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3.
PAC/MBR与MBR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效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AC/MBR和MBR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效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AC/MBR对CODMn、UV254 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在浊度、氨氮的去除上,PAC/MBR没有明显优势.通过检测混合液中EPS的含量、分析膜出水通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PAC的加入,增强了反应器内的生物活性,改变了系统混合液中EPS的形态及含量,改善了膜出水通量.说明PAC有助于减缓膜污染,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罗龙海  曾山珊 《广州化工》2012,(3):28-30,45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净水工艺都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技术及新型处理技术,并给出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水源水中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以新型的饮用水处理材料离子交换树脂(MIEX)为吸附剂,以DBP为目标污染物,从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电荷密度测定、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共存组分影响等方面分析了MIEX去除DBP的效果和机理。MIEX去除DBP的过程仅需20 min即达到平衡,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描述,中性溶液中DBP的饱和吸附量为0.944 mg·g-1。中性条件下DBP带电量仅为2.7×10-3 mmol·mmol-1,MIEX与DBP间的作用并非离子交换,而是以DBP分子与MIEX基材间的疏水作用以及氢键作用为主。高浓度 和 不会对DBP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高浓度的腐殖酸(HA)轻微抑制DBP的去除,但微量DBP并不会影响MIEX对HA的去除效果。因此,MIEX作为能高效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新型材料,也可用于去除其中微量的DBP,适用于饮用水复合污染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某水厂水源水质及传统工艺处理效能的基础上,对比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和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以预吸附、预吸附-混凝、混凝沉淀-吸附等不同工艺对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确定了最佳工艺。该水源存在季节性有机物污染,亲水性有机质占比80%。水厂传统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约20%~30%。与其他工艺相比,树脂预吸附-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功效最好,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1.48%和80.0%,与单独强化混凝相比,该工艺可将DOC和UV254的去除效率分别提高17.7和35.49个百分点,且可减少86.67%的混凝剂投加量。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可定量描述树脂吸附有机物平衡和动力学。磁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吸附可作为该水厂强化去除水源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线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线混凝一超滤膜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进行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常规处理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膜压差增加,无法保持稳定的运行.将在线混凝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时,膜压差增加缓慢.在线混凝能有效地控制膜污染.试验还表明,当聚合硫酸铁投加质量浓度为30 mg/L时,膜出水的CODMn<3 mg/L,满足最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对化学清洗液分析发现,在在线混凝-膜联用工艺的情况下,污染膜的主要有机物为亲水性组分.  相似文献   

8.
王华成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05,24(1):30-32,39
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制水工艺,水源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等,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微污染水中高氨氮含量的去除进行研究,采用一体式高浓度粉末活性炭—超滤( HCPAC-UF)工艺,考察该工艺去除高氨氮微污染水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HCPAC-UF启动过程对浊度、UV254、TOC以及NH3-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8%、82.95%、69.96%和95%;而单独超滤膜过滤对浊度、UV254、TOC以及NH3-N去除率分别为94%、18.48%、8.12%、4.08%.系统启动过程需要45 d的时间,对总氮的去除率一直上升直到70%左右.出水NH3-N 质量浓度的降低、NO2--N质量浓度的升高以及NO3--N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NO2--N质量浓度的升高相对于NH3-N质量浓度的降低和NO3--N质量浓度的升高相对于NO2--N质量浓度的降低都有一定的滞后性.HCPAC-UF系统启动过程中,前期超滤膜跨膜压呈直线上升且上升速度很快,后期跨膜压上升速度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试试验,探讨了在春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同滤料介质的生物滤池对于姚江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双层生物滤料滤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浊度、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适合于传统滤池的改造。