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参加8轮调查并有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鱼虾类食物消费率、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1991—2001年间,调查人群鱼虾类食物消费率上升了38.9%、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增加了13.3 g;鱼虾类食物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下限的人群比例上升47.0%。结论: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摄入发生显著变化,但仍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进一步增加鱼虾类食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影响居民食物消费与膳食营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保一国居民的膳食营养与健康,是实现国家食物安全的最终目标。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近几十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改善,但与合理膳食营养模式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引导。本文分析了影响居民食物消费与膳食营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北京市房山区某初中果蔬类食物摄入情况,为果蔬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房山区某初中共190名学生果蔬问卷调查;同时调查其前3 d的24 h膳食,营养计算机系统(NCCW)分析果蔬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量进行比较。结果:仅25. 97%和57. 46%学生知晓"菜果不可相互替换""果汁不可代替鲜果",随年级增加而提高(P 0. 05)。仅2. 21%学生每日蔬菜摄入大于5种。71. 22%的学生每日水果不足2种。每日维生素A、维生素C、膳食纤维摄入未达到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分别高达72. 93%、86. 74%、98. 9%。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初中生果蔬营养知识和行为较差,应加强食育果蔬营养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肉类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食品营养和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民健康。方法 本研究采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0年开展的人群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项目中的肉类消费数据,共纳入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2 39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肉类消费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各种肉类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肉类消费率为91.9%。其中,猪肉消费率为77.4%,牛肉消费率为50.6%,羊肉消费率为21.5%,禽肉消费率为23.0%。居民肉类消费模式受到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的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猪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是民族,牛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民族、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羊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和家庭月收入,禽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是家庭月收入。结论 北京市居民肉类消费率较高,肉类品种日益丰富,膳食结构逐渐完善,但猪肉仍是居民主要肉类消费产品,应给予居民科学营养指导,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1997年由卫生部等14个部委制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2020年北京市3岁以上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情况的调查,了解北京市居民不同种类植物油的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食用植物油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0年开展的北京市居民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项目中的植物油消费数据,纳入2 289名北京3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法、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并通过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方法分析调查对象各种植物油消费情况。结果 北京居民植物油平均消费量为32.7 g/d,43.3%(991/2 289)的北京居民仅植物油消费量就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食用油摄入量(25~30 g/d),其中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的平均消费量分别为24.8、1.7、1.8 g/d。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对各种植物油的消费量影响不显著。北京市居民中花生油消费率最高,为68.9%(1 576/2 289),其次为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分别为6.1%(140/2 289)和5.7%(130/2 289)。结论 北京市居民植物油平均消费量高于膳食推荐量,植物油消费品种集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居民科学食用植物油,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试论“食物色彩”与膳食平衡孔繁芝国务院《90年代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引导食物消费,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我国当前食物消费中仍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现像……食物消费中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的状况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会讯     
食物与营养关乎居民健康、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食物与营养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发展动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全面小康社会时期食物与营养的发展战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将于2006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本次论坛以“食物消费与健康”为主题,介绍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中国现阶段食物消费和居民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讨居民食物消费与健康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国际食物与营养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等。  相似文献   

9.
乳及乳制品(以下简称乳品)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成年人健康水平关系密切。目前,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虽不断改善,但膳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其中成年人乳品摄入水平与膳食指南推荐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型乳品,加强营养健康知识科普教育等是提升乳品消费的有效手段。基于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食品科学、食品营养、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药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国民膳食营养问题及乳品摄入与成年营养健康的关系等进行系统性梳理,经广泛讨论形成乳品与成年人营养健康专家共识,以期提升国民乳品摄入量,助力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0.
老区居民食物消费与结构调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区江西省兴国县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观察老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变化的趋势,科学合理地指导我县居民今后的膳食结构,为政府在调整食物结构、组织食物生产、引导食物消费和进行营养干预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兴国县1991至2001年膳食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全国2 000户家庭食物消费调研数据,从城乡、不同收入组和不同地区三个层次,深入分析当前食物消费结构快速转型时期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摄入现状与特征,从营养层面剖析当前居民食物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善当前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会讯     
食物与营养关乎居民健康、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食物与营养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发展动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全面小康社会时期食物与营养的发展战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将于2006年11月5~6日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本次论坛以“食物消费与健康”为主题,介绍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中国现阶段食物消费和居民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讨居民食物消费与健康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国际食物与营养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等。论坛拟邀请相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组织机构等的领导、专家、学者出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粮食消费量与营养水平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粮食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合理营养的基础。本文在分析粮食消费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地位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弹性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粮食消费与营养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探讨改善食物消费结构,确保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的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从“吃饱求生存”到“吃好求健康” 人类约从1万年以前开始农业生产活动以来,曾经历过几次历史性的食物结构变革。伴随经济生产活动水平的变化也带来了膳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总的趋势是改善了营养,增强了人类的健康,显著提高了生产力。人类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模式也正在逐步从“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的方向发展。现代人类社会的食物消费结构,可以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值)、人年均占有粮食保障指数(即国家粮食库存维持天数)、人均摄入热量供需比以及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百分率)等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入户跟踪调查,采用3d 24h膳食记录结合称重法,获得江苏省139户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地区、收入水平及年龄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数据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过量,而对奶类、水果、杂粮等食物消费明显不足。建议提高农村居民营养认知水平,加大对农村居民营养知识的普及,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物与营养知识的传播现状、路径及其对居民健康影响,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献调研。结果:中国的健康传播相比美国起步较晚,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向好,国内健康传播的相关研究开始迅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国内医学专家和传播学者合作研究的成果不足。食物与营养知识主要以学会、科协、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为主要传播途径,居民获取营养知识逐渐便捷。网络媒介进行宣传营养知识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还不足,确保宣传食物营养知识的准确性对于引导居民在生活中建立健康的膳食模式尤为重要。食物营养知识的宣教对树立合理的膳食结构等食物观以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结论:对于居民而言,改善营养行为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膳食模式中各营养元素合理配备的重要性。同时,注重营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居民养成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营养知、信、行水平,并能显著预防和降低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结核病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凡真 《烹调知识》2005,(1):50-51
人类约从1万年以前开始农业生产活动以来,曾经历过几次历史性的食物结构变革。伴随经济生产活动水平的变化也带来了膳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总的趋势是改善了营养,增强了人类的健康,显著提高了生产力。人类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模式也正在逐步从“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时讯     
《食品与生活》2014,(3):4-5
正国务院正式发布食物与营养纲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三部关于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立足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对食物与营养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发布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基本健康监测,进行食物消费调查"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是以谷类为主食,新鲜蔬菜的食用率、食用频率也较高。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牛羊肉、禽肉及水产品的食用频率较低。奶及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依然较低,城市的食用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我国居民豆类的消费很低。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营养教育,提倡我国谷类为主的传统膳食模式,促进人们采取健康的食物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21类食物中铅含量数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饮料、饮料酒消费状况调查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我国成人膳食中铅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方法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虽然我国成人膳食的铅暴露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我国成人仍有0.61%的个体MOE值≤1。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蔬菜和畜肉是我国成人膳食中铅的主要来源,占膳食总暴露量70%以上。结论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较低,但有0.61%的个体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