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实验将线型酚醛树脂与氯化聚乙烯的干混物置于球磨机内,在液氮的温度下进行球磨,用这种方法来制备共聚物。经过力化学处理过的混合物用二甲苯和丙酮逐一浸取。对浸取液和剩余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共聚物只可溶于二甲苯,在丙酮溶液和剩余物中只有均聚物。结果表明该共聚物是一个接枝共聚物,较短的线型酚醛链段接枝于较长的氯化聚乙烯分子链上。该共聚物可作为酚醛树脂与氯化聚乙烯的相容剂,提高酚醛塑料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牵拉伸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分析了三种不同农用聚乙烯地膜样品在人工加速老化实验中的光热降解特性。结果表明 ,光照过程中 ,降解和交联交替控制着反应过程 ,铜川煤在三种农膜中引发自由基反应 ,导致聚乙烯大分子断链、交联、接枝 ,且引入羰基 ;羰基指数并不随铜川煤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加 ,而是有一个适量点 ,含量为 12 5 %的农膜降解效果优于 7 5 %和 17 5 %。随着光照进行 ,分子链发生脱羰基反应 ,聚合物放出小分子如CO2 、H2 O等 ,大分子链断裂成小分子链 ,力学性能下降。前三周期是三种地膜的氧化诱导期 ,在第三周期即光照时间 72h后进入脆变期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以Ti^4+为桥联剂制备无机-有机复合膜的新方法,以自制的硅薄土多孔陶 为基膜(支撑体),使用浸涂法-热致相转相结合制备了TiO2-聚乙烯复合膜,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复合膜层与层之间的结合方式和强度,支撑体中的SiO2通过Ti^4+与聚乙烯的分子之间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型膜层。  相似文献   

4.
用衰减全反射(ATR)和反射吸收(RA)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醚矾(PES)和聚醚醚酮(PEEK)的紫外光氧化降解反应。结果表明:PES在紫外线照射下明显被氧化,产物中形成大量的羰基和羟基,苯环被破坏生成脂肪链。PEEK也有类似的情况,其共轭的二苯酮结构单元随光照时间增加明显减少,同时有新化学环境的羰基出现,醚或C-O吸收的变化也可看到。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外光谱跟踪了可降解玉米秸杆为主要原料的纸质包装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以玉米秸杆作为主要原料的纸质包装材料,在一定微生物的作用下2周之内基本上可以降解,通过红外光谱技术检测了降解产物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以Ti4+为桥联剂制备无机-有机复合膜的新方法以自制的硅藻土多孔陶瓷为基膜(支撑体),使用浸涂法-热致相转化法相结合制备了TiO2-聚乙烯复合膜,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复合膜层与层之间的结合方式和强度,支撑体中的SiO2通过Ti4+与聚乙烯的分子之间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型膜层  相似文献   

7.
在303~393 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二甲基硅油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1800~600 cm~(-1)范围内,二甲基硅油主要存在CH_3伸缩振动模式(νCH_3)、CH_3变形振动模式(δCH_3)、CH_3摇摆振动模式(ρCH_3)、Si-O伸缩振动模式(νSi-O)和Si-C伸缩振动式(νSi-C)等5种红外吸收模式,其中782 cm~(-1)和789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二甲基硅油νSi-C。以二甲基硅油νSi-C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相关二维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二甲基硅油νSi-C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789 cm~(-1)782 cm~(-1)。本项研究拓展了ATR-FTIR技术在二甲基硅油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在303~393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聚四氟乙烯F-C-F伸缩振动模式(νCF2)的一维红外光谱。研究发现:1220cm-1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F2),而1150cm-1的红外吸收峰则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CF2)。进一步研究了聚四氟乙烯νCF2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发现聚四氟乙烯νasCF2在1210cm-1和1260cm-1处裂分为双峰;而聚四氟乙烯νsCF2则在1145cm-1、1155cm-1和1175cm-1裂分为3个吸收峰。最后研究了聚四氟乙烯二维红外光谱,考察了温度对于聚四氟乙烯νCF2吸收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四氟乙烯νCF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的顺序为:1145cm-1>1210cm-1>1155cm-1>1175cm-1>1260cm-1。本项研究拓展了二维红外光谱在聚四氟乙烯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303~393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聚四氟乙烯F-C-F伸缩振动模式(νCF2)的一维红外光谱。研究发现:1220cm-1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F2),而1150cm-1的红外吸收峰则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CF2)。进一步研究了聚四氟乙烯νCF2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发现聚四氟乙烯νasCF2在1210cm-1和1260cm-1处裂分为双峰;而聚四氟乙烯νsCF2则在1145cm-1、1155cm-1和1175cm-1裂分为3个吸收峰。最后研究了聚四氟乙烯二维红外光谱,考察了温度对于聚四氟乙烯νCF2吸收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四氟乙烯νCF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的顺序为:1145cm-1>1210cm-1>1155cm-1>1175cm-1>1260cm-1。本项研究拓展了二维红外光谱在聚四氟乙烯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在线追踪聚乙烯基苄基氯(PVBCl)与N,N,N′,N′-四甲基-1,6-己二胺(TMHDA)的交联反应历程,考察了反应时间与温度对交联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交联程度先迅速增大,而后趋于平缓直至不变;反应温度越高,交联程度越大。对反应进行动力学的研究计算结果显示,该交联反应的反应级数n=4,表观活化能Ea=97.2kJ/mol。  相似文献   

