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产品数字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制造业信息化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技术与产品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问题,然后提出了企业信息集成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新工艺》2007,(4):90-90
2007年3月16日,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二楼大宴会厅隆重举行主题为“信息化托起制造业创新之魂”的“首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暨2006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颁奖典礼”。来自国内外的上百家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厂商和百余家制造企业的CIO及信息化相关负责人400多名嘉宾出席了本次年会。在年会上隆重揭晓了“2006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年度人物”、“2006中国制造业杰出及优秀CIO”、“2006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管理创新最佳及优秀实践”、“2006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优秀供应商”、“2006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优秀推荐产品”等十三项奖项。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新工艺》2009,(1):37-37
2008年1月8日,在《e制造》举行的2009新年论坛中,Extech推出的全新理念打造的新产品ThinkDesign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制造》编辑推荐优秀数字化产品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2009年,历史赋予了中国制造业一次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制造业正向着“中国创造”迈进,谁能够承载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谁在支撑中国创造?自主创新占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而产品创新已经或者正在成为许多企业得以发展,甚至是赖以生存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新工艺》2006,(12):69-69
由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e—works)与各地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2006中国产品创新数字化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于11日1日晚在北京举办的“e—works 2006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上隆重揭晓,来自全国400多家制造企业、40多家国内外主流的产品创新数字化厂商和2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近800人见证了这一盛况。  相似文献   

6.
讨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阐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息化的标志是信息共享、连续流动和协同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益,使我国制造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从企业的运作和业务流程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并就如何在中国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院从事与飞机结构相关的设计工作,对于CAD、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一路行来并不算顺利。其中原因很多,比如工程师对惯有技术的依赖对新技术的排斥;产品数据管理体制与实际应用流程不符等。但是随着技改项目的推进,数字化设计技术还是体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制造业信息化进行重新定位,才可能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2年年初,徐冠华部长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宣布:“十五”期间,科技部将在“九五”CAD/CIMS应用工程的基础上,从863计划和攻关计划中投入8亿元资金,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这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科技部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一年以来,在科技部高新司、国家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教育部科技司、机械工业联合会等构成的全国制造业…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了数字化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强调了转变领导层的观念是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并且要防止虚假和停止价格大战。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阐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息化的标志是信息共享、连续流动和协同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益,使我国制造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从企业的运作和业务流程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并就如何在中国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进程,响应党中央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号召,顺应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2002年12月4日至5日,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在天津组织召开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工作暨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省、自治区和重点城市的有关领导及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近5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科技部高新司领导和相关专家有关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方面的专题报告,并就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及如何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讨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然后阐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息化的标志是信息共享、连续流动和协同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益,使我国制造业更加具有竞争力。然后从企业的运作和业务流程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并就如何在中国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制造业信息化 近40年来,制造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1所示,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尽可能降低成本(C),获得利润;到了70年代注意质量(Q),以质优取胜;到了80年代,能否及时交货成为竞争的焦点(T);90年代,则要求优质的服务(S);90年代后半期,人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E);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创新(K)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制造业信息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15.
当时钟的嘀嗒声在21世纪响起的时候,历史赋予给21世纪的中国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她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然而纵观当今的中国,表现更多的却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诸多特征。中国就要驶入高速发展之路,中国更要成就制造业强国之梦。2002年新春伊始,以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在全国机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起点预示着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春天的来临。中国要为世界增添制造业信息化的大手笔,中国要圆历史一个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热情进行着一场制造业信息化的革命。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  相似文献   

16.
《机械》2005,32(11):I0004-I0004
随着国内外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和竞争环境加剧。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提高设计效率和研发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主要瓶颈,而采用PLM领域(即CAD/CAE/CAPP/CAM/RP/DMU/PDM/数字制造等)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体制创新,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执行情况首度量化考核并公布,2002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增长18%。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不能再孤军奋战了,应走向协同,走向产业链。 案例一:天士力集团 天士力集团(以下简称天士力)2004年完成了天士力IT的5年规划,当时信息化需求迫切来自于市场一线.所以那两年信息化工作都是围绕市场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们提到信息化建设时,挂在嘴边的大多是欧美知名的软件企业,往往忽视日本软件企业的实力。论基础研究能力和发明能力,日本不如美国,但是在实用技术开发能力、精加工、技术产品化和满足用户需求等能力方面,日本实力雄厚。日本软件产业居全球第二,世界10大软件商有2家在日本,世界10大系统软件厂商有3家在日本,大部分计算机应用系统都是由日本开发的、集成的。作为富士通在华的主要软件基地和市场窗口,北京富士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BFS)在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中国的日资企业中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中国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历程,可以按照技术变革路线和管理变革路线来齐头并进,最终合而为一来描述,而事实证明这种说法也最为全面、最为科学,并且最为有说服力。第一阶段:制造业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所谓制造业,就是通过加工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工业,产出物是产品,其增值主要在加工过程中得以体现;但随着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产品质量管理和创新提高、客户关系管理增强、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增值显著提高,产出从单一产品转变为包含产品在内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应该说,今天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同时对物质、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的产业。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