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免疫能力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168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第5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7d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情况。结果: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后相比没有出现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没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减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力、营养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单纯肠外营养(TPN组)7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7d,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lgA)、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免疫学指标(LYM、lgA、lgA及lgG)较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分别于百普素营养液和能全素营养液中接种两歧双歧杆菌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特征并进行活菌计数及酸度测定,以此来评价双歧杆菌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在12%的百普素营养液中能够存活,双歧杆菌加入能全素后不适宜病人滴注。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秸秆和玉米面为底物,对照组不添加其他物质,试验组1同时添加2.0‰复合益生菌和5%的纤维素酶,试验组2只添加2.0‰复合益生菌,将其于32 ℃固体发酵72 h。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和纤维素酶联合发酵小麦秸秆具有酸香味、松散不黏手且呈淡黄色;固体发酵72 h后pH值最低(3.89),霉菌活菌数低于对照2.27个数量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未检出;与未发酵小麦秸秆相比,菌酶联合发酵小麦秸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分别降低22.16%、16.42%、14.90%和57.48%,乳酸含量提高了5.07倍。在该试验条件下,该菌酶复合制剂发酵小麦秸秆可显著提高其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为黄贮小麦秸秆添加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改良鼻饲法,对照组常规鼻饲,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血糖水平、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鼻饲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鼻饲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鼻饲1周血糖水平、鼻饲2周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鼻饲第1天(P<0.05),但观察组鼻饲1周血糖水平、鼻饲2周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呕吐、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流、腹泻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鼻饲法有利于减缓ICU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有利于ICU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减少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0例,入选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结果:术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BMI、病变范围及病情严重程度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变化情况及差异,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B、PA、HGB水平无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LB、PA、HG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人数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人数22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正常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作为指标,对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的免疫促进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能维持小鼠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低浓度免疫增强配方能显著提高小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p〈0.05),明显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免疫增强效果与进口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发酵不仅可以改善果蔬制品的风味,还可增强其营养、功能特性。该研究以黑胡萝卜汁为原料,研究不同益生菌发酵对其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优发酵菌种。结果表明,短乳杆菌发酵性能最佳,发酵结束时活菌数高达9.46 lg CFU/mL,同时短乳杆菌发酵也显著提高了黑胡萝卜汁的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使花青素含量提高了3.3倍,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39%和5.6%,铁离子还原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7.13%和8.28%。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发酵可显著改善黑胡萝卜汁的色泽和总体感官品质,植物乳杆菌发酵后黑胡萝卜汁的香气得分最高。研究结果旨在为发酵黑胡萝卜汁的开发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脑出血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高压氧科脑出血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医用制剂(EN1)组、肠内营养医用食品(EN2)组,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3w后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CD3+、CD4+等免疫生化指标,观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测量AMC、TSF值。结果:3组生化指标ALB、TG、CD3+、CD4+等指标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比较,PN组血清ALB水平最低,EN2组血清ALB水平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N组血清TG水平较EN1、EN2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EN2组CD3+、CD4+较PN及EN1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N组,EN2组低于EN1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虽无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的明确依据,但可在急性期治疗中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术后在院内均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出院后拔除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继续保留肠内营养支持,持续时间为4w。观察和比较两组出院时或出院后4w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出院时体重下降和上臂围测量值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 05),出院后4w观察组体重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上臂围测量值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出院后4w观察组功能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和EORTC OLQ—C30量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在化疗的基础上,2组患者均接受膳食指导,对照组患者经口摄入能量不足部分采用经肠外营养补充,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肠内联合肠外的方法补充。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P、PA、ALB水平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M、IgA升高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61,P=0.027),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适当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个性化口腔护理对舌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7例舌癌患者, 患者均进行舌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n=42)于术后进行个性化口腔护理, 研究组患者(n=45)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2组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各项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淋巴结转移、3年和5年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入院时与出院时2组患者的体重水平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入院时患者的氮平衡、前白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但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8.57%), 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35.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7.14%), 而5年生存率(7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2.38%), 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个性化口腔护理可有助于改善舌癌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 对降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意义,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种益生菌发酵剂固态发酵豆粕,通过测定发酵豆粕的感官品质、pH值、有益微生物含量、营养指标及卫生指标,比较三种益生菌发酵剂对豆粕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豆粕发酵的最优益生菌发酵剂。结果表明,益生菌发酵剂A和C对发酵豆粕的感官性状影响不大,三种益生菌发酵剂均能够显著降低发酵豆粕的pH值、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霉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有益微生物数量、粗蛋白、酸溶蛋白、总酸和有机酸含量(P<0.05)。三种益生菌中以益生菌发酵剂A和益生菌发酵剂C效果即乳酸菌和酵母菌固态发酵豆粕效果较好,结合成本考虑优先选择益生菌发酵剂C。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蚕蛹短肽肠内营养(EN)制剂和蚕蛹蛋白EN制剂对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小鼠代谢特性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小鼠分为5组(n=10只),分别是空白组、益力佳组、蚕蛹短肽1组、蚕蛹短肽2组及蚕蛹蛋白组,并随机选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小鼠采用对应EN制剂支持四周并测定其空腹血糖值(FBG)、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DM小鼠在接受以蚕蛹短肽或蚕蛹蛋白为蛋白源的EN制剂支持两周后其FBG值均能显著降低(p<0.01),相对于空白组,短肽1组、短肽2组和蚕蛹蛋白组的FBG水平分别降低了47.47%、38.14%和41.52%。同时,以蚕蛹短肽为蛋白源的EN制剂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量(p<0.01);蚕蛹短肽或蚕蛹蛋白为蛋白源EN制剂还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总胆固醇(TC)(p<0.01)、总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结论:以蚕蛹短肽或蚕蛹蛋白为蛋白质来源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值,并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腹腔灌注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肿瘤内科行腹腔灌注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及SGA评分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68例患者均行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全称使用全静脉营养(卡文)支持,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的同时,在腹腔灌注化疗间隔期给予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安素),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变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排气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前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无差异(P>0.05),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4 vs 8/34,P=0.040),肛门排气时间[(2.062±0.380)vs(2.820±0.312)]d和住院时间[(14.41±1.234)vs(18.29±1.338)]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减缓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灌注化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肠道恢复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白蛋白静滴在早产儿中应用及对其喂养耐受情况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资料,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均适当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早期微量肠内母乳喂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人血白蛋白。统计患儿喂养耐受及并发症发生率,收集患儿喂养前、喂养14 d后患儿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血清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检测水平,并观察患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2组喂养耐受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研究组(89.19%)稍高于对照组(81.4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研究组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30.23%)(P<0.05)。喂养14 d后患儿BUN、ALP水平升高、TBIL降低,但研究组BUN、ALP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TF、AL...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4种营养液:1号、2号(海藻鱼蛋白有机溶液)、果实美、碧护对玫瑰香葡萄营养袋苗进行灌根,定期测定株高,叶片数及叶绿素含量,研究其对葡萄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营养液处理后,碧护及1号营养液的促进效果最好,由强至弱顺序:碧护>1号营养液>果实美>2号营养液>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109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 6%vs73. 6%),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的相关蛋白水平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总蛋白和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 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4. 5%。结论: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4—2014年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及并发症。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2014年1月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预后对比。结果:对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降低其病死率、减少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尽早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