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亮 《住宅科技》2008,28(9):35-38
上海江湾体育场是我国近代保护建筑之一,由于该建筑已有70年的历史,其结构在长期使用中,已出现了老化和破损,因此从保护文物建筑的角度必须进行加固。文章全面介绍该建筑物结构碳纤维的加固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鉴于国内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础加固工程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经验较少的现状,归纳总结了国外文物建筑保护的若干基础加固技术,结合成功应用的工程实例作了相应介绍,希望对国内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础加固工程有所参考和借鉴.介绍的技术包括:换填法、静压桩托换法、灌浆加固法以及有限元模拟分析法.以吴哥巴戎寺北图书馆的基础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基础材料的换填技术;以塔尔图大学主楼的基础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静压桩托换法在基础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以罗马圣玛丽教堂的开挖地下室工程为例,介绍了灌浆加固法在基础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以圣彼德堡证券交易所建筑物为例,介绍如何利用有限元模型确定裂缝产生原因.实际选用何种基础加固技术,应结合具体工程的建筑特点和结构特点,选出最优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进行观察和监测.  相似文献   

3.
李章 《山西建筑》2009,35(32):25-26
阐述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和价值体现,探讨了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指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文物建筑保护的重点,也更有利于对文物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陆享喜 《建筑知识》2014,(7):404-404
随着市中心深基坑项目的增加,对深基坑周边的建筑,特别是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就显得特别重要。坐落在静安区安义路63号的毛泽东寓所旧址属上海市文物建筑保护单位,南北两侧为拟开发的静安嘉里中心二期项目的南北区,基坑开挖深度分别达到了26米(文物建筑侧为23米)和17米左右。根据有关文物建筑保护规定,从基坑变形控制和文物建筑加固两个方面进行了保护,经工程实际检验,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福建建设科技》2007,(2):31-31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加固研究所长期从事建筑物整体移位;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古建筑、近现代文物建筑平移与加固;工程病害治理等特种工程的科研、设计与施工,技术力量雄厚。  相似文献   

6.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绵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总结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固现状和三种保护方案,根据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和保护要求,提出了加固技术、整体迁移技术和在保护历史建筑本体的同时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措施,从结构角度分别对五个已完成的典型工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祝笋 《华中建筑》2012,(5):134-139
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叙述了对"八七"会议会址损坏比较严重的及时修复与加固的过程;目的在于消除其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病害,延长使用寿命,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该保护修缮工作,注重文物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艺术性,并严格遵循真实性、可读性、可识别、可逆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重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又是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代表性建筑,对其保护规划时,在进行充分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定了保护范围和重点保护的文物本体。建筑修缮工程采用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原则,建筑立面保留原有立面中独特的厂房外形,重点保留和强化展示与型钢生产工艺契合的结构特征,局部结合新的博物馆功能适当加入创新元素。对主要建筑结构和围护结构构件进行了加固。新构件力求与原有厂房既保持可识别,又有和谐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物建筑承载着人类文明以及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具有珍贵价值,同时也决定了对其实施保护的重要性。因而,如何在保持文物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以最少干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修缮,最大限度地、真实客观地保存其蕴涵的历史信息,便成为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作的关键。在此以宁波市庆安会馆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作为实践案例,从古建筑的木作工程、瓦作工程修缮等方面探讨基于原真性和最少干预考虑的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土工长丝锚杆加固土建筑遗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  毛筱霏  陈平 《工业建筑》2008,38(1):114-116
土建筑遗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其破坏已十分严重。目前保护主要从化学和物理加固两方面考虑。与化学保护相比较,结构稳定性加固更是刻不容缓。结合新疆高昌故城土建筑遗址保护工程,将土工长丝这种新型锚杆应用于墙体加固,简要介绍了杆件材料的特点、性能和施工工艺,并对土坯墙体中的锚杆进行拉拔试验,从不同的影响因素上对锚杆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锚杆表面状态对锚固力的影响较大;锚杆的长度不宜太大,以0.8~1.5m为宜。对小型土建筑遗址墙体加固而言,土工长丝锚杆是一类优良的材料,具有技术先进、工艺新颖、施工方便、对文物本体破坏较小等特点,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伟强 《建筑施工》2020,42(10):1827-1831
结合上海某既有保护建筑加固及地下通道工程,对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地下连通道建造与保护建筑基础加固同步实施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在既有保护建筑结构与基础加固的同时,克服老建筑结构形式薄弱、障碍物众多等难题,在老建筑山墙之间空间受限条件下营造出了大断面地下连通道,总结的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介绍了重庆C公馆保护更新的工程概况、调研检测鉴定、研究论证等内容,阐述了保护、加固、更新与修复的理念、对策及技术措施,以及对近代文物建筑功能更新等方面的实践方法,并为解决历史建筑保护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周瑾  袁满意  刘承斌 《山西建筑》2012,38(25):43-45
结合杭州某文物建筑围墙加固工程实例,针对两道墙体在原建筑拆除和新建筑建造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加固措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类似工程改造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建造年代较早的优秀历史建筑,由于早期材料强度低以及理论认知的局限性,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使用传统加固方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文物保护存在较大冲突。结合结构顶升工艺恢复建筑历史原貌,通过增设隔震支座,显著提高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增设隔震支座后的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后的各部分构件均未发生严重破坏,满足罕遇地震下不超过"中度损伤"的抗震性能目标。大幅减少结构加固对重点保护区域的影响,使文物建筑重焕光彩,满足现有使用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某砌体结构历史建筑为例,根据建筑改造方案并结合结构安全性及抗震鉴定报告,对该历史建筑砌体房屋进行结构加固设计。在满足历史建筑“修旧如旧”的前提下,使其得到保护并满足结构安全性,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可为今后砌体建筑加固,尤其是砌体结构历史建筑加固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人民剧场经检测已不能达到乙类建筑的抗震能力,须进行抗震加固。对比了传统抗震加固与隔震加固的优缺点,并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最终采用基础隔震加固方案进行设计。结果表明:隔震加固效果比较显著,不但能很好地满足国家规范,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同时缩短了工期且降低了加固成本,故对其进行基础隔震加固设计与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张鹏  曾鹏程 《建筑遗产》2021,(4):106-114
在中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体系中,国有文物建筑占到很大比例.而国家所有权的复杂属性,致使其各项权能关系的调整直接影响到相应国有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从文物建筑国家所有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内容与行使方式的梳理人手,通过研究其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权能关系的调整对于近现代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影响,基于6座城市310处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五种典型的开放利用模式,并对各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文物本体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后,文章就国有近现代文物建筑开放利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从法规制度和监督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定广惠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旧城南门里 ,广惠寺华塔是一座形制奇特的砖结构文物建筑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6 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 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开始对华塔实施加固修复工程 ,1999年 6月工  相似文献   

19.
徽州建筑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及研究价值。目前徽州文物建筑的保护落后以及利用不够,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对徽州文物建筑面临的问题做了调查,从徽州文化遗产构成情况、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提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薛军 《中外建筑》2002,(4):15-17
随着人们对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新认认,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结合文物建筑保护的国际文献,探讨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并且阐述了自己对实践中如何应用国际文献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