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保温住宅的户间传热温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新建住宅中较为普遍的钢筋混凝土内保温外墙、陶粒混凝土内墙结构的居住建筑为对象,建立房间不稳态传热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出了四种典型房间,在北京地区供暖室外设计温度下,采用分室调节最低值(即停止采暖)时,其室温和邻室的户间传热温差及房间围护结构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为进行住宅按户计量供暖设计热负荷的确定,提供了户间传热计算的依据,也为按户计量收费和建筑保温及防结霜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户热计量分室调节户间传热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应用非稳态传热的数值分析法,分析了现有钢筋混凝土住宅标准层的两类最普遍的典型房间,在采用分室调节最低值时(停止供暖时),典型房间室温和与邻室的户间传热温差及围护结构温度分面的变化规律,得出两类房间户间传热温差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稳定传热数值求解法,分析了目前较为普遍的传统砖混住宅、钢筋混凝土住宅和外墙内保温住宅,采用分室调节最低值时,典型房间室温和与邻室的温差及围护结构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为进行住宅按户计量供暖设计热负荷的确定,提供了三类居住建筑户间传热计算的依据,也为按户计量收费和建筑保温及防结霜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跃  冯国民 《山西建筑》2003,29(5):154-155
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户间传热的影响情况,以及因户间传热负荷给设计采暖负荷、采暖设备设计选型、用户使用、投资增加等带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用户能够自主调节室温,因此用户之间存在温差,造成户间传热.本文以稳态传热为基础,利用平衡温度原理解决非采暖用户室内平均温度的计算,又导出了非采暖用户由于户间传热所获得热量的公式.通过典型算例,对采暖用户的得热量与邻户传出的热量进行了校核,进一步说明非采暖用户由于户间传热所获得的热量占常规采暖负荷的35%~55%之间;不利位置用户受户间传热影响较小,通过楼板传递热量的比重最大;用户人住率越小,邻户设计温差越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在常规气候条件和隔墙类型范围内,对辐射供暖和对流供暖两种方式对应的户间传热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在邻室不供暖时,辐射供暖房间的户间传热量大于对流供暖房间,影响该增幅的主要因素为邻室自然温度.  相似文献   

7.
田夏  王随林  赵秀敏  常军 《建筑科学》2004,20(Z1):35-40
以北京地区外保温高层住宅为对象,建立不稳态传热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求解的方法,分析了在逐时室外气温下,在住户进行分室调节时,不同位置的典型房间室温和户间传热量随时间变化规律,为住宅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确定和供暖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分户热计量供暖收费和建筑保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邻户传热对分户热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涂光备  李建兴  高林 《暖通空调》2002,32(1):32-33,31
以天津地区典型住宅为例,计算了不同情况的邻户传热量,分析了节能和非节能住宅、不同住户面积和研究对象住户在建筑中的不同位置对邻户传热量的影响,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房超  陆军  王鹏 《山西建筑》2003,29(8):148-149
针对现行的供暖体制 ,建立了邻户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 ,比较了不同户型采暖住宅间的传热问题 ,并指出采暖住宅间传热对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建筑及室内结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层住宅由于其楼层高、户间隔墙面积小、公共围护结构多的特点,用户位置和户间传热对用户耗热量的影响更加复杂。本文以济南地区某高层住宅为例,利用DeST-H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位置和户间传热对用户耗热量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高层住宅分户计量热费分摊比例的合理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热计量改造工程进行了抽样调研,通过对调研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供暖季室内温度分布状况、实测每平米耗热量、室外平均温度下的每平米耗热量、典型楼栋耗热量、低能耗楼栋耗热量及高能耗楼栋耗热量分布状况,并与我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比较,为今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热计量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住区绿地系统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住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热环境为切入点,从住区绿地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三个层面揭示了住区绿地系统和热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间日照遮挡进行有效控制,导致高层高密度地块先后开发顺序的不同而造成相邻地块间权益互侵,甚至因此而诱发城市空间被动无序发展,成为当前困扰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者的难题。本文在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遮挡相互影响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在控规阶段地块图则中植入日照遮挡的控制范围和控制时间,尝试提出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相互遮挡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4.
拉萨市直接受益式太阳房居住建筑被动式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恩  刘加平  杨柳 《工业建筑》2012,42(2):27-3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拉萨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能耗都有了大规模的提高。通过两次冬季现场调研,拉萨市现有集合式居住建筑的室内温度分布,室内热环境评价等现有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特点被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市现有居住建筑大多自发采用直接受益式太阳能利用系统,但其冬季室内热环境仍然普遍不理想。考虑到拉萨市已经被列为采暖区,当地的冬季采暖能耗面临巨大增幅的可能。以拉萨市最常见的直接受益式居住建筑为基础,建立热环境模拟模型,通过模拟软件分析了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各项被动式设计基本要素。最终结果给当地的居住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穿过冷库阁楼层的柱子建立了三维稳态传热数学模型,对常用的隔热材料,模拟了柱子及其相连的楼板各表面的温度场、热流密度及总传热量、讨论了包柱高度对减少传热量的影响,从理论上给出了包柱高度的有效范围,为实际中采用的经验包柱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董平  陈招平 《工业建筑》2006,36(2):8-10,7
介绍了矩形浅水TLD的减振机理和工程应用。通过4层钢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比较了该钢架在受控前和受控后的位移、加速度反应,表明TLD对结构低频振型具有比较好的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怎样的空间形态有利于防控犯罪行为发生?对于这一设计领域问题,西方理论界长期并存两种对立的观点.针对该课题的复杂性,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空间句法的优势,梳理总结空间句法在英国居住空间形态与犯罪的关系研究中的发展脉络、方法创新及核心成果,倡导对实证性量化分析方法的探索,使设计实践有效呼应城市问题,为构建健康的城市空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建立以颁发"两证一书"为主要内容的开发控制体系,既往研究指出现有开发控制体系存在制度约束力不足、行政人员罔置规划和随意调整规划指标等问题。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辨析、经验总结和个案分析方法,其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反映现有开发控制体系的整体运行效果仍值得质疑。本文以制度主义"结构—参与者"模型为基本分析框架,以北京市朝阳区住宅开发项目为例,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现有开发控制体系中,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会影响其获取住宅用地的开发权,但对开发过程中规划指标调整的作用并不明显,与住宅项目"两证一书"审批过程确定性相关的主要因素为土地出让方式、单位面积土地出让金和颁发项目选址意见书与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主城区热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学界及规划管理部门的关注。以武汉市主城区589个控规管理单元为样本,运用RSGIS的技术方法识别热岛空间格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热岛空间分布的影响要素。研究发现:武汉主城区地表温度由中心向外围存在规律性起伏,呈现"双U"型结构;高温区团块集中、沿主干路分布,低温区在大尺度水体周边集中分布;热岛空间格局受"大江大湖"的生态格局以及大规模集中工业用地的显著影响,并与公共中心体系相关。为降低热岛效应,城市空间布局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