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8)
本论文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原理、特点、优势的简要介绍,结合目前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现状,以通信行业的发展和目前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的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基于软交换VOIP技术为核心的语音系统的建设方案,重点论述了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及维护技术。实现了将现有的语音通信网络向下一代软交换语音网络的平滑演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是语音、数据、视频三网融合的重要方式。通过部署IMS,中国联通解决了PSTN网络改造及新增用户需求。同时在IMS网络建成后,可结合光进铜退以及网络瘦身等进度,分步骤实施PSTN网用户向IMS网络迁移,逐渐形成IMS+软交换的网络架构。本文主要讨论IMS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一个新建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互通解决的好,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同时也是新业务体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阐述了多尺度、多功能、具有综合性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概念及其发展演进,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实践,在此基础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结合中国国情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实践应着重考虑的前沿性问题,以期为中国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在交换网络集中控制的组网下,必须要求核心控制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双归属功能是确保软交换设备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双归属工作机制,对双归属切换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为维护人员掌握双归属功能的应用提供参考,对构建高效、卓越、可靠的软交换核心网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运用于各种行业领域,其中,5G移动与广播电视的融合最受关注,5G通讯技术可以通过支持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广播通讯则可以提升5G网络的传输效率。本文通过融合网络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融合网络的现有技术方案以及融合网络架构的探讨对5G移动与广播电视融合网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介绍了软交换的定义以及其主要功能,主要分析了软交换的优势及其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效益的城市三维网络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冬青  唐斌 《建筑师》2004,(5):4-10
城市三维网络模型是针对当代城市所面临的空间需求与环境容量,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等矛盾,以高密度城市或城市高密度地段为对象的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初步探索。城市空间的效益是其基本的着眼点。本文从层次和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城市三维网络模型的基本建构,并讨论了其演进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5)
三网融合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遵循由一网到三网融合演进的多层次的概念,它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产业政策和监管融合等多层面的融合。其表现为网络层面实现互联互通,技术层面上趋向一致,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交叉,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协议,行业管理与政策方面趋于统一;其意义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相融、整合、共享,它会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14)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特别是5G移动通信技术,即将在全国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软交换技术,是网络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在整个网络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5G移动通信技术和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详细的分析了两者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以期为通信工程建设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活网络指人类生活行为长期加诸于自然生态或人工户外空间所形成的社会活动印迹,是地域文化传承演进的重要载体。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松桃苗族自治县面临传统苗寨生活网络式微、现代生活空间亟待重构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城镇发展中保护、挖掘、传承和激活传统生活空间与文化内涵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议题。研究通过分析地域生活网络的影响因子与松桃苗族生活网络的组织形式,提出基于游憩绿道途径的地域生活网络再生模式,最后针对城市发展中对生活网络的新的生态要求、功能需求与文化诉求,阐述如何从节点空间选定和绿道布局选线两方面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和传承传统生活语法,探讨居住社区为"源"、游憩绿道为"流"、山水空间为"汇"的松桃县城地域生活网络重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