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软岩巷道围岩蠕变滞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围岩变形实测数据,发现软岩巷道围岩蠕变能力随软岩层厚度减少而逐渐减弱的特点,提出了软岩巷道围岩蠕变“滞流效应”的观点。基于软硬岩层间摩擦阻力及围岩质点位移约束应力的作用,分析了“滞流效应”发生的力学机理。利用动态仿真技术得到了围岩发生“完全滞流”所对应的临界条件,给出了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让压”的本质原理,指出了“让压”原理的适用性,补充与完善了 “二次支护”的内在含义。最后借助于现场工业性试验论证了“滞流效应”的研究对巷道支护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粘塑性固体的蠕变分析,给出软岩巷道锚喷、锚注支护的力学机理,为煤矿软岩巷道的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南屯矿软岩的特征和变形特点,采用二次支护理论对软岩巷道进行了支护控制。提出了利用和软岩变形相适应的锚喷网及锚杆锚索控制围岩。可充分利用软弱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并使其由非稳定性渐变为稳定状态。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及支护参数,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5,(9):159-161
为了解决长期处于高地应力环境下的软岩巷道持续蠕变的难题,通过对软岩巷道围岩质点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种降低围岩蠕变动力的新原理,即:强表抑蠕原理。同时根据该原理提出了一种增强围岩表面强度的双层网壳锚喷高强支护关键技术,并且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论证了该支护方法比普通锚喷支护更能有效的抑制软岩巷道的蠕变。  相似文献   

5.
以郑兴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压缩试验和现场变形监测分析,得到了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并验证了支护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非对称、非均匀性,深部变形量逐步减小;支护初期围岩收敛较大,后期变形速率逐渐减小;"锚网索喷"联合支护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巷道安全.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6,(7):76-79
为解决朱仙庄矿采用锚网喷+全封闭29U可缩支架支护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结构破坏严重的难题,提出了锚网喷+全封闭29U高强支架为核心的支护方案,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位移和塑性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锚网喷+全封闭29U高强支架支护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区更靠近巷道中心,位移和塑性区范围均较小。工程实践表明,锚网初喷+全封闭29U高强支架支护巷道两帮收敛量和顶底板移近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55 mm和270 mm,在矿压观测后期,巷道日变形量小于0.2 mm/d。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破裂岩石强度和变形特征的拟合方程;推导出圆形巷道支护阻力与围岩位移量的显式关系式;分析不同岩性条件下,支护阻力对围岩位移量的控制程度;并同神经网络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支护阻力对控制软岩巷道具有重要作用及敏感作用范围的观点;在铁法矿区进行了工程实践,有效地控制了深井软岩巷道。  相似文献   

8.
软岩巷道维护状况及围岩变形量与支护阻力的关系极大。实验与实践表明,支架的高阻和可缩是确保软岩巷道稳定性的关键;受力条件恶化重抑制着软岩巷道支架支撑能力的发挥;实施支架壁后充填使支架及早载和均匀受力,可大幅度高支架的工作阻力,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南屯矿软岩的特征和变形特点 ,采用二次支护理论对软岩巷道进行了支护控制。提出了利用和软岩变形相适应的锚喷网及锚杆锚索控制围岩 ,可充分利用软弱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并使其由非稳定逐渐变为稳定状态。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及支护参数 ,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围压对软岩峰后软化特性的影响,根据三轴压缩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运用Hoek提出的由主应力圆包络线确定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效值的方法和曲线拟合的方法,研究软岩的宏观物性参数峰后应变软化规律,建立了峰后应变软化数值模型。对软岩巷道的数值计算研究表明软岩巷道中支护阻力使巷道周边围岩由二向受力状态转变为三向受力状态,产生一定的围压,从而提高其残余强度,并减小其强度随塑性应变增大而衰减的速度,从而实现了对围岩破碎区范围的控制,最终控制巷道位移量。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柳海矿深部第三系软岩巷道井底车场的返修工程为依托,描述并分析了该矿的非线性大变形现象。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岩石特性和破坏特点,提出采用预留刚隙柔层支护技术进行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东荣二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采动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归纳提出了适应于东荣矿区煤层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的采动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解决了东荣二矿在生产接续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的采动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难题,保证了东荣二矿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3.
露天边坡下采区大巷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露天边坡下布置大巷及其围岩稳定性研究,是露井联采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以平朔矿区典型的露井联采矿井——安家岭二号井为分析对象,采用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安家岭露天矿北帮下布置的4#煤二采区三条采区大巷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大巷围岩变形破坏的主应力为水平主应力,大巷变形破坏以平行工作面方向的巷道变形破坏为主,大巷破坏顺序是先里后外的递进过程,大巷围岩破坏特征是帮破坏为主。同时研究表明,工作面停采线是决定大巷围岩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兴矿1205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晟 《中国煤炭》2012,38(8):65-68
中兴矿1205工作面是汾西矿业集团首个沿空留巷试验工作面,根据中兴矿的地质条件,确定了该工作面掘进期间巷道支护参数.在回采中,通过充填及加固留巷墙体顶板、留巷内辅助加强支护等措施以控制沿空留巷围岩.经矿压监测分析,围岩控制达到要求,不仅成功留巷,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某矿16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模拟不同宽度巷道保护煤柱的巷道稳定性,最终确定巷道保护煤柱宽度为30m为最宜。同时利用模拟软件对两种不同支护方案进行效果比较,最终确定锚杆支护作为最优支护方式。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巷道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预留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支护阻力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与塑性区的影响,提出了支护结构应满足围岩大变形的协调支护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支护条件下,支护阻力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影响十分有限,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总是存在一部分变形量依靠现有支护水平无法控制,将此部分围岩变形量称之为巷道围岩的"给定变形",并且这种"给定变形"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对于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可在巷道掘进时预留一定的变形空间,并要求支护结构应能够适应巷道围岩的大变形,以维持围岩的完整性,同时保障支护结构本身能够持续不断提供支护阻力而又不出现断裂失效。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考虑预留变形并采用"锚杆+自动让压桁架锚索"为主体,锚索加固为辅助的综合控制技术可较好的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保障了巷道服务期间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回采时,当工作面下端头支架距巷道上帮〉0.5m时,先沿顶板铺设菱形网,铺到第三个支架,铁丝网一边与巷道顶板铁丝网相连形成整体,一边压在支架顶梁上,新挂铁丝网之间也要连接好,铁丝网之间的连接要用同型号的铁丝连接,间距不超过15cm,支架前移后,压在冒落的矸石下,起到护顶挡矸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巷道围岩复杂多变,其主要地质力学参数地应力、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结构、节理裂隙等直接决定着设计参数的选择,关系到支护的成败.通过对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巷道支护提供更科学、合理、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巷道围岩破坏发育规律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值仿真和地质雷达探测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围岩结构、不同采深、不同采动影响条件下巷道围岩破坏发育的形态,并给出破坏范围预测表达式,对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 ,巷道的支护更加困难 ,巷道的维修量增大。为保证安全、减少维修量 ,提高巷道和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设计地点的岩芯要进行各种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 ,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微观结构分析 ,获取一些必要的位移、压力、应力及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程度等数据 ,正确评估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的特征和基本规律 ,然后进行开采前的设计和计划工作 ,并进行可行性的方案对比 ,从而确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因此有根据的设计 ,技术和工艺的决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对大深度的地质力学过程进行预测尤为重要。1 大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