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纳米类金钢石涂膜钢领的性能和纺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类金刚石涂膜钢领的性能--硬度高,耐磨性能好,摩擦系数小,导热性能好.进行的纺纱试验表明,利用纳米类金钢石涂膜钢领纺出的纱线条干CV值、千米纱疵、毛羽等质量接近瑞士BREK钢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珠宝科技》2010,(4):5-5
2010年7月5日,苏尔寿美科公司(Sulzer Metco)完成了对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类金刚石(DLC)涂层业务的收购工作。此次收购扩展了苏尔寿美科公司在薄膜涂层市场上的地理分布和技术范围。新收购的6个类金刚石(DLC)涂层工厂能完美地融入苏尔寿Metaplas现有的服务中心(4个在德国,1个在中国)。服务中心能提供PVD(物理气相沉积)涂层服务、PHT(等离子热处理)服务、联合处理服务和物理气相涂层设备。  相似文献   

3.
探索了在金刚石表面镀覆SiC涂层的工艺方法,并以机械合金化铁合金粉末为基体,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长条形金刚石刀头,测试分析了刀头的硬度、抗弯强度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用金刚石+Si+I2混合粉末(工艺A)、或金刚石+聚碳硅烷(PCS)溶液(工艺B)于1000℃~1200℃真空反应,均能在金刚石表面制备出SiC涂层;在基体中添加Zn、Sn等低熔点元素,会降低刀头的硬度和强度;而添加少量B4C,可以起弥散强化的作用;对金刚石先镀Ti、再镀SiC,可使刀头的硬度和强度进一步提高,最高硬度为HRB118,抗弯强度为543MPa。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粒度的金剐石粉研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然后采用酸碱两步法处理基体,清洗后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沉积金刚石涂层。扫描电镜观察表面金刚石形貌,洛氏硬度压痕法评价涂层结合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膜基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5.
梯度硬质合金是金刚石涂层产品新的基体材料.现场切削实验可有效、直观地评价金刚石涂层刀具的性能。采用梯度硬质合金金刚石涂层可转位刀片车削硅铝合金,研究切削参数对加工面质量及刀具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硬质合金金刚石涂层刀具加工的工件面粗糙度低、光泽度好且不黏刀。切削20min后,加工面粗糙度最佳值为1.57μm,刀具后刀面磨损为0.1mm,远小于失效判据VB=0.30mm,是很好的金刚石涂层产品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较全面介绍了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膜/基结合强度的定性和定量测试与表征方法。定性方法主要有划痕法、压痕法、超声波法等,其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但实验结果不精确并且缺乏可比性;定量方法主要有粘接拉伸法、刮剥式测量法、纳米压入法、内涨鼓泡法、梁弯曲法等,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但试验条件要求苛刻、设备复杂、薄膜样品制备困难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总的来看,采用单一方法直接用于金刚石薄膜刀具膜/基附着强度的有效表征还有较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研究这些方法的优势互补,或者通过新方法研究,建立综合评价金刚石薄膜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有效与合理方法,为金刚石薄膜硬质合金刀具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影响CVD金刚石涂层刀具附着力的因素,并重点对提高其附着力的工艺措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解决刀具基体与金刚石薄膜之间的附着力过小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管拉拔生产时易产生缩径,采用硬质合金模具拉拔时,模具耐磨性不高,难以保证产品尺寸精度。设计出一种改进型拉拔模具,借助有限元法对不锈钢管空拉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拉拔模具的次压缩区高度L、主压缩区半角α1和次压缩区半角α2对拉拔过程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几何参数L=2 mm,α1=14°,α2=4°。通过偏压辅助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以WC-Co硬质合金拉拔模具为衬底,采用穿孔直拉热丝方式,以优化的预处理方法和沉积工艺,在模具表面沉积均匀的金刚石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和Raman光谱对金刚石涂层表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刚石涂层表面平整,光洁度高,涂层厚度均匀。  相似文献   

