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革新非晶合金成分的传统试错研发方法,加速非晶合金从研究到应用的进程,已成为非晶合金研究领域的迫切需求。高通量实验技术作为美国政府2011年6月提出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的三大要素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制备与表征,可将材料从发现到应用的速度至少提高1倍,成本至少降低1/2。高通量实验可以加速非晶合金成分的筛选和优化,其重要性在非晶合金的研究中日益凸显。文章首先简要回顾非晶合金成分的传统设计方法,然后着重介绍利用高通量实验方法研发非晶合金成分的最新进展,并简要分析高通量实验技术在非晶合金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3.
4.
总结和介绍了大块非晶合金的成分、非晶形成能力、性能特点等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并通过介绍高性能大块非晶合金高尔夫球杆展望了大块非晶合金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8.
9.
10.
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宣称,他们能将块状非晶钢铸成12mm宽、1cm多厚的条钢,而此前4mm宽的薄钢带已是非晶钢的最大制品了。这种钢材含有铬、锰、钼、碳、硼和钇。含有约1.5%钇的合金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仍保持熔态,这有助于金属凝固时仍保留其非晶结构。钇还可以减缓碳化铁的生长,后者会起到合金冷却剂的作用,而使钢铁变为结晶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4种不同成分(Zr55Al10Ni5Cu30,Zr60Al15Ni25,Zr65Al10Ni10Cu15,Xr52.5Al0Ni10Cu15Be12.5)的锆基非晶态合金以及其中两种成分(Zr65Al10Ni10Cu15,Zr52.5Al10Ni10Cu15Be12.5)的晶态合金在2.5mol/L的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通过Tafel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与其成分有很大的关系,这4种非晶合金试样的耐腐蚀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Zr60Al15Ni25〉Zr65Al10Ni10CU15〉Zr52.5Al10Ni10Cu15Be12.5〉Zr55Al10Ni5Cu30。两种成分的非晶态合金与其对应成分的晶态试样相比,非晶态合金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显示出较好的耐腐蚀性。最后,根据电化学腐蚀原理,从合金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腐蚀介质的性质3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合金耐腐蚀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选择Zr-Al-Ni-Co合金系为研究体系,以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为判据设计8种合金,采用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3 mm的合金棒,XRD结果表明了在等电子浓度面和等原子尺寸面交线上存在着一个较大范围的块体非晶合金形成区域.能够形成块体非晶合金的7种合金,具有相近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值,最大达到0.589;它们的玻璃转变温度Tg值略有差异,且从三元Zr-Al-Co一侧至三元Zr-Al-Ni一侧,其值逐渐减小,最高Tg=713 K.将Zr-Al-Ni-Co合金系与用相同方法设计的块体非晶合金Zr-Al-Ni-Cu和Zr-Al-Ni-Fe体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过J-Quenching技术在低冷速(低于1000K/s)下制备出块体尺寸达2mm的Fe80P13C7非晶态合金。通过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对样品在1mol/L的HCl溶液中浸泡后的腐蚀形貌的观察,对Fe80P13C7块体非晶态合金、非晶薄带以及晶态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块体非晶的腐蚀性能优于非晶薄带和晶态合金。这可能是由于块体非晶态合金在制备过程中冷速较低,原子发生结构弛豫的时间更长,结合能增大,使得合金中原子与溶液中离子的反应速率减慢,从而提高了块体非晶态合金的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Co对Nd—Fe-Al大块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晶化行为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o元素后可以显著提高Nd—Fe-Al大块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提高合金的居里温度。Nd60Fe30-xAl10Cox(z=0、5、10)大块非晶合金在室温有较高的内禀矫顽力,具有硬磁性。内禀矫顽力随着Co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但是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则随着Co含量的增加有所下降。Nd60Fe3-xAl10Cox(x=0、5、10)大块非晶合金具有的硬磁性能来自于非晶相。合金少量晶化后,磁性能变化不大。完全晶化后合金的硬磁性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17.
用Mg-4%Si合金、纯Cu、纯Mg、Cu-38%Y合金经普通铜模铸造方法制备了一种原位颗粒增强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运用XRD以及EDS确定其颗粒为CuYSi相,采用SEM-EDS对颗粒的形貌、大小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硬度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CuYSi颗粒尺寸细小(10μm左右),形状规整并且均匀分布在非晶合金基体上;与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相比,CuYSi颗粒的生成使得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硬度增加102.5HV,ΔTx增加6.1K。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