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核-壳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态与协同增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和 DSC测试以及 SEM观测 ,分析了丙烯腈 -b-苯乙烯共聚物 (SAN)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核 -壳聚合物 (MBS)、SAN/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ABS)、SAN/ MBS/ ABS及 SAN/ M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S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MBS对 SAN基体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当添加 ABS或 SBS弹性体时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增韧效应。SAN/ MBS/ ABS共混体系冲击断面的 SEM照片显示 ,当材料受冲击时产生了大量的空洞 ,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与相容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对聚碳酸酯(PC)/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其熔接痕敏感度与冲击厚度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BS含量的增加,相容相苯乙烯-丙烯腈(SAN)与橡胶相丁二烯(PB)共同作用,使得体系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拉伸强度因子呈现先微弱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并在ABS含量为10%时获得最大值;冲击厚度因子在PC或ABS出现严重聚集态时表现出最强烈的厚度敏感性。同时,MBS能显著增加PC与ABS两相的相容性,降低拉伸强度对熔接痕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3.
共聚物分子内相互作用对PSAN/PMMA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E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聚(苯乙烯-共-丙烯腈)(PS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相容性与PSAN共聚物中丙烯腈(AN)含量的关系,并以低分子量模型化合物代替PSAN和PMMA,用直接量热法测定其混合物的相互作用参数B,研究了乙腈体积分数φ′_1对B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作为基体,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为相容剂,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作为增韧剂,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苯乙烯-丙烯腈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对长玻璃纤维增强苯乙烯基-丙烯腈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容剂含量的增加,长玻璃纤维增强苯乙烯-丙烯腈复合材料的机械力学和动态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对长玻纤增强苯乙烯-丙烯腈复合材料的形态分析得出,添加相容剂后的玻璃纤维表面包覆了一层树脂。  相似文献   

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乳液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的同时,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制备了带有缩合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有机硅)共聚物(PB-g-(SAN-co-Si)大分子改性剂。采用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SAN接枝率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TEM显示乳胶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00nm,乳胶粒外分布有KH-570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硅粒子。FT-IR分析证实KH-570通过化学键接枝到PB链上。除通过自由基聚合外,SAN的接枝还可通过KH-570之间的水解缩合方式进行,KH-570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腈(AN)为单体,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P(MMA-AN)]无规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及元素分析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以此P(MMA-AN)无规共聚物为基体制备共聚物含量分别为30%、40%、50%(质量分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采用交流阻抗法对其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当MMA与AN投料比为1:3且共聚物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质量分数为30%时,GPE体系电导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9,9′-双氧杂蒽二醇(Bixan)引发丙烯腈与苯乙烯共聚,在苯甲醚溶液中聚合时,分子量增长,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4~1.7。用元素分析法测得共聚物的组成,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法测其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其为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BASFLuranSASA (acrylonitrile -styrene -acryliccopolymer,丙烯腈 -苯乙烯 -丙烯酸酯共聚物是以SAN (styrene -acrylonitrilecopolymer,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为基础 ,含有特殊的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9.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6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FT-IR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以多角激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w.MALLS达10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粒径为80 nm的丁苯胶乳(SBR),以醋酸为附聚剂,将SBR附聚至300 nm左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SBR乳胶粒子上先后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合成SBR质量分数为60%的SBR-g-M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透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研究了SBR-g-MS接枝共聚物组成结构与PMMA/SAN共混比例对透明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基体树脂折光指数与SBR乳胶粒子折光指数匹配可以获得透光性能优良的ABS树脂;当SBR中丁二烯(Bd)与苯乙烯的比例为70/30(质量比,下同)时,其和PMMA与SAN的比例为44/56的基体树脂共混后所得ABS树脂具有最佳透光效果;Bd与St的比例为75/25、PMMA与SAN的比例为48/52时,Bd与St的比例为80/20时、PMMA与SAN的比例为53/47时,透明ABS树脂透光效果最佳;透光率均在85%以上;SBR-g-MS接枝共聚物中接枝共聚单体St含量过高会显著降低ABS树脂光学性能,接枝共聚单体St...