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笔划写入产生器有选择地增加和减少(或两者之一)水平和垂直偏转信号,该信号同时偏转普通的遮蔽屏彩色CRT(阴极射线管)射线的所有彩色电子束,在屏上扫描出所选择的符号。一个图像色码发生器(在时钟规定下同笔划写入产生器同步)实现两个以上的视频放大器(CRT管里的电子束)的切换,使得事先安排的显示符号的着色简化了。  相似文献   

2.
一、简单原理与应用特点图1为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为扫描电镜)的结构概图。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被阳极加速后,经2~3段电子透镜聚焦,最终变成几百埃以下的电子束。当此电子束照射到被检样品时,则在受照部分产生信号(二次电子、反射电子、阴极发光,内部电势等),这些信号经检出、放大后成为显示用的阴极射线管亮度调节的输入功率。当电子束由偏转线圈在样品上产生的光栅扫描与阴极射线管的射线扫描同步时,则与电视成像原理相同,便得  相似文献   

3.
吴杰 《电子显微学报》1998,17(5):662-663
EPM-810Q电子探针图像系统其扫描成像基本原理是:扫描发生器产生的锯齿波分别加到置于物镜孔中的X、Y扫描线圈和显像管的X、Y偏转线圈上,实现电子束在样品表面和显像管荧光屏上的同步扫描。通过扫描偏转动作,电子束能依次到达样品表面,依次得到表面各位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束的偏转原理和偏转线圈的绕制种类及方法,说明了了解此类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这种新型射线管,厚16.5毫米,宽55毫米,总长133毫米。重155克,其中包括重65克的偏转线圈。平板型阴极射线管的体积为55厘米~3,作为比较,具有同等荧光屏尺寸的普通阴极射线管,体积达90厘米~3。电子枪与荧光屏平行安置,这种结构使阴极射线管厚度大为减小。电子束的水平偏转,是由阴极射线管外面的偏转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实现的。而电子束的垂直偏转是由管内静电偏转板完成的。水平和垂直偏转角分别是58°和10°。前端的透明电极与荧光屏产生的电场使电子束转弯射向荧光屏。人们所看到的图象是由荧光屏反射光通过透明的前端电极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显示器件技术》2007,(2):29-29
一种用于阴极射线管的偏转磁轭提高装配和生产率,并且能够在装置处理期间有效地控制磁场校正。该偏转磁轭包括:水平偏转线圈,位于靠近所述玻锥的外周的位置,用于产生水平偏转磁场;垂直偏转线圈,安装在所述玻锥的外周,用于产生垂直偏转磁场。所述垂直偏转线圈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绝缘。铁氧体磁芯,位于邻近所述垂直偏转线圈的位置,用于减少所述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六、电视接收设备(二续) (二)电视接收机 5.扫描部分电视接收机的扫描部分包括同步分离器、行和场扫描振荡器、锯齿形电流输出级、高压发生器以及偏转线圈等(见图80).接收机的扫描必须能被电视台发出的同步信号所控制.此外,为了接收和检修上的便利,要求在没有外来同步脉冲信号的情况下,扫描部分仍能工作,使荧光屏上出现光栅.这样又可保证显象管不致因信号中断而停止扫描使电子束集中打到一点上  相似文献   

8.
<正> 场输出集成电路的功能是在锯齿波信号的推动下,给场偏转线圈提供线性良好、幅度足够的锯齿波电流,使场偏转线圈产生水平方向的偏转磁场,控制电子束进行垂直扫描运动。由于工作频率很低(只有50~60Hz),因此放大电路之间多为直接耦合方式。为了确保波形的正确、稳定,场扫描电路多设有交、直流负反馈电路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正程采用低压供  相似文献   

9.
电视机场偏转线圈的作用是当场锯齿波电流通过场偏转线圈时,产生均匀的偏转磁场,控制显象管内的电子束自上而下地扫描运动。当场偏转线圈出现故障时,例如短路、开路,电子束都将无法正常扫描,  相似文献   

