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线性座椅悬架低频隔振能力差,为提高非公路车辆的振动舒适性,基于球面滚子机构设计了座椅非线性悬架,建立了主要设计参数与其力-位移特性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而确定了悬架的主要设计参数。基于ADAMS软件和试验方法,测试了悬架的力-位移特性和振动传递率特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悬架具有高静态刚度和低动态刚度,最低的隔振频率低于传统的线性座椅悬架。但是,悬架的内摩擦对其低频隔振性能影响较大,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2.
针对倒拉式变频液压电梯的轿厢振动加速度超标现象,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系统中主要激振源对轿厢振动的影响.通过对电梯轿厢的原始振动加速度信号和液压系统的负载压力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初步诊断轿厢测速装置中的啮合振动是引起轿厢振动加速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建立了系统垂直方向上8自由度的集中质量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集中质量模型仅适合于分析低频振动的影响.对整个系统进行试验模态分析,所得低阶固有频率值能与理论计算结果较好地吻合.分析结果还表明,存在与测速装置中啮合频率相吻合的频带,说明该装置确实是引发轿厢加速度超标的振源.采用相应的隔离方法来消除其影响,并通过试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共振法测量振动系统动态特性参数存在着仪器利用率不高、可重构性较差等问题。运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设计了振动参数测量及动态特性分析软件,利用"软件就是仪器"的技术方法,对振动系统的加速度、速度、位移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显示以及频谱分析,实现了固有频率、阻尼比等动态特性参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LMS/TPA软件,对某轿车由路面激励通过悬架和车身对驾驶员座椅地板垂直振动加速度的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和室内锤击法试验,详述了汽车振动传递路径分析与试验。对影响整车行驶平顺性的悬架系统主要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识别。结果表明,路面激励通过前悬架右下控制臂后点对驾驶员座椅地...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高标准静音房检测方法成本高、效率低以及人工主观判定偏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基于LabVIEW软件设计了一套汽车电动座椅振动检测系统.采集座椅驱动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对信号进行时域及频域分析,得到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均方根值、峭度、波形因子、峰值能量及功率谱密度等相关参数,将参数计算结果与系统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  相似文献   

6.
基于EEMD和CWT的挖掘机座椅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型液压挖掘机座椅振动加速度信号,应用集总经验模式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方法进行处理,提出以能量贡献率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中冗余项和伪信号的剔除;并应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对各有效IMF分量进行时频分析,实现振源特征提取和定位。试验分析表明:影响驾乘舒适性的分量主要来源于发动机的发火激励和2阶转动激励,同时缸内气体压力循环作用产生的发动机切向、径向激励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该方法可有效地实现座椅振源信号的分解、筛选及定位,对于研究挖掘机振动舒适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频率加权滤波的汽车平顺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理论,根据ISO2631-1:1997(E)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了一个频率加权滤波器。通过频率加权滤波器对加速度时间信号进行滤波,获得加权加速度的时域数据和振动的峰值系数。通过分析,在随机振动下,各轴向的振动峰值系数一般不超过9,可用基本评价方法评价汽车平顺性;在冲击振动下,座椅、座椅导轨和...  相似文献   

8.
