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茂盛  郑文海  鲁云华 《塑料》2006,35(3):6-12
采用膜层压方法,制备了单向高模碳纤维增强共聚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考察了共聚聚酰亚胺结构、纤维表面处理和成型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层压复合材料的孔隙小,力学性能高,分子链柔顺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高;纤维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影响不大;成型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详细综述了用于渗透汽化分离的聚酰亚胺膜的改性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共聚(改变主链结构、侧基结构和引入特殊功能性单体)、填充(无机物填充和有机物填充)、交联、共混以及表面改性5种改性方法,包括其反应原理、设计思路以及对聚酰亚胺膜分子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等。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改性方法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几种改性方法在渗透汽化膜分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的改性方法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徐菁 《上海化工》2022,(5):10-14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s-BPDA)为二酐单体,对苯二胺(p-P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二胺单体,偏苯三酸酐(TMA)为封端剂,共聚制备了封端型聚酰亚胺(PI)浆料,并经热亚胺化得到封端型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薄膜完全亚胺化,且末端羧基在升温过程中脱羧产生联苯键交联结构。此外,随着封端含量的增多,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与未封端的聚酰亚胺薄膜相比,封端型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8~15℃,1%热失重温度提高了10~24℃,而且热膨胀得到抑制,PI-8薄膜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仅为4.16×10-6/℃。  相似文献   

4.
用少量的叔碳酸乙烯酯(VV10)单体与醋酸乙烯酯(VAc)进行乳液共聚改性,通过Fox公式计算,可以设计和控制单体共聚的比例以得到玻璃化温度合适的共聚物乳液。由于叔碳酸乙烯酯侧链上有较大的基团,具有较强的空间位阻效应,阻止了其他基团对聚合物的进攻,可大大提高共聚乳液的耐水性、耐碱性;由于其侧链上烷基的稳定性,可提高聚合物的抗紫外线性和抗氧化能力,同时采用预乳化合成工艺,实现乳液粒径和粒径分布的优化控制。此共聚乳液特别适合用作内墙乳胶漆的基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3种单体共聚合成出了超支化共聚聚酰胺酸(co-HBPAA),随后与ZnCl _2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再进行热处理,形成co-HBPAA的亚胺化和ZnO粒子,最后得到了超支化共聚聚酰亚胺/氧化锌(co-HBPI/ZnO)复合薄膜。SEM图像表明,ZnO粒子被成功地引入到HBPI的表面,并且分散比较均匀,没有发生明显的团聚;拉力试验表明,相比纯HBPI膜,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热重曲线表明,热性能亦有了提高;同时,通过ZnO粒子的引入,薄膜的接触角从101.5°减少到79.7°,显著地从疏水薄膜变成亲水薄膜;光催化实验中,亚甲基蓝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溶液的紫外吸收峰也在逐渐下降,说明杂化膜分解了亚甲基蓝,起到了一定的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詹茂盛  孙言丽 《塑料》2006,35(6):1-5
采用热塑性聚酰亚胺膜熔渗法,制备了单向玻璃纤维/嵌段共聚聚酰亚胺膜层压复合材料,考察了嵌段共聚聚酰亚胺的理论分子量、嵌段比(由BPDA段含量表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量和嵌段比能显著影响嵌段共聚聚酰亚胺的分子链柔性,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层间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随理论分子量的增大或刚性段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弯曲强度、最大弯曲模量、最大层间剪切强度和最大冲击强度分别达到1224.52MPa、31.82GPa、70.56MPa和447.55kJ/m2。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PI)薄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首先分析了聚酰亚胺薄膜产生颜色的原因,并从分子结构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几种制备无色透明聚酰亚薄膜的方法:分子主链上引入含氟基团、脂环结构和非共平面结构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不足。此外,还介绍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5种具有典型结构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研究了该专用料分子结构对BOPP薄膜拉伸工艺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组分含量较高的F280B原料具有较宽的拉伸工艺窗口,其薄膜的光学性能较好,但力学性能相对较低;薄膜性能受原料分子链等规度和共聚单体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1,3-二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四步合成了3,5-二氨基联苯,将制得的二胺单体分别与环丁烷四甲酸二酐和均苯四甲酸二酐聚合得到二种新型聚酰亚胺。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光谱分别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聚合物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以及用作液晶取向膜的性能。制得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平行取向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以羧酸环酰亚胺做为新型耐热聚酰胺和聚酰亚胺单体的数据。探讨脂族、芳族的不饱和结构的酰亚胺的移位共聚、缩聚和环化反应。引用文献159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前驱体N,N-双(3-氨丙基)甲胺(BAMA)和1,3-二氨基-2-羟基丙烷(DAP)分别合成两种分子尺寸不同的两性离子二胺单体N,N-双(3-氨丙基)甲胺丙烷磺酸(BAMAPS)和2-N,N-二甲基丙二胺丙烷磺酸(DAPPS),分别利用前驱体、两性离子二胺单体与PIP共同组成为水相溶液,与TMC通过界面聚合制备复合纳滤膜,并以二次界面聚合的方式将两性离子二胺单体引入到纳滤膜中。利用ATR/FTIR、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膜进行表征,并考察单体结构,加入方式和单体含量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二胺基两性离子都被成功引入到纳滤膜的聚酰胺分离层中,随着水相组成中两性离子二胺单体含量增加,纳滤膜的亲水性增强,水通量提高而截留性能下降。BAMA和BAMAPS的分子结构较长,与分子长度较短的DAP和DAPPS相比,制备的纳滤膜水通量更高,截留性能下降。研究表明,侧基较长的二胺单体的位阻效应较强,使哌嗪聚酰胺链段形成大孔结构,导致无机盐截留率下降,水通量增加。结果表明,二胺单体的链长对于纳滤膜的渗透和分离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使用高温核磁共振碳谱、高温凝胶渗透色谱和熔融指数仪等对4种聚烯烃弹性体(P O E)的微观链结构、共聚单体组成及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4种POE的共聚单体均为1-辛烯,共聚单体含量为30.0%~33.2%(w),共聚单体在分子链中分布均匀;4种PO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9×104~1...  相似文献   

13.