10.
专利     
美国Principia Optics公司的V.I.Ko-zlovsky等人发明的激光阴极射线管是一个半导体激光器,它是由一个激光靶组成。通过位置和时间控制系统,使电子束扫描到激光靶上,被电子束扫的靶产生一束激光。激光靶通过一对反射镜(至少有一个是部分透射电子束)。以光束的波长形成谐振腔。在反射镜之间的半导体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 ,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还被认为是世界最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些问题伤透脑筋。如为保证电子束一次只激发一个荧光点 ,要在荧光屏前安放一带有圆孔图案的阴影罩。在制造过程中 ,该罩在屏幕前的感光胶上形成点位的光阴影。感光胶的曝光部分被洗去 ,荧光体沉积在无感光胶的地方。要对三个光源位置重复这一过程以获得三个一组的荧光体。然而 ,曝光光线从光源经孔径罩到荧光屏是直线行走 ,电子束却不相同。在磁场作用下电子束固有曲线路程发生变化 :安装底盘形状、电源及其变压器的位置 ,甚至阴极射线管在地球磁场中的取向都会改变电子束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用扫描电镜制作表面量子点、纳米孔和纳米线阵列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数字式扫描电镜的阴极自偏压电路中串联一个可控的负电压发生器,其内阻远小于自偏压电阻;用扫描电镜本身的行扫描时钟信号作为控制信号,经倍频和放大,加到电子枪栅极上控制电子束的通断,使电子束由连续扫描变为规则的点、线扫描,不需用模板即可以"直写"方式在涂有电子束光刻胶(PMMA)的样品上实现点、线曝光,形成周期性量子点、纳米孔和纳米线阵列.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用扫描电镜制作表面量子点、纳米孔和纳米线阵列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数字式扫描电镜的阴极自偏压电路中串联一个可控的负电压发生器,其内阻远小于自偏压电阻;用扫描电镜本身的行扫描时钟信号作为控制信号,经倍频和放大,加到电子枪栅极上控制电子束的通断,使电子束由连续扫描变为规则的点、线扫描,不需用模板即可以"直写"方式在涂有电子束光刻胶(PMMA)的样品上实现点、线曝光,形成周期性量子点、纳米孔和纳米线阵列.  相似文献   

14.
刘武 《电子世界》1998,(6):27-29
<正> 彩色电视机一般采用单枪三束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由于其屏幕曲率半径大于电子束的偏转半径,因此电子束在扫描过程中各不相同位置时的电子束线速度不等,常会产生几何失真,常见为枕形失真(即水平枕形失真和垂直枕形失真),有的甚至产生梯形失真。新型中小屏幕彩电通常利用特殊而精密的偏转线圈来自动校正(即利用偏转线圈的非均  相似文献   

15.
美国纽约州的美国菲利浦公司的H.J.Comelissen等人发明一种快速扫描阴极射线管激光器。此光—电系统是由一个射线管、一个激光晶体靶和电子枪组成。阴极射线管有一外壳,其内部有激光晶体靶,当电子束激励靶时,便产生激光。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电子束对准偏离靶的轴,并使电子束汇聚在靶  相似文献   

16.
1 HP85 91C基本原理HP85 91C是在一台频谱分析仪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硬、软件而构成的。频谱分析仪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图 1待测信号从输入端输入后 ,先经过低通滤波器滤出测量范围以外的高频干扰信号 ,再与本机振荡器产生的高本振信号混合 ,经过窄带中频滤波器选出所需的差频信号 ,再进入包络检波器 ,检出待测信号电压的峰值 ,放大后作为阴极射线管的垂直偏转信号 ,使屏幕上的垂直显示正比于信号的幅度。本机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锯齿波扫描发生器所产生的锯齿电压控制 ,该锯齿电压同时控制阴极射线管的水平扫描 ,使屏幕上的水平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9″显象管电子枪的结构特点出发,讨论了影响荧光屏上电子束光点尺寸的三个主要因素:透镜放大率、球面象差和空间电荷效应。提出了用减小调制极孔径,增大调制极与加速极之间的距离等方法来减小电子束最小交叉截面的尺寸和电子束的发散张角;并且以调整电子枪在显象管内的位置,即增大它与偏转线圈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减小偏转线圈杂散磁场所引起的偏转散焦;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整管的聚焦性能,并明显地提高了边缘部分的分辨率。 试验结果和批量生产的管子测试表明:上述方法是卓有成效的,其边缘分辨率能提高50线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严增濯 《光电技术》2006,47(3):36-3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选色方法——快速智能寻址管,它不用荫罩,而是在传统的荧光屏的铝膜相应于黑底的上面涂上寻址荧光粉条。在锥体外至少有两个接收的光电二极管,其中一个带滤色器,获得的寻址粉光信号输入快。慢电路中经运算输入对应的校正偏转线圈中使电子束在所要求位置着屏的信号。为了比较,还叙述了其它选色方法。  相似文献   

19.
荧光频谱技术的名字源于早期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中使用的传统阴极射线管(CRT),它为查看动态RF行为及不频繁的短时间事件提供了一个工具.早期仪器中CRT显示器内采用的发光的荧光具有余辉特点,在CRT的电子束激活后会保持发光一段时间.得到的轨迹强度与电子束激活屏幕上某个位置的频度有关.早期仪器显示技术采用可变余辉CRT,可以调节轨迹的余辉或衰退时间.把余辉变成无穷大可以一直无限地看到单次事件.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电报电路的质量和可靠性与脉冲起止畸变的程度有关。这一畸变度是以脉冲转换点(由间隔到符号或由符号到间隔)离开正常位置的偏差对正常脉冲长度之比的百分数来衡量的。正常位置就是电报信号没有畸变时各转换点的位置,它们相互的距离恰好是正常脉冲长度的整数倍数。本文所介绍的电子式畸变测试器,从阴极射线管屏幕上所显示的光条的位置可以直接读出上述畸变度的百分数,又可以区别脉冲转换点是超前或迟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