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双创建设提出高校要培养多元化、专业化、创新型的复合人才,这对工程训练内涵建设与实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文中以本校工程训练中心改革发展实践探索为例,践行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实训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多元立体”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展立体式、个性化、多层次的工程实践创新教育,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理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训热情,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大幅提高,为学生整体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教育与产业联系日益密切,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剖析了高职模具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指出了现存问题,并在新工科为背景下,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推动教学模式更加合理化,进而为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李博 《电焊机》2021,51(9):107-110
以西安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焊接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基点,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模块的焊接实训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训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工程训练焊接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工程制图课程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成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育模式学生认可度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以工业系统认识实习和基础工程训练为平台,探索了非工科专业工程训练的新模式:工业系统认识实习+生产工序流程实习+企业运作流程实习,并进行试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的感召下,以及当前"新工科"人才培养思路的启发下,通过对虚拟仿真焊接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着重建设,搭建了体系完整、严谨科学、形象逼真、寓教于乐、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焊接虚拟仿真平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多学科交叉个性化的新模式,探索建立新工科范式,实现新形势下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铸造技术》2019,(1):129-133
针对当前中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提出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产出导向"为宗旨,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构建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新课程体系、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模式、新评价体系和新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等6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工科大力建设背景,对铸造工艺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显著特征,在授课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采用优化教学内容和分层次实验教学方法,增加了开放创新型实验。根据不同的实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新的考评机制,全面对铸造工艺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践。在实践积累中形成了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实践过程考核为核心和创新实践结果为辅的考评机制。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和考评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铸造工程问题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对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新经济发展时代和企业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武汉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立足于工程认证要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育人平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课程,对接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重要工作岗位。在新工科背景下,本课程教学要求在讲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和多课程融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与创新应用等综合能力。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实践、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足。此外本课程与工装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等系列课程关联度很大,但存在知识间的脱节和交叉重复讲授问题。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其系列课程融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更多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通过科学化课程编排引领工程训练教学改革,达到提高工程训练质量的效果,以吉林大学工程训练排课为例,基于当前吉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课程安排上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以坚持基础课程优先排课、传统课程优先排课、关联工种连续排课和按照工艺过程排课为原则的新型排课方法。并选取3个卓越工程师班进行新方法排课试点,对试点班次与普通班次学生的实训表现、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教学软硬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新排课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都有十分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适当的课程设计、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与新工科背景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的结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持续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许多高校的本科数控相关专业面临设备老旧、实验实训项目教学内容跟不上形势等问题,依托数控实验室改造升级,详细研究了如何借助软硬件的升级来改进教学大纲和教案,在实操过程中提高教学内容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是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飞机发动机实训教学是航空工程专业的关键一环,可以降低操作难度和风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学习需求灵活,易于接受和掌握线上自主学习的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实验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在国家“新工科”“民航强国”战略下,分析了飞机发动机线上线下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新教学模式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机械制造是支撑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促进机制下,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促使机械制造逐渐向集成化、智能化、迅捷化、虚拟化方向转变,着力提升了机械制造工程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对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实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重庆大学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理念、全新的教学体系和取得的主要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业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工程训练,以工程训练中的激光内雕加工实训为例,通过教学情境切入、专业知识引入、示范讲解、小组体验以及创新实践等教学过程设计,激发了工业设计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大学生工程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经过反复打磨与实践,该课程现已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也得到了学校和省级部门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高职专业建设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群建设为例,对其模具专业群的构建和实施内容进行了探索研究,可为职业教育领域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推进校企联动、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跨校修读学分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面临的问题,从教学资源的梳理、教学问题的及时沟通、政策的支持、合理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教师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助力学生完成跨校修读学分。  相似文献   

20.
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是修订培养目标的制度保障,也是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外部评价依据。佳木斯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于工程认证理念和要求,构建了毕业生跟踪反馈评价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对反馈评价结果的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形成了有效的外部评价体系。使得毕业生能够顺利到达职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