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7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做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指示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全国水土流失治理规模空前发展。这其中,弄清关于水土保持的几个关系问题,对于全面推进21世纪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学勤 《治淮》1999,(8):21-22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县工程从1992年开始实施,包括河南省鲁山、新县,安徽省霍山、金寨和山东省费县,一期工程1997年已顺利通过验收,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过程中。到1998年底,重点县工程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68平方公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笔者结合该工程建设,对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朱艳红 《治淮》1997,(12):5-7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五大刚刚胜利闭幕,全党全国人民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又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水土保待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对于如何搞好新时期水保工作发出了新的战斗号召。  相似文献   

4.
5.
山西省自 1955年开始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以来 ,水保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水土流失规律、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不同治理措施及效益、小流域科学规划与综合治理等多方面开展试验研究 ,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 ,其中获得省 (部 )、地 (市 )级奖励的科技成果就有 79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提高水土保持设施标准质量 ,充分发挥治理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动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发展。2 1世纪初 ,在“科教兴国”战略决策下 ,水保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才能适应当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姚孝友 《治淮》1995,(11):8-10
1992年,国家在治淮项目中,将安徽省的金寨县、霍山县,河南省的新县、鲁山县和山东省的费县列为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开发试点县。试点工作已经三年多,在短短的时间,五个县人民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了一首首锦绣山河的感人诗篇。水土保持正以“规划科学化、治理综合化、开发多元化、管理规范化”的崭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7.
周虹 《治淮》2000,(1):13-15
一、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充实和扩展,是二十一世纪治水的战略选择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其调配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应变能力的大小;其开发潜力,预示着一个国家发展后劲的强弱;其供需失去平衡,将导致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波动。因此,水土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一种生态环境资源,而且是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生  相似文献   

8.
《治淮》2007,(1):F0004-F0004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首柑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格单位,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监测、科研、评估等技术于一体,拥有信息化设备等先进的手段,多年来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参与了多个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专业涉及水上保持、水利上程、环境、土壤、生物、遥感、计算机等多个領域。开屣的监测项目有:石梁河水库扩大泄洪工程、蚌埠闸扩建厂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二河枢纽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安枢纽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汾泉河初步治理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9.
黎家作 《治淮》1996,(7):20-2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两次飞跃过程,小流域综合治理自然地经历了从防护型治理转向开发型治理的过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追求经历了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三大效益并重的过程。 自1982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小流域试点工作对淮河流域山丘区水土流失的防治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果,并普遍得以推广。同时,在适应市场经济,探索建立良性循环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小流域经济方面也取得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下从偏重理论的角度,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淮河流域发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谈  相似文献   

10.
11.
张旸 《治淮》2007,(1):6-8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淮河治理放在全国水利建设的重要位置,治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淮河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理,潜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淮河治理的重要环节(一)水土流失造成水利工程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发生近年来,淮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已经给淮河水患治理和流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危害。从各地监测资料分析,每年全流域上游因泥沙淤积造成100 ̄150口山塘报废,山区河道每年河床抬高5 ̄10cm;近十年来,有200座小型水库变成了“沙库”。1982年、1991年与1956年相比,同一水…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家作  刘俐 《治淮》2007,(1):43-44
一、淮河流域开发建设项目现状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淮河流域开工建设项目3956个(江苏只含大型项目),总占地面积超过60万公顷,线性工程总长度约6万千米。开发建设项目以农林开发、公路、城镇建设、开矿、渠道堤防建设等为主。其中公路类项目最多,为982个“(十五”期间,下同),占项目总数的24.8%;其次为城镇建设类、露天矿、渠道及堤防、农林开发、井采矿、水利水电类,分别占23.6%、10.2%、6.5%、6.3%、5.9%、和5.8%。农林开发类项目占地面积比重最大,占总动土面积的63.52%;再次为公路建设和城镇建设类项目,分别占总动土面积的13.1%和12…  相似文献   

13.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水系完整,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1.8万多km,长江流经江西北部边缘,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流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鄱阳湖连接一江五河的水系格局。江西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又是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赣北洪涝、赣中干旱、赣南水土流失是江西省的基本水情。面向21世纪,江西水利既面临挑战,也充满发展机遇。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提出新的战略目标,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加之用水的浪费和水环境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现象。同时提出了一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怎样将电脑运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信息系统该往何处去?这是从事农田水利建设事业人员都非常关心的话题。21世纪的农田水利信息系统应该集统计、查询、规划、设计、制图、预算、评价、决策、功能于一体,能进行远程查询的、建立在电子地图基础上全方位服务系统,它具有一定的智能性、通用性的特点,利用它能够提高办公效率、预测未来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展望农田水利建设方向等。2 信息系统数据库应…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是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是典型的孕灾环境地带;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历史上洪涝与干旱交替,具有多灾性。建国以来,虽经多年整治,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自然条件也在演进变化。现状中行蓄(滞)洪与人民生产、生活交织在一起,灾与利皆源于水。面对这些变化,21世纪治淮规划应在历年治理原则基础上加以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时期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孝友 《治淮》2007,(1):9-10
水土保持是一门以控制侵蚀营力为核心,以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生态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多年来,国内外在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以及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然而作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生态屏障、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资源基地的淮河流域,由于缺乏大规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带动,水土保持科技相对滞后。加快科技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适应国家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9.
吴迪  姚孝友 《治淮》2012,(12):53-54
2010年1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肖幼 《治淮》2003,(12):5-7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江河治理的根本,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03年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在上游地区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充分展示了水土保持在淮河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召开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会议,就是要在加大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探讨强化监督执法力度,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近几年来预防监督、监测预报成效、面临的形势以及下一步打算等,谈四个问题。一、监督执法成效显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