利用为第三主成分,人口因子为第四主成分。并通过进一步的驱动机制分析,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看作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四平市城市收缩的驱动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等其他驱动因素产生的根源所在。4)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城市废弃和闲置用地为依托,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精尖人才回流;调整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打造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宇  苏童  李哲  杜戎文 《建筑技艺》2022,(9):112-114
天水工业博物馆历经近7年实现落地。建筑师从城市既有住区功能置换、场地边界对话和激活场地内部活力等不同角度进行城市设计层面的思考,再结合建筑层面深入设计,这种尊重历史和城市既有环境的设计方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整体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分析了郑州老工业基地保护的战略意义,探讨了郑州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的功能定位。并选择国棉三厂,二砂集团,铁路专用线三个重点地段,就总体布局与空间形态两方面展开了概念性的城市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深远。如何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部署,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从区域全局考虑,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如何从哈尔滨的实际出发,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重塑辉煌;如何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好务——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工作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不仅在局内开展了“我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一策”活动,征集了建议122篇,还在全国范围内约请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笔谈。限于篇幅,这里仅刊登其中的12篇。——编者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址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废弃工业场地作为城市历史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一直是城市设计领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工业遗址公园是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主要形式。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工业遗址公园的社会意义及其存在价值,提出工业遗址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工业文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场地生态环境及社会价值的重新塑造去传达一种对城市发展及环境保护进行理性思考的价值观,将工业遗产与现代设计观念、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产业遗址保护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前提下,使滨水工业区发挥出新的活力是本次论文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寸国外两个成功案例进行解剖,得出“硬件”与“软件”双重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在滨水区工业遗址在向商务办公功能改造时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管理、设计的对策与建议,以求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滨水区工业遗址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