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在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由此而产生的延时和丢包问题限制了移动IPv6的应用;可见,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乒乓移动作为移动网络中的一种典型移动方式,对切换尤为敏感.本文在详细阐述了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模拟仿真工具NS-2模拟了基于乒乓移动的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证明此种策略在乒乓移动情况下存在严重的通信中断.最后针对乒乓移动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限时保留地址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种移动Agent的无缝切换的通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智能化的进一步提高,Agen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Agent有许多不同的通信算法,但或多或少地存在Agent移动限制、三角路由、切换延迟等问题: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多Agent通信机制、该机制借助通讯录提出一种基于组播和地址注册的通讯机制,能够在通信双方自由移动的情况下,将消息可靠地从发送方提交给接受方,无切换延迟,并承诺消息传递的exactly_once语义。 相似文献
5.
移动IP切换机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移动IP技术的研究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移动IP切换过程中如何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如何缩短切换的时延和QOS保证等等。本文主要对在MIPV4和MIPV6中的切换性能做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移动网络中乒乓切换问题导致的高切换延迟的情况,提出一种在FHMIPv6网络基础上的快速的切换方案.该方案提出了切换的门限阈值以及隧道状态,门限阈值决定切换发生的起点,隧道间的状态则根据需要快速激活或终止通信链路.方案优点是当移动节点在边界区域来回切换时,提供快速切换机制,减少了切换时延,合理地处理新旧AR通信隧道激活,睡眠以及终止,合理地利用带宽资源,在降低时延上保证了一定的服务质量(QoS).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该切换方案对减少时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增强移动IP性能的快速切换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IP协议足宏移动方案,但它不支持快速切换。根据快速切换的技术特征,将增强移动IP性能的各种快速切换技术分成5类,进行综述。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移动IP快速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移动节点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进行快速有效的切换,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管理域的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将多个相邻的无线局域网组成一个单独的域,采用层次管理方式,使域内各个子网通过专用的Mac桥连接,减少了移动节点域内切换过程中产生的注册时延和数据包的丢失。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Mobile IP/AAA模型的Mobile IP注册和快速切换的认证方法。在此认证方法中,增加了AAAF的功能和角色,建立了增强型的模型,减轻了AAAF和AAAH之间的网络负担;通过在OFA和NFA之间建立一个双向的隧道和增强Mobile IP/AAA基本模型,实现了低切换时延;由于采用了对称密钥系统,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并实现了上述的所有任务;该方法也能够提高Mobile IP注册和快速切换的安全性。对该方法进行了安全分析和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提出了接入互联网的需求。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是保证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描述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流程,分析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性能及其切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和归纳了一些优化思想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论文对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实现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结合使用链路连接触发器和快速路由器公告,实现了将无线接入点链路地址快速映射成其连接的接入路由器信息,并且使用接入路由器信息缓存机制来优化切换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达到了很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3.
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对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实现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结合使用链路连接触发器和快速路由器公告,实现了将无线接入点链路地址快速映射成其连接的接入路由器信息,并且使用接入路由器信息缓存机制来优化切换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达到了很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现有的移动IP方案在网络切换时存在着切换时延过大和丢包率过大两个问题,已提出的快速切换方案(fast handover)和分层次的IP方案(HMIP)针对切换时延和注册信令开销过大进行了一定的改进.BHMIP方案在HMIP和快速切换的基础上结合缓冲机制对切换过程中丢包率过大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并通过模拟仿真进行了验证.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低轨航天器与各地面基站之间移动IP切换时延大的问题,提出基于轨道信息预测的移动IP切换方案。根据轨道信息和地面基站位置信息事先预测接入地面基站的时刻和接入顺序,定时触发航天器与最合适接入的地面基站之间进行移动IP切换。研究并改进了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切换流程,并通过STK和OPNET结合方式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明显改善低轨航天器的移动IP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上的数据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网络性能的实时监测已经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网络延时是网络性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一个能适用于各种IPQoS机制的网络延时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当前IP QoS的两种主流服务模型集成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iffserv)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机制以及两种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区分服务机制在IP网上实现服务质量保证的有效方法。以便服务提供商通过QoS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及应用提供差异化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