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脱毛酶糊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法脱毛取代灰碱法脱毛是解决制革生产中硫化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一种新型脱毛酶糊用于猪皮酶脱毛进行了试验,试验考察了脱毛温度与脱毛效果,酶糊浓度和用量与脱毛效果,皮块含水量与脱毛效果、皮块脂肪含量与脱毛效果等关系,并测定了脱毛处理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26 ̄38℃范围内本酶糊用于猪皮酶脱毛较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研究了山东省临沂地区猪皮生产全粒面服装革准备加工中局部处理、脱毛和浸灰的方法,检查并观察了其对成革质量的影响,由此寻求出更合理的局部处理、脱毛和浸灰方法,以提高北方猪皮的使用价值。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中山东省烟台攻关点猪皮服装革准备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制革中猪皮有温有浴酶脱毛工艺大多是采用单一酶:AS1.398或2709进行脱毛,在酶脱毛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酶的则很少,本文将AS1.398与2709按不同的比例定量(500酶活单位/g皮)混合,在相同的温度、不同的pH值、不同时间下进行脱毛,从而得出了最佳的脱毛条件,在该条件下,脱毛废液中总蛋白含量稍高,而胶原蛋白损失仅为单一酶的1/4到1/3,从而为克服有温有浴猪皮酶脱毛易产生松面和在我国牛皮和羊皮有温有浴酶脱毛并没有真正推向工业化生产等不足,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猪皮酶法脱毛新工艺技术开发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猪革生产中,以新的酶脱毛法代替灰碱法脱色消除石灰和硫化物的污染。主要研究了与酶脱毛法相配套的猪革生产工艺路线,以及酶脱毛工艺中生成成革松面和粒布面毛孔扩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建立了猪皮酶脱毛的新工艺,采用新的酶脱毛工艺,不仅可以完全消除硫化物和石灰的污染,而且可以生产出质量较好的猪革产品。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酶制剂在制革中应用,阐述了制革的浸水、脱毛、脱脂、浸灰、软化和猪皮臀部包酶等工序中酶制剂的应用情况、作用机理和一些典型的酶制剂的应用性能,介绍了一种型的中和“增尺”酶的性能和使用条件,并对酶制剂在制革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探针显微镜(AFM)相结合对猪皮纤维精细结构在酶作用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定量分析,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酶处理猪皮的原纤维层次的精细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原纤维的三维结构信息在酶处理后的变化进行了量化表征,得到关于猪皮组织中原纤维、微纤维精细结构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的主要变化特征的信息,并分析了其与酶脱毛工艺制成革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已经开始掉毛的盐腌猪皮上筛选到一株可在8%盐浓度下生长的耐盐菌,该菌产生的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脱毛性能。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p.no813。  相似文献   

8.
陕西猪皮质量常比我国南方猪皮质量差,为了提高它的使用价值,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与观察,找出了合理地制造服装革的方法,如多工序分次脱脂,少浴硫化钠脱毛浸灰,复灰,混合酶低温软化,改性戊二醛-铬结合复鞣,多工序分次加油等,生产出“薄、轻、软”的服装革。  相似文献   