11.
12.
聚丙烯腈热裂解产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聚丙烯腈(PAN)热裂解产物的IR吸收光谱得到了与热裂解温度Tp有关,并从元素分析结果确定PAN在绝氧条件下热解材料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二维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温度对聚丙烯化学结构的影响。方法在1500~1350 cm-1的频率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丙烯C—H弯曲振动模式(δC-H)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丙烯分子结构,后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温度对聚丙烯δC-H红外吸收强度的影响。结果聚丙烯δC-H主要包括甲基不对称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as CH3)、甲基对称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s CH3)和亚甲基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CH2),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丙烯分子中δC-H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δCH2-2(1464 cm-1)δCH2-1(1475 cm-1)δas CH3(1455 cm-1)δs CH3(1375 cm-1)。结论二维红外光谱在有机高分子包装材料热变性分析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基光学玻璃薄膜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组分、热处理温度对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的SiO2 、P2 O5 SiO2 、B2 O3 SiO2 以及P2 O5 B2 O3 SiO2 系统薄膜结构的影响规律。随热处理温度增加 ,薄膜中硅氧、硼磷氧、磷硅氧和硼硅氧网络逐渐增强。但薄膜中P2 O5和B2 O3 的含量存在一个饱和值 ,多余的P2 O5和B2 O3 掺入量不能有效进入薄膜网络中  相似文献   

16.
材料的红外光谱透反射性能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红外光源、红外纤维、红外冷热光镜、红外隐身材料等各类红外产品层出不穷。红外材料在医疗、光纤通信、军事等众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红外材料的两个极其重要的基本参量——反射比和透射比的精确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研究材料的中远红外反射比和透射比的测量方法很有实际意义。一、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1.反射比、镜面反射比与漫反射比材料的反射比是指材料表面反射的辐射光通量与入射到材料表面的辐射光通量之比。镜面反射又称镜反射或规则反射,是在无漫反射的情况下,按照几何光学定律进行的反射。漫反射则是宏观…  相似文献   

17.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量了硫镓银晶体的红外透率,得到晶体的红外透射谱.应用群论的知识,对硫镓银晶体中离子的振动方式与红外活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硫镓银晶体的红外光谱实验数据,计算了透过率和吸收系数.晶体的红外透过率(67%)与文献报道相近,与理论值还有一定差距,说明晶体内部还有第二相析出物形成的微观散射中心等缺陷存在.  相似文献   

18.
烟火剂中硝酸盐的红外光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被广泛地用于烟火剂中作氧化剂,以供给燃烧时所需的氧。本文介绍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的,从各种烟火剂中分离出来的硝酸盐谱图。它们是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锶、硝酸钡和硝酸铅。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了硫酸铜分子结构的研究.试验发现:在303 K的温度条件下,硫酸铜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OH、δH2O、νasSO4、νsSO4和δasSO4.采用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开展了硫酸铜热变性的研究.试验发现:在303~573 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硫酸铜分子...  相似文献   

20.
污染气体红外光谱仿真及参数设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红外辐射传输理论,阐述了污染气体红外光谱仿真的基本模型,提出了在已知背景光谱和干扰物光谱的情况下进行污染气体红外光谱仿真的方法。仿真结果与实测光谱进行了验证比较,说明了仿真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大气温度及浓度程长积等参数设置对仿真光谱的影响,通过大气温度对仿真光谱的影响研究解释了特征峰消失和反转现象;通过浓度程长积对仿真光谱研究解释了饱和现象。本文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污染气体的光谱仿真、探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