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进"互联网+人社"政务服务是落实"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互联网+人社"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整合业务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构建网上公共服务创新化建设平台,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人社信息系统分散和信息孤岛问题。"互联网+"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互联网+人社"的背景下,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能力提升、创新场景推进人社智慧化服务、重点解决决定机制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有专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建设智慧校园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已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智慧校园建设也随之发展起来。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物联网的支持,物联网的技术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和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归纳,并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此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门户,解决目前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递,保证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信息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金保工程作为支撑人社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顺应时代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信息化与人社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人社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此,分析微服务架构在金保二期人社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波  沈岳  郭平  林芳 《软件》2013,(10):1-5,14
本文针对湖南省作为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省份的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湖南农业农村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基层调研分析为基础,阐述新农村建设在数字湖南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以农村政务、医务、商务、物联网应用为纵,农业云服务平台为横,把农村的社会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医疗服务、农业物联网等经过资源整合,以互联网的方式构建一个为“三农”提供政务、医务、商务、物联网服务于一体的“四纵一横”综合平台,解决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农村民生服务问题,推进湖南的数字化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路由算法、射频技术、和云计算的推广.稳定、安全、廉价的储存和计算能力是云计算的优势所在,处于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是物联网网络环境建构的基础,管理软件计算的过程使用分布式处理办法,放大大数据的属性,是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事项.大数据感知层、应用层、大数据接入层、和云计算网络层是其系统框架结构的组成的部分,而对由三个基础部分组成的云计算网络层的设计和介绍是其重点,以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规定为依据,进行系统功能模块逻辑和功能实体结构的设计.众所周知,物联网资源的利用状况和设计系统的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就物联网信息化的建设,本文将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3日,永川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在江鸿国际大饭店举行签约仪式,签署了加快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暨打造物联网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标志我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暨打造物联网示范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未来5年,重庆移动将投资12.45亿元,大力推进全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政务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袁仕件  胡克新  李锐  黄瑞婷  杨德群 《软件》2023,(2):153-157+178
在国家政策和规划变革的驱动下,当前规划信息化系统的业务支撑包容性、数据资源复杂度及服务对象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原有平台在IT架构支撑、内外流程串联、数据增值空间和政务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潜力已经见底,不能应对当前政务改革和服务创新提出的要求。城市要现代化,基础设施必须现代化,这就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建设各类“专业云”和“特色云”,推动一体化的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本文基于成熟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体系,采用主流的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提出了平台建设目标、设计思路和总体框架,最终实现了一套智慧规划大数据云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园区各建设提供支持。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智慧园区等同于小规模智慧城市。在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需要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通信等技术。依托以上技术搭建信息平台,传输园区的数据信息,发挥园区各项功能。本文简要论述物联网关键技术,探讨物联网技术应用之下智慧园区的信息平台建设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云山 《办公自动化》2002,(G00):241-246
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世界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一个国家及城市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行政工作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如何实施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是党政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也是推进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以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医院的医疗、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革。以“三个一体化平台+二大体系”的建设主线框架,提出智慧医院信息化平台设计建设方案,为医院智慧化与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息化》2011,(17):68-6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意见》中就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特别要求:推广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政务大数据是新时期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资产,对推动政府功能服务升级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复杂的网络流通环境下,为了保障政务大数据的合理、有序和可靠利用,其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不容忽视.在技术层面,政务大数据安全防护涉及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平台安全(Platform Securit...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在安防、电力、环保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物联网应用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建设、运营单位普遍对物联网安全保障认识不足。文章针对基于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的物联网应用,从网络边界安全、感知网安全、物联应用安全等方面探讨了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的安全威胁,并建立了安全技术保障框架,为政务物联网应用的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及测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国内政务网站发展的现状及我国政务网站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参与到政务网站建设中的一员,提出进一步建设发展政务网站的几点思考,包括政府应加强对政务网站建设的宣传、应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创新和提高公务员的信息化意识及水平、政务网站要以为公众服务为出发点、政务网站应起到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作用、实施政务网站应在宏观上有所把握、建设政务网站应该注意网络和信息的安全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正值传统工业搭上新一轮信息高速列车,实现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的重要时刻。信息化、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正在逐渐影响甚至改变国民的生活习惯、经济的运作模式、社会的发展方向。传统政务逐渐转向电子政务,不但大大节省了资源,也为办事的群众提供了更多便捷服务。信息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与必经之路。本文就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绩效管理的相关指标,例如如何确保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投入与产出能达到正比,体现项目的价值效益,优化业务流程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婉霖 《办公自动化》2023,(6):26-28+3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不断完善。政务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入开展电子化政务平台建设,在政务管理模式的探索中,运用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跨域式发展,保障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安全性出发,分析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对现有政务管理模式的影响,设计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提出优化政务管理模式的路径及对策,从而推动政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信息化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高校建设中的应用,自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此,笔者对高校智慧校园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指挥校园建设的有效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为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校园服务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农业大数据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计算、物联网、大量社交网络的兴起使我们社会的数据种类和数量都呈井喷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物联网等应用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日渐深入。在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分析也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农业大数据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介绍了大数据的分析过程,以及对可应用于农业大数据的各项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简要分析了农业大数据未来发展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服务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为宗旨,不断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搭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布政务、业务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将云计算、物联网、网格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综合应用,构筑政务云信息化基础平台。文章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政务云面临的风险,从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认证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