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太熟悉了,这气势磅礴的呐喊,这昂扬斗志的旋律,早在1939年春天就已经响彻云霄,传遍弥漫着抗日烽火的中华大地。由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曾激励过多少抗日儿女奔赴前线,浴血奋战,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相似文献
2.
肖邦是地地道道的“钢琴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一生仅通过钢琴来传达自己诗意情感的作曲家。《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青年时期的代表作,他自己认为这是在那段“幸福的日子”里写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1909年10月,拉赫玛尼诺夫带着他刚刚完成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踏上了美利坚大陆。这块被欧洲人称为“美丽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陆,在20年前迎来过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伟大同胞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它在本世纪注定成为俄罗斯受迫害艺术家的一块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诗人布罗茨基、小说家纳博科夫、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而生他养他的俄罗斯家园成为他们眼泪归去的方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8年以后,他再一次选择美国作为艺术的发展之地,而将深爱的母亲和亲人留在了俄罗斯,他的音乐,钢琴,管弦乐团,波修瓦歌剧院,伊凡诺夫卡庄园,他的马匹,图画,汽车,门前的紫丁香留在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1格里格及作品风格
格里格(1843—1907),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挪威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6岁随母学钢琴,后经著名小提琴家奥勒·布尔推荐,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期望有更多优秀的中国作品及专辑传播到全世界,让全人类共同欣赏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郎朗的《黄河之子》专辑的出版,凭借郎朗的国际影响力,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通过《黄河之子》逐渐了解中国音乐,并喜欢中同音乐。下面我们就通过《黄河之子》的赏析,学学如何听钢琴音乐。 相似文献
6.
吕思清,小提琴演奏家,意大利“第34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 1977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有关培养人才的谈话中说:“听说我们有个7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大的小提琴曲,我看学校可以提前录取。要善于发现人才,要给他创造条件,并且要有好的方法帮助这些人早日成才。”这样,吕思清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7.
8.
维厄当(Henri Vieuxtemps,1820~1881年)是16岁开始作曲的,计有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幻想曲、变奏曲、浪漫曲、音乐会练习曲、弦乐四重奏等,共60余部,其作品以曲调优美著称,而最出色的是他的7部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在演奏技能上属于贝里奥、维厄亚夫斯基和帕格尼尼这一派,小提琴协奏曲侧重于演奏技巧的效果,他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可说是小提琴协奏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郎郎专辑《黄河之子》的选材、录音、演奏等方面较为详尽地剖析,旨在呼吁国内的出版商、录音师及音乐家用更好的技术、精湛的演奏,录制并出版更多优秀的中国作品。 相似文献
10.
从莫扎特的创作背景、对作品整体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以及演奏技巧的把握等三个大的方面讲述莫扎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马勒(1860—1911年)被誉为是愤世嫉俗、孤傲超脱的交响乐思想家,他的交响作品被认为是交响乐发展史上的丰碑。他是后期浪漫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马勒,原籍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捷克),1860年7月7日生于一个小酒厂老板的家庭。马勒6岁开始学习钢琴,15岁被送到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877年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还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爱泼斯坦学习钢琴;从富赫斯学和声;从克伦学作曲。到1880年开始了指挥和创作活动。1909年被选为纽约爱乐乐团指挥,从此致力于演奏水平的提高和曲目的扩充。1911年2月21日在纽约… 相似文献
12.
管弦乐大师——拉威尔和《波莱罗》舞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莫里斯(Ravel Maurice,1875—1937年),是法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拉威尔6岁到巴黎,7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5年。先后学习过钢琴、和声、对位和作曲。青年时代的拉威尔就已是有一种追求标新立异的创作构思和不同一般的崭新音响的倾向。特别是他早期的创作受德彪西(1862—1918年)革新思想的影响。对他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为了追求更明确的音乐语言,决然抛弃印象派的那些思想,回到更古老、更纯粹的法国音乐传统,同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同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更为密… 相似文献
13.
渴望幸福 珍惜幸福 感恩幸福——聆听贝多芬的神奇之作《大公三重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OP.97)是一首能使人们感到无比亲切、无比舒畅的乐曲。 像《大公三重奏》这样的作品,贝多芬共有7部之多,部部都是精品,在室内乐坛享有极高声誉,历来被音乐界和乐迷们所推崇,很多著名演奏家都录制了各种版本的唱片,成为人们收藏的佳作。创作《大公三重奏》时,正逢贝多芬步入不惑之年,也是他创作的旺盛时期,精力充沛,技法成熟,对人生的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人民画报》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中国时代发展的脉络,其封面图像作为时代记忆集成式的视觉语言,起到了传播时代烙印的重要作用。通过人民画报的视觉图像唤起时代的记忆,提升该类型刊物的图像叙事能力和视觉形象,扩大时代记忆图像的传播。方法 收集了《人民画报》1950—2015年共计810幅封面图像作为视觉分析样本,将《人民画报》划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50—1965年)继往开来,传播力量;第二阶段(1966—1976年)记录历史,唤醒革命;第三阶段(1977—1998年)改革创新,发展文体;第四阶段(1999—2015年)大国风采,迈向未来。通过图像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摄影图像元素、字体版式与插图布局等维度进行分析。结论 分析得出,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了《人民画报》本身的视觉叙事的内容;字体排版方式辅助读者更获取信息,提升读者阅读信息效率;技术的提高促进图像叙事的风格转变,提升叙事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15.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现代大型声乐作品的典范。它强烈的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热情的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冼星海把创作中的民族风格作为真实的反映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创作原则来认识。磺河大合唱》一直是我国最受欢迎的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是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时代》周刊自1923年创办至今,其封面设计风格历经演变: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受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影响而具有朴素、保守、严谨之风格;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到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影响而形成了理性、刻板与现代之风格;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信息时代使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受里特罗设计影响而具有装饰主义风格,到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形创意表现的趣味性概念化风格,再到2007改版后的崇尚复古怀旧的简约风格。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设计风格的演变中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品牌封面特色。作为时代价值的标签,《时代》周刊的封面将是任何杂志都无法复制的。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之后,我国乐坛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器乐协奏曲。其中比较出色的有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新婚别》、《乱世情侣》、《满江红》,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临安遗恨》、《静夜思》,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孟姜女》、《红楼梦随想曲》、《陆游与唐婉》,此外还有管乐协奏曲《神曲》,箜篌协奏曲《孔雀东南飞主题幻想曲》等等 相似文献
18.
青春版《牡丹亭》白海内外上演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厂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受到大学生的热爱,本文着手从时代背景、独特创意、故事情节中的“青春”三个大的方向,去探究青春版成功的原因,对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有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宣文 《大众DV(大众摄影.下半月)》2007,(9):04-105
随着惨烈呼叫般的音乐响起,阴霾密布的天空中盘旋起一只不祥的黑鹰,神秘的如同先知般的画外音吟涌着《圣经·启示录》中的句子,“当耶稣揭开第七封印的时候,世界沉寂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我看见七个天使站在上帝面前,上帝给了他们七支号角……”熟悉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现众马上会意识到,《第七封印》(1957)中的这个视听氛围是在表现《圣经》中的“最后审判”。[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