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壳聚糖/粘土(蒙脱土)微球负载钯催化剂,催化剂孔径尺寸较大(100μm)。该催化剂应用于典型丙烯酸丁酯与芳基碘系物的Heck反应时,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加入适量粘土使壳聚糖分子链能有效地插入到蒙脱土的片层间,良好的插层结构有助于提升催化材料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相应地,壳聚糖/粘土多孔微球负载钯催化剂比纯壳聚糖负载钯多孔微球催化剂有更高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与均相催化剂相比易于分离、可重复使用,同时大多数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保留了较高的催化活性。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已成为Suzuki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负载钯络合物及钯纳米催化剂在Suzuki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金属钯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是碳一碳偶联反应中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传统的均相催化体系具有很多的不足,如产物与催化剂不易分离、原料价格昂贵、催化剂不能重复使用等,而使用无配体负载钯的催化剂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综述了近些年来无配体材料负载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载体包括碳材料、多孔分子筛、水滑石、高分子材料、金属氧化物、硅藻土、纤维素、磷灰石和氟硅胶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种子溶胀聚合制备了含有氰基官能团的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经化学法修饰后再负载四氯化钛,制备了聚合物微球载体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了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结果表明: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颗粒规整、均一,催化剂形态良好,复制了载体的形貌;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最高活性为45.0kg,聚合产物颗粒形态较规整,堆积密度可达0.33g/cm3,得到的聚乙烯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最高为4.8×106。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06 μm的多孔磁性高分子微球.以硅烷偶联剂KH-570对羰基铁粉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并经一步聚合得到多孔磁性高分子微球.SEM结果表明该微球表面由纳米级聚合物粒子层层粘合而成,粒子间孔径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不等.采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表征了多孔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用热失重方法测得多孔磁性高分子微球中磁性物质的含量可达26.7%.  相似文献   

6.
朱利会  陈爱政  王士斌 《化工进展》2014,33(7):1832-1838
肺部给药作为一种非入侵式的给药方式,在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给药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高分子多孔微球是最适合肺部给药的药物载体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几种传统制备方法,分析了这些制备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的优点及缺点。随后本文针对传统的高分子多孔微球制备条件难以单独控制,药物不能有效包封等问题,对近年来研究者们为了提高多孔微球的性能对其进行的物理化学改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观点。最后对肺部给药用高分子多孔微球不同的制备方法的相互结合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微球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后的产物,由于它具有生物相溶性、可生物降解、无毒、吸附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等方面。壳聚糖微球除具有壳聚糖本身特点外,在性能上又有新的改善。本文从壳聚糖微球作为药物缓释、基因治疗、螯合金属离子、负载催化剂、吸附染料等用途出发,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液体石蜡为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为交联剂,环己烷为致孔剂,制备了微米窄分布多孔壳聚糖微球,研究了多孔壳聚糖微球对污水中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测定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多孔壳聚糖微球对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特性,污水在pH值为2~5时吸附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9.
用SiO2担载壳聚糖(CS),再与PdCl2配位,制得催化剂SiO2-CS-PdCl2,详细考察了催化剂对有机锡试剂和α-卤代酸酯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作用及使用寿命。结果表明该天然高分子负载型钯催化剂对偶联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化学选择性,分离容易,可以重复使用,酯基在反应中不被破坏。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偶联反应产率仍在40%以上。采用XPS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证明催化活性中心是金属态钯,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采用SEM对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的吸附性能,探讨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用量、亮绿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交联壳聚糖微球粒径为0.5~1.0 mm,亮绿初始浓度10 mg·L-1,pH=6,振摇30 min时,吸附量达1.22 mg·g-1;CODCr去除率达73%.亮绿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速率越大;吸附剂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小,吸附速率越大.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再生重复使用,其脱色率仍达90%以上.等温吸附较好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1.
