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明的实物见证,实现古建筑信息化是古建筑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建筑构件库的建立是实现构件装配的前提,标准化信息平台的创建使构件库的创建成为可能。通过对古建筑形制特征及装配规则的研究,分析古建筑构件信息的构成并对其进行分类编码,以信息添加的深度为基础实现构件信息的标准化,从而方便信息的重用及标准信息的量化提取,不断完善标准化信息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建筑构件的信息化及其管理,无论是作为建筑工程的辅助工具,还是作为古建筑珍贵数据资料的载体工具,在教育等行业可以广为利用。主要结合一般中国古建筑的实际构造,以统一化、标准化、参数化的构件以及可扩展的平台实现这种管理模式,从而构建了基于ObjectARX的中国古建筑参数化构件库平台。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研究清代古建筑木构架的特征及装配规则,针对其明显的模数化、形制化的特点,应用Revit软件实现了其三维木构件族库的建立。并以山东曲阜孔林享殿——清代古建筑中的大式歇山建筑为例,通过对古建筑测绘图纸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其相关木构件的信息参数,在Revit平台下实现了享殿三维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故宫的古建筑外檐装修包含精美的异形构件,具有珍贵历史与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存在较多病害,需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科学保护与修复。在对这些文物构件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流程中,倡导对其原状进行记录。然而,这类文物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立体外形结构,其信息记录手段存在较大困难,现代测绘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故宫的古建筑外檐构件保护实际需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摄影技术,进行了构件信息记录及保护应用实践。研究表明,三维扫描技术可作为古建筑外檐构件信息翔实记录的有效手段,所记录的信息可为保护修复提供基础依据,亦可为古建筑保护工程的精细化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目前古建筑构件大量流失和难以复原的现状,构建了基于新型数字化技术的江南古建筑构件保护模式:开发了基于照片建模的古建筑构件3D数字化技术;搭建了古建筑构件3D交互与展示的传播平台;提出了古建筑构件修缮复原和被盗追踪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木结构中存在许多小件拼大件的拼合构件,为研究这些拼合构件抗弯性能计算方法,给古建筑木结构拼合构件的结构性能评估和加固修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古建筑木结构拼合构件的实际工程做法进行调研,根据实际做法提出三种典型的受弯拼合构件计算模型。结合理论公式推导,选取截面高度h与截面直径D作为优化参量,分析这三种典型受弯拼合构件抗弯强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优化做法,结果表明:在进行拼合檩、拼合三架梁和拼合五架梁的截面设计时,优先选择上下截面高度比为1的上下件进行拼合,其抗弯强度比正常范围内其它上下截面高度比的拼合构件分别最大提高32.90%、9.39%和46.13%。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拼合构件的抗弯计算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木构古建筑价值巨大,但目前对于古建筑的保护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尤其在古建筑信息数据化保存领域还存在缺失。本文以《营造法式》为例,探索使用Grasshopper工具对栌枓与瓜子栱进行参数化建模,实现对古建筑构件数据的动态化存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7)
古建筑内部建筑构件饱经历史的风雨,特别是榫卯的连接处,火灾情况下的特性和现象与一般建筑物有所不同。通过阅读大量古建筑榫卯连接及古建筑防火书籍和文献,以丽江古城为主,走访当地居民,请教当地木匠,对古城古建筑木架的连接方式、防火措施等进行了调研,并对古城古建筑防火做出总结。对完善古建筑防火措施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进行古建筑的维修加固,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施加于结构或构件上的作用,然后通过作用效应与其承载力相比,才能确定该结构或构件能否继续使用或需经加固后继续使用。施加于结构上的作用直接影响维修加固方案的确定。对古建筑修缮设计基准期进行重新考虑,分别讨论了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对古建筑的影响,另外还对地震作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木材及其加固材料的强度,为古建筑的维修加固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工程的造价工作目前国内主要依靠手算,BIM技术仍然没有在此领域广泛利用。原因是古建筑相比现代建筑,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且其各构件的外形多样,多有艺术上的考量,更加大了建模的难度。Revit具有很强的空间建模能力,本文基于Revit与其插件Dynamo对灵岩寺古建筑进行参数化建模,提供了同类型古建筑的参数化模型,并给出了据模型生成符合规范的工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