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顶装焦相比,捣固焦具有原料选择范围宽、炼焦成本低、冷态强度好等特点。某2000 m3高炉由顶装焦冶炼转为使用全捣固焦冶炼时,对高炉操作制度进行了调整,通过采取开放中心气流抑制边沿气流、增大风量提高富氧率、控制炉渣碱度R2在1.15左右等措施,高炉保持了稳定顺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高炉利用系数提高到2.52t/(m3·d),燃料比下降到503.70 kg/t,煤比增加到160 kg/t,铁水一级品率达到99.34%,煤气利用率50.12%,焦炭配煤成本降低约43.4元/t。  相似文献   

2.
对山钢日照两座5 100 m3高炉主要工艺设计优化与创新点进行了总结,重点对采用的先进工艺装备、自主集成创新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进行了阐述,围绕高炉高效、低耗、长寿、绿色、智能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创新关键技术,研发了多项专利技术,取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创新和实践成果,赋能高炉实现了绿色低碳、高效智能等多重预期效果。高炉投产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一种能够准确评估高炉风口鼓风均匀性的方法,并以通才公司1 860 m3高炉的热风围管、热风支管、直吹管和风口小套为研究对象,采用CFD仿真研究方法,对高炉风口鼓风均匀性进行计算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高炉风口参数进行针对性调节。结果表明,高炉风口尺寸相同时风口鼓风均匀率为95.69%,调节风口参数后风口鼓风均匀率可提高1.12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炉风口鼓风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生产指标,降低生铁成本,对汉钢公司2 280 m3高炉进行了配加30%、60%、80%、100%山西高热强焦炭的工业试验,并经过生产实践摸索出了合适的配加比例及控制参数,达到了稳定炉况、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整理了业内大中型高炉使用的430余组冶金焦样本的常规质量指标(灰分A、硫分S、挥发分V、抗碎强度M40、抗磨强度M10、反应性CRI、反应后强度CSR),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冶金焦炭常规质量指标中,CRI与CSR有高度负相关性,M40与M10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降维处理,对河钢邯钢高炉用的14种焦炭进行了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的4个公共因子对冶金焦炭质量的描述与评价是全面、科学的,可为大中型高炉用焦的分类、搭配和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某企业2 680 m3高炉炉料结构为“75%高碱度厂烧+7%酸性外球+18%天然块矿”,为了降低高炉原料成本,选取不同非主流块矿与当前高炉使用的主流P块、N块进行了多种冶金性能检测,结果证明R块相较于P块、N块,矿石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抗热裂性能,同时还兼顾较高的还原性能。综合炉料的熔滴特性表明,配加R块后,料柱的软融区间降低25℃,但由于R块高铝的属性,导致渣系中极易形成高熔点渣相,降低炉渣流动性,料柱最大压差ΔPmax增加4.6 kPa。实际生产中,2 680 m3高炉配加R块后,仍可以实现稳产顺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梁南山 《中国冶金》2012,22(1):32-35
涟钢7号3200 m3高炉是国内第一座全部使用捣固焦的大型高炉。本文介绍了与涟钢7号高炉配套的捣固焦炉的概况及其主要配煤结构与焦炭质量指标,同时也阐述了涟钢高炉3200 m3高炉在使用捣固焦中所采用的原料条件、主要操作制度及取得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涟钢3200 m3高炉全部使用捣固焦取得了良好的操作结果,证明了捣固焦在大型高炉上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在炉顶布料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了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特点和功能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改造。改造前,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有着液压回路较多以及控制回路单一等结构特点;存在液压系统故障率高、漏油、振动和噪音以及不便于检修及维护等缺点;改造后,通过增加液压备用回路或者备用阀台[1],可以在不停产休风的情况下对液压回路进行更换检修,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了振动和噪音,减少了液压系统的漏油。结果表明,通过对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间接的提高了钢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高炉送风系统的供风均匀性,以某厂3 200 m3高炉送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总鼓风量、风口直径对系统供风均匀性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改善方案。结果表明,在初始风口尺寸条件下,28#和12#风口的鼓风动能明显小于其它风口,鼓风动能最大差值为11.91 kJ/s,整体均匀性指数为2.31,系统的供风均匀性不佳。将28和12#风口调整成130 mm后,整体均匀性指数降为0.87。在此基础上,增大所有风口直径和降低总鼓风量,均能小幅度改善系统供风均匀性,但平均鼓风动能下降较大。将送风系统的28#风口直径调整为127 mm、12#风口直径调整为130 mm、26#和30#风口直径调整为132 mm后,系统供风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鼓风动能最大差值降为2.27 kJ/s,整体均匀性指数降为0.45。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高炉煤气利用率偏低且波动较大的生产现实,开展了煤气初始分布、煤气二次分布、煤气三次分布的系统性研究,重新建立了各类工艺参数的控制标准,并且采用加废钢调节煤气流技术。项目实施后,入炉生矿比例提高到25%以上,月滑料频次减少70%以上,煤气利用率提高到47%以上,实现了高炉煤气分布长期稳定合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到达国内同类型高炉中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马全强  高胜  赵高峰 《山西冶金》2023,(11):136-138
通才2号1 860 m3高炉于2022年11月15日停炉中修,停炉后进行热风炉检修、矿槽衬板改造、风口浇筑、铁口修复、炉体喷涂等工作。中修结束后,开炉采用炉缸全木柴开炉,通过科学配料计算、开炉装料校核、料流轨迹测量、合理选择操作制度、快速富氧喷煤、加强炉前渣铁排放等措施,实现了送风1 h快速引煤气、7 h出铁、40 h全风操作和4 d达产,高炉利用系数、煤比、燃料比等指标稳步优化,实现了高炉安全开炉和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13.