9.
《珠宝科技》2009,(1):19-19
来自德国弗赖堡IWM材料性能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开发未来一代的新型轴承,他们为轴承开发出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高性能化学涂层,以此方法来提供轴承中的表面光滑度,降低摩擦,从而达到延长轴承使用目的的设计要求。这些创新的涂层产品,主要是由金刚石型碳(DLC)组成的,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SvenMeier博士介绍说:“金刚石型涂层的出现,使得我们对未来轴承的设计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我们可以完全有能力设计出比传统轴承使用寿命更长的新型产品。这种涂装了新型涂层的轴承技术和应用还在进一步的开发中,我们设想这种产品可以在不用润滑剂的情况下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0.
《珠宝科技》2009,(1):8-8
由上海交通大学承担的863纳米材料专项课题“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的应用与产业化”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指标并实现产品的产业化。该课题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硬质合金拉拔模具内孔和其他耐磨器件表面涂覆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研究得到了制备纳米金刚石涂层的成熟工艺,完成了纳米涂层结构和性能检测工作,利用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技术研究开发出各种涂层拉拔模具和耐磨器件产品,解决了涂层附着力、均匀涂覆和涂层表面光洁度等关键技术问题,产品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通讯、建材、机械加工等行业所需的拉拔模具和耐磨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偏压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BE—HFCVD),以WC—Co硬质合金圆柱体为衬底沉积金刚石薄膜。研究了提高金刚石薄膜形核密度和涂层附着力的新型复合衬底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复合衬底预处理工艺后,衬底表面凸凹不平,粗糙度达到366nm,相比未采用预处理工艺的表面粗糙度94.5nm,可以大大提高金刚石形核密度,并且处理后钻的成分含量从6%减低到0.4%,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刚石涂层与衬底之间的附着强度。研究结果还表明制备的金刚石涂层均匀且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在硬质合金基体上进行金刚石的形核生长,使用扫描电镜(SEM)对金刚石涂层形核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形核密度对CVD金刚石涂层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浓度达到3%时,表面形核密度最高,约为107/cm2;浓度增大为4%时,形核密度降低。通过压痕实验对比分析得出形核工艺中碳源浓度为3%时沉积的金刚石涂层压痕最浅,压痕直径最小,金刚石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不同种类纺织地毯及同一类不同厚度的纺织地毯的燃烧性能。得出在评估纺织地毯时,目前的地毯类国标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提出完善GB/T 11785—2005标准或增加其它试验项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用于合成金刚石的石墨具有三个功用——碳源、热源和受压介质,其性能直接关系着金刚石的质量。文章针对人造金刚石用石墨材料主要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石墨化度、气孔率(体积密度)、灰分(纯度)、电阻率以及晶体结构等等。提出在选择合成金刚石用石墨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其满足不同功用的各项性能,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生产条件。认为满足合成设备大型化和粉末工艺的粉状石墨和辅助加热用的石墨材料将是人造金刚石用石墨材料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三维纺织复合材料成品进行拉伸、弯曲等方面的测试研究,得出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在力学方面的性能特点。同时介绍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船舶、机动车辆、体育用品和纺织等领域的应用,揭示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服饰观念不只是满足保暖需求,而是逐渐演化出更为多样的功能性纤维纺织产品需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对纤维纺织产品的抗菌性能研究还亟待完善。因此,文章对纤维纺织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探索,通过不同的实验来分析影响纤维纺织产品的抗菌性能因素,以期为开发和利用抗菌纤维纺织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金刚石表面涂覆了铝-硅-硼氧化物涂层,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综合热分析仪和抗压强度仪对涂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涂膜前后金刚石的氧化行为和单颗粒金刚石的抗压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涂层在金刚石颗粒表面分布较均匀,结构致密,可将金刚石颗粒的起始氧化温度提高100℃左右,并能有效地延缓金刚石在高温环境下的氧化速度,同时还可以提高金刚石单颗粒抗压强度约22.75%。  相似文献   

18.
纺织面料的吸湿发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纺织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测试方法,测试并分析了9种面料吸湿发热升温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纤维的升温值有所不同;△T30 min/△T1 h反映了面料的降温速率,商值越大降温越快;面料的纤维含量、克质量、保温性能等因素均对其吸湿发热的升温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周卫银 《非织造布》2009,17(2):30-33
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了涂层的厚度、焙烘温度以及添加剂种类对PVDF面层性能(面层剥离强度和膜材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说明了涂层厚度、焙烘温度对膜的粘合性影响较大,而不同的增塑剂和偶联剂对膜的粘合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