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OC一直被认为是控制管网水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最近研究表明磷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因素.研究了在配水管网中AOC浓度(40.84~551.35 μg acetate-C/L)和磷浓度(0.69~8.01μg PO34--P/L)都较高的情况下,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OC是控制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管网水中最大AOC浓度决定了管网水中细菌再生长能够达到的最大HPC;磷不是整个管网控制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控制配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AOC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配水管网中AOC浓度与细菌再生长的关系,以确定控制细菌再生长的AOC标准.结果表明:最大AOC浓度与最大HPC呈线性关系,当AOC<57μg/L时,管网水中的营养基质难以维持悬浮菌的生长;最大AOC浓度与AOC最大消耗量也呈线性关系,当AOC<43.8μg/L时AOC没有被消耗,即细菌不生长.结合已有的AOC控制标准,推断在采用加氯消毒的管网中,控制AOC<40μg/L能够确保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一直被认为是控制管网水中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磷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因素.研究了配水管网中AOC含量(40.84~551.35μg/L)和微生物可利用磷(MAP)含量(0.69~8.01μg/L)均较高的情况下,它们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OC是控制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管网水中的最大AOC浓度决定了细菌再生长能够达到的最大异养菌数(HPC);磷不是控制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余氯量与AOC含量对配水管网管壁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考察了我国北方某市饮用水配水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78%的管网水样中悬浮细菌的数量高于500 CFU/mL.通过可以模拟配水管网水力条件的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在游离氯、氯氨和AOC影响下悬浮细菌量与管壁生物膜的生物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测试结果表明生物膜的脱落过程可通过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生物膜在余氯量为0.05~0.5 mg/L的范围内仍会生长,0.05 mg/L的余氯量对生物膜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在1.0 mg/L以上的余氯量条件下生物膜的生物量低于检出限.AOC浓度对于生物膜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配水管网中AOC与细菌再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我国北方A市市区配水管网中可同化有机碳(AOC)与细菌再生长关系的研究表明:降雨量对水源水和管网水中AOC含量影响显著;HPCR2A的计数结果较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AODC)的低2~3个数量级,仅占AODC计数结果的0.1%~2.0%;使用传统琼脂培养基的HPC计数结果又比使用R2A培养基的HPC计数结果低1~2个数量级(前者仅占后者的0.4%~8.4%),有时甚至会出现未检出或检出量极低的情况,不利于试验研究;A市管网水中的AOC含量和异养菌总数的相关性较差,当AOC较低时(<100μg乙酸碳/L)异养菌已经大量繁殖(>104个/mL),而在AOC浓度较高(>200μg乙酸碳/L)的情况下异养菌数量却相对较低(102个/mL)。因此要控制管网水中细菌的再生长,应将AOC的控制与消毒剂余量的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建立给水管网中的细菌生长动力学模型是模拟实际管网中细菌生长的情况,揭示管网悬浮菌、生物膜、营养基质浓度以及消毒剂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的主要途径。为此综合比较了目前国外提出的几种主要动力学模型,包括SSB模型、SANCHO模型和BAM模型等,详细介绍了各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该研究领域的优点和局限性,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AOC评价管网水中异养菌的生长潜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澳门管网水中异养菌二次生长和水质生物稳定性指标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澳门管网水基本属于生物稳定的饮用水;(2)澳门管网沿途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和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物(BDOC)的变化不明显;(3)降水量和水温对于AOC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而原水水质、处理工艺和水温则对BDOC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4)由于管网水中AOC和异养菌计数(HPC)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BDOC与HPC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故建设将AOC作为评价管网水中异养菌二次生长潜力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北方某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北某市市政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采用AOC和BDOC指标共同评价了管网水的生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管网水中AOC为39—379μg/L,BDOC为0.8~2.8mg/L,属于生物略不稳定的饮用水;随着管网的延长,水中的AOC和BDOC浓度总体上处于降低趋势,余氯浓度对AOC和BDOC浓度的变化均有较大影响;冬、夏两季节,管网水中AOC占BDOC的比例分别为5.8%和6.2%。  相似文献   

9.
建立包含管网中悬浮菌、管壁生物膜、基质浓度和余氯浓度的交互式细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并使用EPANET-MSX求解,动态地模拟出细菌在给水管网主体水和管壁生物膜上的生长情况,揭示了管网中悬浮菌、管壁生物膜、基质浓度和余氯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管网水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供水管网中AOC、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西南L市的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以可同化有机碳(AOC)、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季节给水管网中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卤甲烷在管网中只受余氯的影响,其含量一般随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卤乙酸和AOC在管网中的变化受余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其含量一般随管网延伸而先增加后减少,温度越高则下降越快,温度和余氯是管网中控制消毒副产物和AOC浓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