9.
轮胎与转鼓之间接触界面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胎室内性能试验主要是在转鼓试验机上进行,转鼓试验机表面曲率对轮胎性能有很大影响,采用改进的可变约束法,利用自行开发的轮胎专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转鼓试验机和轮胎之间的滚动滑移接触,分析了试验半径对轮胎-转鼓接触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鼓半径对轮胎接地正应力、切应力及接地面积等都有显著影响,随转鼓半径增大,接地正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垂直载荷和接地印迹面积也增大,转鼓半径越大,其模拟平面路面效果越好,转鼓半径在1m以上时,半径对轮胎-转鼓接触界面特性影响效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性戊二醛、改性栲胶、铝鞣剂、合成鞣剂等无铬鞣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了多种鞣剂结合鞣制猪皮沙发革的无铬鞣制工艺.所得坯革的收缩温度≥89℃,革身丰满,柔软性良好,坯革物理机械性能达到了猪皮沙发革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在试制北方面粗质次的猪皮服装革鞣前准备过程中,采用脱脂后臀部涂酶、少浴灰碱脱毛、脱灰软化后复灰碱、低温软化等工艺技术是提高北方猪皮服装革质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用锆、铝无机盐做主要鞣剂,以猪皮白色软鞋面革为对象,研究了锆—铝结合鞣法,针对产品的要求和鞣剂的性能,开展整体工艺的研究。以工艺平衡为重点,以产品质量为目标,优选出灰碱脱毛—→片硝皮—→锆铝结合鞣—→铬复鞣—→中和加脂—→干燥整饰的工艺路线。产品主要理化指标和观感质量可以达到铬鞣同类产品水平,白革色度优于铬鞣革。在生产工艺中,基本消除了铬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锆铝资源,缓解了铬资源贫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喷浆造粒内分级内返料技术在转鼓造粒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喷浆造粒内分级,内返粒技术在转鼓造粒工艺中应用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通过模型实验和工业试验,在理论上和工程技术方面已基本解决了内分级,内返料在转鼓造粒工艺中应用的问题,为彻底消除鼓闰工艺流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经济效益和工厂环境效益提供了一种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制造高档猪底革的技术难点,并通过准备,脱毛工艺的对比试验,不同鞣制方案的探索,以实现底革鞣制工艺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用转鼓试验台进行汽车传动系扭振试验,以及由于扭振系统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误差等问题,介绍了在转鼓试验台上作的汽车扭振试验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芳香族合成鞣剂-Neosyn系列复鞣剂在猪皮服装革的应用。制定出了一套合理选用Neosyn复鞣剂提高猪皮服装革质量的工艺方案。并比较,阐明了使用Neosyn复鞣剂复鞣后的成革特色。  相似文献   

17.
对是否用树脂复鞣剂及树脂复鞣剂加入方式作了对比试验,经过观感性能评议和用扫描电镜观察,认为用树脂复鞣剂复鞣猪皮服装革是必要的。多种树脂复鞣剂用量为1%较为合适。中和前后加入树脂复鞣剂对它在革中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中和前加入树脂复鞣剂,由于革的 pH 值低,树脂复鞣剂容易在表面聚沉,提高了粒面的紧实性。中和后加入,有利于树脂复鞣剂向革内层渗透,使革身柔软性不变,粒面柔和,对染色影响较小。一次加入树脂复鞣剂对粒面填充增厚作用比二次加入强。上述试验结果为制定猪皮正面服装革复鞣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猪皮中提取胶原蛋白,经复合钙及VA、VD等制成胶原钙纺素。通过酶法、酸碱法和高温水解法提取的试验比较,以高温水解法较适宜。经动物试验表明,胶原钙维素在补血、补骨及胶原代谢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与阿胶对照未显显著差别(P〉0.05),对贫血大白鼠周围血象的影响优于阿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热水浸提法、微波法、酶法分离茯苓菌核多糖的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0(g/mL),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微波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0(g/mL),功率296 W,时间4 min;酶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0.5%,初始pH 6,温度60℃,时间2 h.酶法的多糖提取率最高.采用集成提取工艺的茯苓多糖提取率大幅度提高,酶法与微波组合法的多糖提取率最高.考虑到多糖得率、提取时间、提取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最优的集成提取方式为酶法与微波组合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热水浸提法、微波法、酶法分离茯苓菌核多糖的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0(g/mL),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微波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0(g/mL),功率296 W,时间4 min;酶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0.5%,初始pH 6,温度60℃,时间2 h.酶法的多糖提取率最高.采用集成提取工艺的茯苓多糖提取率大幅度提高,酶法与微波组合法的多糖提取率最高.考虑到多糖得率、提取时间、提取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最优的集成提取方式为酶法与微波组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