以Mckibben型气动人工肌肉为履带式工程车辆座椅的缓冲执行器,建立了三自由度座椅主动缓冲减振模型;以白噪声模拟路面输入,采用智能BP神经网络PID控制对座椅的减振特性进行研究。并以座椅加速度和位移的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3种工况下,Mckibben型气动人工肌肉缓冲座椅较传统座椅可显著减小路面激励对驾驶员的振动冲击,提高了驾驶员操作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对复合材料发动机机体进行了振动试验。试验测量了多点的加速度信号,并用信号处理机进行了数据处理,获得了该机体振动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及其它模态参数。这些动态特性参数为整机防振,隔振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为对机体进行有限元模态计算提供了修正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汽车平顺性建模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分析汽车振动源和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用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十三自由度人-椅-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给出了振动形态,传递函数,悬架动挠度,车轮动载荷,座椅加速度等参量的计算方法,开发了一套“汽车平顺性仿真软件”并利用已有的汽车数据地驶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到了重要结论:发动机与轮胎刚度,阻尼,后桥阻尼对驾驶员座椅处的振动影响不大;驾驶员座椅的垂直刚度增加很大时,对垂直方向振动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YZJ—14振动压路机进行振动测试的基础上,对此机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座椅及驾驶室底板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分析,掌握了振动能量按频率的分布情况。文中对碾轮橡胶减振块的传递函数及相关函数作了研究,分析了其减振性能。本文为座椅乘坐舒适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BJ—212A轻型越野车随机振动的模拟计算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BJ—212且轻型越野车为例,介绍了汽车驶过随机不平路面时振动的一种计算机模拟方法,并算出了该车座椅等各点的加速度响应,本文还在实际不平路面上进行汽车随机振动试验的基础上,对试验数据作了功率谱和传递函数等分析,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对照。最后,探讨了座椅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轴承转子系统的轴承负荷特性,提出了在转子系统中在线监测轴承负荷,建立了考虑轴承载荷的转子系统的横向振动模型.通过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轴承负荷与支撑振动的耦合关系.该方法是在轴承座下安装轴承负荷传感器以测轴承的负荷,同时监测支撑的加速度,将实测的负荷代入所建的振动模型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实测加速度信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加速度信号和实测的加速度信号峰值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相同;支撑振动是由轴承负荷所引起的强迫振动与其它振动信号叠加而成,而支撑振动的特性是受轴承负荷影响的.因此,轴承负荷的变化可以作为轴承转子系统状态估计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6自由度的"人-椅-路面"非线性振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人体加速度响应的分析求解,采用正交回归设计方法优化座椅的各参数,用ISO2631国际标准的振动舒适性曲线进行评价,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X型座椅悬架在随机振动下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对整车振动的影响,采用传递路径分析和悬置隔振率计算结合的方法.以某SUV为研究对象,将座椅导轨作为目标点,进行振动测试试验,采集加速工况下悬置主、被动端及车内响应点振动加速度信号和频响函数,计算隔振率,并识别目标点振动的各传递路径贡献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确定找出对车内振动影响最大的悬置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城市越野车型,根据其设计参数,利用Adams/car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依据路面不平度位移功率谱密度与Sayers经验模型的转换,由路面轮廓发生器产生仿真所需的随机路面。参照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随机路面输入下的平顺性仿真试验。用座椅面处3个方向(垂向、纵向、横向)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平顺性进行评价。比较了各轴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在不同车速下对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贡献量,发现在常用车速段汽车的纵向振动贡献量比较大,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为实际车辆的平顺性及其他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ADAMS/Car建立空气弹簧悬架整车动力学模型,在ADAMS/Car_Ride试验台上分别进行空载和满载时随机路面下的汽车平顺性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对座椅响应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座椅各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并与相同激励下的普通螺旋弹簧悬架系统进行平顺性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空载还是满载,匹配空气弹簧悬架系统轿车的各轴向以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植均小于普通螺旋弹簧悬架轿车,很好地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8.
小波阈值去噪在汽车道路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道路试验中测得的座椅处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将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用于对该信号的去噪,并在MATLAB中实现了去噪算法.实验证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非常适合于汽车道路试验振动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应用振动分析方法,动态测试技术和故障诊断理论,对塑料厂的三辊压延机进行振动冲击试验,动态信号测试和振动特性分析,成功地诊断出三辊压延机压制塑料薄膜时产生明暗条纹故障的原因,为该设备的修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高速列车座椅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结合IEC61373-1999标准中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对座椅进行随机振动数值仿真分析,选择座椅材料的P-S-N曲线及相关参数数据,针对不同设计尺寸下的座椅结构,采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分别进行累积损伤疲劳寿命计算。在电动振动试验台上对座椅进行模拟长寿命试验,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疲劳寿命仿真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