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通过简单阐述了 SAR 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极化干涉技术、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的应用情况,探讨当前我国在地形测绘中应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对这项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卫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星载沉降监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随着不同星载平台上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的增强,该技术也在迅速改进。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广泛用于测量地形轮廓和表面变形。文中主要简述了InSAR基本原理,并从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InSAR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坝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防洪、发电和灌溉设施,需要采用必要的手段对大坝进行监测,而传统的监测手段已不能适应工程发展的要求;随着地面合成孔径雷达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二者可以被更多的应用于监测领域。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采用地面合成孔径雷达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大坝进行扫描,后期将二者数据进行融合,可以达到三维高精度直观显示大坝表面形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近期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应用前景比较广泛的一种对地的观测技术。它是从合成孔径雷达复影像数据中提取的相位信息为数据源,获取地表三维信息和变化信息的技术。由于In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一定的透视性的特点,这种技术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这种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比如说,在监测地震变形中的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检测监测厘米级或更微小的地球表面形变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形变灾害监测领域和滑坡形变监测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据处理技术。首先介绍了InSAR生成DEM的基本原理,然后着重研究了利用InSAR建立DEM的关键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影像配准、相干性分析和相位解缠方法,最后给出了二幅ERS-1和ERS-2星载SAR影像数据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D-InSAR 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创利  刘琪  张超 《四川建筑》2007,27(6):102-103,10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对地观测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根据InSAR及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应用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SAR即英语"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缩写,意为合成孔径雷达。雷达发展的初期出现的是真实孔径雷达(Real Aperture Radar,RAR),但受天线物理尺寸大小的限制,很难获得高分辨率(SAR图像区分两个相邻地物的能力)的图像。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是雷达沿着轨道连续地获取一系列图像,通过后期处理将这些图像组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D-In SAR技术的相关原理,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的整个处理流程,并根据伊朗巴姆地区地震前后的地面形变情况,利用ENVISAT雷达数据,获取了SAR影像的干涉条纹,通过两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得到实验区域的地面沉降数据,验证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表变形监测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快速、高精度地提取大范围的地表形变信息,利用短时间序列的L波段PALSAR数据反演了实验区的线性形变速度,并用水准数据进行了验证,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基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Ground Based InSAR,GBInSAR)技术的微变形监测系统( IBIS-L)关键技术和精度,并分析了该系统在紫平铺大坝和泰西纳( Tessina)滑坡区的监测实例,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长期连续监测、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的优点,为水利工程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