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长玻纤增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乳酸(PLA)复合材料;以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AG)作为相容剂,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作为增韧剂,聚乳酸为基体树脂,考察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对长玻璃纤维增强聚TPU/P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能改善长玻璃纤维增强聚TPU/PLA复合材料的相容性;长玻璃纤维增强聚TPU/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模量等力学性能及储能模量随着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长玻璃纤维增强聚TPU/PLA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则随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增加呈现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通过复合材料的形态分析表明,加入相容剂的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与基体树脂界面强度增加,且玻璃纤维表面有一层包覆的树脂基体;通过分析得出,当相容剂添加量为6%时,长玻璃纤维增强聚TPU/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模量、缺口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通过改变PB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PB-g-SAN接枝共聚物(即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ABS树脂,考察了ABS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对A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在PB橡胶粒子上的接枝可分为‘内接枝’和‘外接枝’,外接枝程度影响PB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的分散,而内接枝程度显著地影响PB橡胶粒子的内部形态结构。通过抑制内接枝,可提高ABS树脂的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提高外接枝程度可改善ABS树脂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A树脂)时,不同主链结构、侧链相对分子质量、接枝密度及用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作为主链比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此外,侧链PB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侧链与主链摩尔比为3∶1及相容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接枝共聚物的增容效果最佳。DMA分析表明添加接枝共聚物后SAN和ACM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的供需情况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的嵌段共聚物,又称热塑丁苯橡胶或丁苯嵌段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它是采用阴离子催化剂先将苯乙烯(S)聚合,再加入丁二烯(B)聚合,最后加苯乙烯(S)聚合而成的。这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国内外的开发应用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PC/ABS合金增韧机理及增韧剂的研究进展,对弹性体增韧、无机颗粒增韧、相容剂增韧及加工工艺对合金韧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对该合金增韧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1-氟-1,1-二氯乙烷(HCFC-141b)作发泡剂,研究了偏氯乙烯(VDC)共聚物颗粒的发泡能力、中空颗粒的泡孔结构及发泡倍率。实验发现,VD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的发泡能力较强,而VDC-丙烯腈(AN)共聚物颗粒很难发泡,当引入第三单元苯乙烯(St)后可改善其发泡性能。VDC—AN—St共聚物颗粒的发泡倍率随着发泡剂浓度的增加或发泡温度的提高而先增加后减小,气泡将随着发泡温度的提高而最终全部破裂塌陷。由破泡和扩散造成的发泡剂损失对VDC共聚物颗粒发泡能力的影响已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7.
用浊点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微差扫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PSMA)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SAN)共混物的相容性。浊点测定的结果表明部分共混物加热产生相分离,呈LCST行为。从相容的共混物的红外光谱观察到丙烯腈—C≡N基团吸收带频率产生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当MA和AN含量差别不大时,PSMA/PSAN共混物相容。这是由于在一定的共聚物组成范围内,PSMA/PSAN共混物中存在较弱的特殊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用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在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体系中进行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备出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介绍了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剂的分散与稳定作用,并就各组分及聚合条件对所得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挤出次数及相容剂对ABS/PMMA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研究了挤出次数和相容剂对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ABS/PMMA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冲击断口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挤出次数对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影响,对冲击强度有小幅度影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增加了合金的拉伸强度,降低了合金的韧性。SEM观察表明,PMMA使材料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SMA对于ABS/PMMA合金的相容性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发明配方:(A)橡胶增强苯乙烯接枝共聚物40-95份,(B)聚苯醚树脂5—60份,(C)含5-18wt%丙烯腈的苯乙烯共聚树脂2—30份,(D)一种磷化合物(见原文)0.5—20份和(E)膦酸化合物0—30份。一具体例:由丁二烯橡胶、苯乙烯和丙烯腈制得的接枝共聚物40份、含25wt%丙烯腈的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25份、聚(2,6-二甲基-1,4-亚苯)醚35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