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正压通风矿井煤层群火灾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斗沟矿81610火区火灾应急和治理实践中,在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完善矿井应急防灭火措施,确保火区治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提出了正压通风、煤层群开采矿井煤自燃防治的合理措施,为同类矿井的煤自燃火灾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压通风条件下的易自燃复合煤层开采时容易发生自然发火,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正压通风矿井在开采容易自燃的复合煤层综放工作面时所面临的自然发火问题,以大柳塔煤矿复合区12下203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火灾具体防治实践为例,从工作面的区域位置及开采情况出发,采取架棚区域加固及插管注水、井下高位钻孔与地面钻孔注浆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6.
为防止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开采时发生煤自燃事故,在盐井一矿K12、K14工作面构建了回采区域综合均压通风系统。通过采取控制采空区漏风、压差动态调节和采空区注氮等措施,对煤层进行了防灭火治理,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的温度由采取措施之前的26 ℃降到24℃,O2浓度由约20%降到11%,CO浓度由110×10-6降到50×10-6以下,CO2浓度保持在0.5%左右,煤层各项自然发火敏感指标均明显下降,达到了防止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21,52(2):78-82
以屯宝煤矿为例,分析了M9-10、M14、M15等自燃煤层布置的工作面在撤架期间出现自燃征兆的原因:各煤层工作面开采后,与上覆采空区形成复合采空区并与地表之间形成复杂的漏风通道;加之工作面布置设备多、支架吨位大,且受限于回撤工艺,支架拆解困难,导致工作面回撤周期大大延长;因此采空区破碎煤体蓄热条件充足,并超过煤层最短发火期,从而出现自燃征兆。为使工作面能顺利撤架,针对撤架期间采空区松散煤体的自燃特性,提出"全程监测、管风降氧、控制煤温、优化工艺"的防灭火思路,采取采空区保压控氧、注氮注浆联合减氧降温、高低位钻孔注浆靶向治理发热条带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保障工作面长时间撤架工作下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木瓜矿10号煤的安全回采,该矿开展了近距离自燃煤层群采空区治理的研究.结合10-102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地面注浆防灭火技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了钻孔间距为10 ~ 15 m,共布置3排42个钻孔.采用的注浆材料为黄泥浆材料,计算了材料用量.监测表明,采空区CO气体稳定在0.0008%左右,温度在30℃以下,采空区无自然发火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贵州煤层复杂的赋存条件,对现阶段所采取的工作面通风方式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针对近距离高瓦斯突出煤层群,提出并介绍了一些集技术、效益、安全一体化的新型通风方式和改进建议,对类似条件的矿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彬长矿区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彬长矿区矿井煤层自燃发火现象十分严峻,成为制约矿区安全生产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总结了矿区开采的8号煤层发火特点,在分析其发火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重点介绍了惰气、三相泡沫和黄泥灌浆等防灭火技术在矿区矿井的应用,结合矿区实际提出了火灾事故综合防治的措施和注意事项,这些措施已在矿井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厚煤层自然发火影响因素 ,并详细介绍了厚煤层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措施及取得地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黄白茨煤矿属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重复采动容易在相邻采空区间形成漏风通道,021005工作面回采初期上覆采空区发生自燃,从采空区漏风通道、采空区遗煤、漏风供氧时间等方面分析了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初步确定了采空区着火点位置,采用封闭工作面注液氮成功控制了火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下行通风综采面遗煤自燃问题,以某矿为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遗煤自燃影响因素及易燃危险区域,并对易燃危险区域实施多点观测,识别了易燃危险区域的遗煤氧化环境,提出了辅运巷埋管注氮、胶运巷埋管注浆、回风巷埋管注氮的综合防灭火措施。经检验,该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治瓦斯积聚,且能有效地防止遗煤自燃。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韩梁矿区荣发煤矿等矿井开采二1煤层时自然发火点的统计分析,得出了韩梁矿区分层开采易自燃中厚煤层时,自然发火位置主要分布在下分层进风巷道、回风巷道周围、假顶盲巷中、小断层附近及终采线内侧10 m左右范围内等处的规律。提出了采用优化巷道布置、无煤柱开采、调节风压、密集浅孔注浆、合理调节通风设施位置等矿井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措施。实践表明,科学运用这些措施,可有效提高自然发火矿井防治效果,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矿井资源采出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