金属Pd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是碳-碳偶联反应中重要的反应之一。综述了近年来Pd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Suzuki反应机理、配体种类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了含N、P配体的钯催化剂和碳纳米管、磁性材料、多孔材料、水滑石、金属氧化物、高分子材料等负载的无配体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氧化铝涂层改性后的多孔陶瓷为载体,制备以钯为活性组分的C3馏分选择性加氢催化剂。该载体可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均匀。微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3馏分选择加氢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Heck反应中传统的催化剂在分离和回收方面的问题,介绍了负载型钯催化剂的优点,归纳了负载型钯催化剂按固相载体高分子、二氧化硅、活性炭、分子筛和金属氧化物等进行的分类,总结了各类负载型钯催化剂在Heck反应中的应用。认为目前还必须克服负载型催化剂易流失、成本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交联法制备了多孔壳聚糖微球,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其物理形貌,考察了多孔载药微球的缓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微球具有多孔结构且微球的药物缓释效果较好,其中释药速率随投料比增加和微球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并且在酸性环境中由于壳聚糖微球的溶胀行为药物释药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5.
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上CCl2F2的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负载型钯酞菁能有效催化CCl2F2的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在氟化物为载体的钯酞菁催化剂上,CCl2F2转化成CH2F2的选择性可达75%以上.对比研究表明,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上CCl2F2选择性加氢脱氯的稳态催化活性要高于普通的负载型金属钯催化剂.在钯活性中心引入环状酞菁配体能有效提高催化剂在高腐蚀性反应条件下的稳定性.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揭示了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鑫  宋林勇  周艺峰  聂王焰  陈鹏鹏 《应用化工》2014,(7):1218-1221,1224
采用固/液界面溶剂溶胀诱导相分离法,对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表面负载有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CS)的核壳型SPS/CS两种微球进行溶蚀,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SPS和SPS/CS微球。研究发现,溶剂类型和醇水比是影响多孔聚合物微球形态的主要因素。利用透射电镜(TEM)对多孔微球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测定SPS/CS多孔微球在室温环境下对Cr3+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界面溶蚀法可制备出形貌均一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其对Cr3+吸附量明显优于实心结构的微球。  相似文献   

17.
以氯乙酸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N,O-羧甲基化化学改性方法制备了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并以此为原料通过乳液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和羧甲基壳聚糖负载虾青素微球.考察了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形态、分散性和粒径.结果表明,微球最佳制备条件为:羧甲基壳聚糖含量(以水相即去离子水质量为基准,下同)1.0%,油水体积比1:1,表面活性剂Span 80含量(以油相即液体石蜡体积为基准,下同)4.0%,交联剂戊二醛含量(以油相即液体石蜡体积为基准,下同)7.5%,分散转速4000 r/min.红外测试表明,微球成功负载虾青素,虾青素初始添加量为20 mg时,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10.74%±0.1%和67.24%±0.2%.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负载虾青素微球的释放率分别约为10%和85%.羧甲基壳聚糖可以用作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8.
以新型纳米多孔碳为载体,负载钯纳米颗粒,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负载型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芳基末端炔烃的合成,并且催化剂在重复回收四次之后,催化活性和结构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细菌纤维素(BC)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将得到的羧甲基化细菌纤维素(CMBC)和壳聚糖(CS)通过液相乳化法制备了多孔复合微球。复合微球具有高孔隙的纤维网络结构,平均粒径和孔径分别可达442.71±17.48μm和45.52±7.74μm,力学强度可达282.5±11.6kPa。复合微球对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具有高细胞负载数量,能提高细胞的增殖率和促进细胞向微球内部生长。复合微球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培养载体和药物递送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然后用硝酸锰溶液浸渍、高锰酸钾溶液改性得到锰氧化物-碳微球载体,利用SEM、TEM、EDS、BET和XPS等对载体结构进行表征;以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载体负载钯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用50%硝酸锰溶液浸渍24 h再用高锰酸钾改性得到的载体CM3既保留了完整的球面结构,又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载体CM3负载1%钯所得催化剂在总反应压力为5 MPa、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时,碳酸二苯酯单程收率达到12.34%,选择性为97.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