沈安  曹育才  杨晴 《化工进展》2020,39(9):3444-3457
配位催化共聚是制备环烯烃共聚物的主要方法,目前商品化的环烯烃共聚物主要由乙烯与降冰片烯或者四环十二碳烯共聚得到。共聚单体及其含量是决定环烯烃共聚物性能的关键因素,而决定共聚单体含量的最核心因素是催化剂。本文从催化剂结构的角度出发,综述了乙烯和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共聚用有机金属催化剂,从双茂有机金属催化剂、单茂有机金属催化剂、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部分进行论述,同时论述了催化剂结构及关键聚合工艺(如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对催化活性及共聚单体插入量的重要影响。此外,由于乙烯与四环十二碳烯共聚活性低,未来针对该共聚反应的研究会继续进行。合成更多新结构的配体、开发更高活性的催化剂、构建更经济有效的反应体系将会是新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用丙烯酸丁酯与少量功能单体共聚,合成了分子链侧基带羟基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然后与硅溶胶混合,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BA/SiO2杂化材料弹性体;研究了SiO2含量对杂化材料弹性体力学性能及透光率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对杂化材料弹性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BA/SiO2杂化材料热压后成为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具有一定透光率的弹性体。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提高,透光率和SiO2粒子的粒径增加,PBA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损耗因子下降;PBA共聚物分子链侧基所带羟基与SiO2粒子表面的硅醇基发生了缩合脱水反应,形成了Si—O—C共价键,使PBA基体与SiO2粒子构成的界面结合紧密,从而赋予杂化材料弹性体以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彭军  王进  胡峰  江太君  胡灿  孟聪  曾广胜 《塑料工业》2022,(12):21-25+116
以9,9-双(4氨基苯基)芴、对苯二胺、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含联苯芴(Cardo)基的低介电聚酰亚胺,并表征了其各项性能。通过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了聚酰亚胺的亚胺化程度,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材料的聚集态结构,材料的分子间距随着Cardo基引入而变大;通过热重分析(TG)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表征了材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链中Cardo基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从340℃增加到372℃,1%的失重温度从568℃降低到507℃;通过分子模拟表明,大侧基效应导致自由体积增大,分子自由度减弱。介电测试表明,在1 MHz条件下,随着Cardo基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从3.56降低到3.37,介电损耗从0.019降低到0.015。力学性能测试表明,Cardo基引入,材料变脆,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下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基膜上残留的ICIC及未反应完的酰氯基团(-COCl)进行二次界面聚合,再经热处理、水漂洗制得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MMPD-ICIC-DMMPD)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膜活性分离层的化学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成膜的表面形态,同时测试了膜的耐氯性能,并以单次聚合聚酰胺-脲(MMPD-ICIC)膜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在功能化基膜MMPD-ICIC上引入一超薄ICIC-DMMPD层,使得所成二次聚合膜MMPD-ICIC-DMMPD的活性分离层相对稍厚,表面更光滑,且亲水性和耐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碱溶胀缔合型增稠剂( HASE)是一类常用于水性涂料的通用流变助剂。它一般是由甲基丙烯酸( MAA)、丙烯酸乙酯( EA)、疏水缔合单体( HAM)通过乳液共聚制得。 HASE黏度大小及其流变行为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 HASE流变行为的几个因素,包括共聚物酸含量、单体种类及配伍、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疏水缔合单体的种类与结构(包括乙氧基链的长度、端基烷基链段的长度),以及 HASE应用体系内介质(离子浓度、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含量、 pH及中和用碱的种类)。明确了不同流变性能要求下, HASE结构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单分散St-PEG200DMA交联共聚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娟  梁彤祥  闫迎辉 《化工学报》2005,56(8):1585-1589
以苯乙烯(St)为主单体,PEG200DMA(polyethelyene glycol 200-dimethacrylae)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利用一次投料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交联的St-PEG200DMA共聚微球.实验发现,共聚单体PEG200DMA的投料量对微球的粒径影响不大,但对其形态影响显著.当交联剂的投料量到单体的2.5%时,得到了单分散性好的“花瓣状”微球,这种特异的表面形貌是由交联剂的链段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柔性二酐共聚对聚酰亚胺(PI)薄膜性能的影响,用含柔性基团的酮酐单体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刚性二酐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芳香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ODA)共聚,制得共聚聚酰亚胺薄膜.分别用FT-IR(ATR)、TMA、TGA、万能试验机对薄膜的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聚合物亚胺化程度完全,且随着柔性二酐的加入聚合物的热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力学性能数据也表明,共聚物柔性增强,材料的加工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据“Modern Plastics,2006,83(6):55”报道,德国挤出设备生产厂Brtickner(布鲁克纳)机械厂展示了试验用单向和双向拉伸薄膜拉伸机KAR IV。这台改进设计的新型设备有助于拉伸薄膜加工厂开发新型多种聚合物薄膜,寻找和确定加工工艺条件、拉伸比等条件与最终薄膜性能的关系,设备带3个恒温室,能完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展出的样机可以生产最多达7层的阻隔性包装膜、标签膜、外罩收缩膜、高性能香烟包装膜、能替代价贵的表面覆膜的多功能箔材、软印刷板和工厂工业用高附加值膜。该试验用拉伸机也适用于非传统聚合物,如聚乳酸树脂、环烯烃聚合物、聚乙烯醇、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和三乙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