串罐式无料钟炉顶是高炉布料的主要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其系统组成,旋转溜槽是其主要工作部件,上部调节的预期目标依靠灵活的溜槽布料来实现,相关装置主要包括:称量罐、受料斗、阀箱、布料器,并配置了均排压系统、液压系统、气密系统、冷却系统等,串罐式设计保证料罐中心线与高炉中心线一致,避免了下料和布料过程中的粒度和体积偏析,使料面形状更容易控制,更能发挥布料功能潜力,有利于高炉上部块状带煤气化学能和热能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马钢3 200 m3高炉96 h休风闷炉待料的操作经验。通过闷炉前精心准备,制定完善的闷炉及开炉作业方案,强化封炉、开炉过程控制等措施,实现了安全闷炉以及开炉后24 h内炉况快速恢复,促进了高炉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中阳钢铁1 780 m3高炉在2018年采取“焦包矿”的布料模式,常出现气流稳定性差、出现出格铁、炉温大幅波动、压差升高就会悬料等炉况不稳现象,且利用系数偏低,自开产以来年平均日产不超过3 800 t,故在2019年从入炉原料、装料制度、风口布置上不断地进行攻关突破,实施操作制度优化措施,经多次反思、尝试后,在2022年终于取得可喜的成就,连续一个月日均铁水产量达到4 500 t,且炉况压差下降、气流稳定性增加,2023年平均日产基本在4 400 t左右。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山西冶金》2023,(11):118-121
由于九钢3号1 780 m3高炉炉缸侧壁环炭局部测温点以及与之对应的炉缸冷却壁、炉壳外部温度均出现逐渐升高趋势,开始威胁到高炉正常冶炼生产,故停炉进行大修。在开炉生产过程中,坚持“快速加热炉缸、提高料柱透气性、适时引气、出好第一炉铁”的原则,采用铁口预埋氧枪以及快速降硅等技术,通过一系列精心的开炉准备工作,并制订科学合理的开炉方案,实现了安全顺利开炉和快速达产达标。  相似文献   

17.
韶钢8号高炉于2020年12月25日停炉中修,集中更换烧损的8、9段冷却壁,同时对炉缸进行整体浇筑,快速恢复炉型;在线对热风炉进行修复,将风温从1 160℃提高到1 200℃。高炉投产后,实现了高炉炉型快速修复和热风炉在线修复,且通过加强原燃料质量管控、提升高炉操业能力和强化炉前出铁管理等措施,使得高炉炉况长周期稳定顺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燃料比从原来506 kg/t下降至499 kg/t,达到低燃料比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玉钢450m3高炉配加钒钛矿冶炼情况,分析了使用该矿后高炉冶炼规律及对高炉生产指标的影响。冶炼实践表明,钒钛矿冶炼关键是维持合适的炉温,吹透中心、活跃炉缸,才能使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9.
20.
朱华 《炼铁》2023,(2):13-16+20
沙钢5 800 m3高炉生产运行已超过12年,受限于总图布置,高炉仅有3个铁口,且铁口分布不均匀,生产中曾出现过数次炉缸温度升高及炭砖侵蚀现象。针对5800m3高炉炉缸工作不均匀、不容易活跃、存在气隙等问题,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适合炉役后期安全生产的措施:(1)优化出铁制度,加强出铁管理;(2)提高炉缸活跃性;(3)炉缸定期压浆和排水;(4)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目前,5800m3高炉一代炉役铁产量已达到9300 t/m3以上,炉缸温度在受控范围内,炉缸炭砖没有出现新的侵蚀,炉缸工作状态稳定,利用系数达到2.25t/(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