采用颗粒活性炭-石英砂滤料滤池的综合处理效果优于同类型的沸石-石英砂滤料滤池,通过加入一定量的臭氧(1.50 mg/L)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机污染水源水的粉末活性炭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乐果、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和甲醛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对目标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乐果、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此类有机污染水源水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障供水安全.此外,还考察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的选型对于去除水中有机物非常重要。通过为某厂给水处理选用活性炭,研究了国标GB/T7701.4—1977和GB/T130803.2—1999的方法、电力行业标准DL/T582--2004方法、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方法、焦糖脱色率方法,认为对处理天然水用活性炭,由于天然水中的有机物多为高分子有机物,DL/T582--2004方法反映的是活性炭中过渡孔的含量多少,能够选取吸附性能好的活性炭。而国标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反映的是活性炭中微孔的含量多少。另外,焦糖脱色率的测定方法与DL/T582--2004的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水源石油类污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水源可能突发的水体石油类含量超标,以小试试验为基础,模拟珠江广州段西航道水源石油类超标进行城市供水应急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中石油类含量超标约3倍时,给水厂常规工艺与粉末活性炭吸附单独处理两者效果均不理想,而在原有常规工艺前投加粉末活性炭进行吸附预处理,FeCl3投加量60mg/L,活性炭投加5mg/L,吸附10min条件下,石油类去除率达75.5%,处理后出水石油类的质量浓度低于0.05mg/L,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某城区供水采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根据该城区现状,以及进水水质条件和出水水质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预氧化-常规处理-预留深度处理的工艺方案。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生物活性炭的定义,工艺原理,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和性能要求,无论从使用效果,还是从使用寿命衡量,生物活性炭均是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最佳原料。根据生物活性炭的性能指标分析,煤基压块活性炭是生物活性炭的最好原料。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微囊藻毒素污染与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囊藻毒素(MC)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它们从有毒藻细胞内释放出来后在水体中通常存在数天至数周。我国很多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MC,在常规制水工艺中不能被有效去除,导致自来水厂出水中含有超过浓度限值的MC,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采用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去除饮用水中MC,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RT为1.5h时,MC-RR,MC-YR和MC-LR的去除率分别为60.57%、63.30%和68.79%.生物降解是MC去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中试试验为基础,在约6周时间内以生物预处理后出水和东江北干流枯水期河水两种不同水体作为系统试验原水,分两个不同阶段进行工程试验,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处理净化微污染原水的性能与效果。浓度由低到高的原水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M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均可达55%和80%以上;对NO2--N和浊度平均去除率也分别可达85%和95%以上,由此验证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黏胶纤维为原料制备了高收率活性炭纤维。磷酸氢二铵预处理可使黏胶纤维的炭化收率由20%提高到44%,提出了磷酸氢二铵预处理提高黏胶纤维炭化收率的机理。以水蒸气为活化剂,当活化温度为950℃,活化时间为30 min时,所制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可达1 680 m2/g。开发了活性炭纤维净水器,并考察了其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活性炭纤维净水器具有很好的净水效果,出水CODMn为0.88 mg/L,远优于GB 5749—2006规定的CODMn≤3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爱玲  陈永玲  顾平 《化工学报》2006,57(1):136-139
引言 地表水作为主要的饮用水源水,其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给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带来巨大挑战.将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于微污染水处理,进行饮用水制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新技术[1].向MBR内投加粉末活性炭(PAC)所形成的MBR-PAC组合工艺集物理吸附、生物净化和膜分离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目前,将MBR作为微污染水处理主体工艺的研究并不多见.香港大学的李晓岩等[2]研究证实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效果良好.清华大学的莫罹等[3]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均限于小试试验,并且对相应的膜污染问题关注不多.  相似文献   

20.
王钰  易滢佳  史俊  邓慧萍 《净水技术》2021,40(1):5-12,36
天然有机物(NOM)是一类分布广泛、成分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可严重影响饮用水的处理效率,并可能对出水水质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改进和优化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在研究和实际应用阶段对NOM进行表征和定量以了解其结构特性和反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先对NOM的富集方法进行了介绍,接着梳理了不同分离方法的依据及作用,最后总结了各类表征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以期有助于对NOM和饮用水处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