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复用巷道留设困难的问题,实施二次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对矿压显现规律和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的分析,确定了二次注浆加固的方案,使用新型注浆材料,对二次注浆加固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使用现场监测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二次注浆加固效果进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注浆加固后,锚固结构的支护效率和破碎煤体的整体性得到了提升,复用巷道两帮移近量减少73%,顶底板移近量减少51%,有效地解决了复用巷道的留设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复用巷道变形量大、,维护困难的问题,以成庄煤矿5310工作面复用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对巷道的变形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复用巷道的加固范围,并提出二次注浆加固方案。在选取新型注浆材料的基础上,对加固方案进行了实施,结果表明:二次注浆后,巷道变形量减小了50%以上,有效提高了复用巷道的支护强度,保障了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6,(7):71-73
以晋煤集团成庄矿大采高复用巷道注浆加固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复用巷道在一次采动及二次采动影响条件下的巷道变形分区特征,结合浆液渗透特性,确定了合理的巷道一次注浆及二次注浆时机,并进行了注浆加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成小勇 《煤矿开采》2009,14(5):50-51,26
从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的角度,分析了晋城寺河煤矿增大采高和回采巷道掘进高度的必要性,并对超高巷道掘进支护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为寺河煤矿今后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以余吾煤业S5101胶带巷地质条件为基础,确定了巷道顶板岩层分类,设计了巷道支护方案并现场进行试验。巷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96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87 mm,围岩变形整体较小,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采高回采巷道的断面较大、矿压显现剧烈、采掘干扰较强、围岩变形大且破坏严重难于维护的问题,以潞安集团王庄矿8101工作面大采高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控制机理,提出了刚柔联合注浆支护方案,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有关支护参数对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顶板进行刚柔联合注浆支护处理,使得巷道塑性区的范围有明显减少;顶底板移近量与两帮相对移近量得到控制,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巷道支护设计,结合寺河矿6302大采高回采巷道现场实际,采用力学评估、现场抽验、试验分析的方法,对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地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全新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对新旧两种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验证最优支护方案,优化大采高回采巷道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赵固二矿首次采用大采高综采技术开采厚煤层,由于受大采高工作面采动影响,回采工作面超前顶板压力大、下沉严重,维护困难。为实现回采工作面快速推进,结合赵固二矿井下支护条件和支护效果,对原有的支护方式及参数进行优化,使工作面超前支护达到了理想效果,保证了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同时实现了回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膏体充填开采工作面超前支护进行优化设计,对1331大采高膏体充填工作面巷道超前矿压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超前巷道围岩钻孔应力监测观测,研究得到了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程度,了解了巷道受超前支承压力采动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膏体充填开采工作面超前前方受支承压力扰动的距离约为30m,扰动剧烈的距离约为10m,工作面前方煤壁的破坏区为3.6m,工作面开采对前方巷道扰动程度相对采空区全部垮落法工作面较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理有效的巷道超前支护优化方案,达到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晋北煤业5#煤层厚度大,工作面采高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及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巷道支护方案为:顶板锚杆选用φ22 mm×2 100 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1 000 mm×1 000 mm,顶板锚索规格为φ17.8 mm×6 500 mm,间排距为2 500 mm×3 000 mm。巷道回采帮选用φ20 mm×1 500 mm的玻璃钢锚杆,间排距为1 000 mm×1 000 mm。煤柱侧巷帮选用φ16 mm×1 500 mm的圆钢锚杆,间排距为1 000 mm×1 000 mm。通过5-409工作面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不大,顶板无明显离层,锚杆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1.
《煤矿开采》2017,(2):72-77
针对回采工作面二次复用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的问题,在枣泉煤矿大采高综采11203工作面进行了20m煤柱二次复用巷道矿压规律实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复用巷道矿压显现主要分为工作面超前影响阶段、剧烈变形阶段、蠕变阶段,巷道在回采工作面后方的变形量可达回采工作面超前影响阶段变形量的4~6倍,巷道顶板浅部离层略大于深部离层;锚杆锚索受力变化比巷道围岩变形对扰动更敏感,受力变化远超前于围岩变形,锚杆锚索受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受力急剧增加阶段出现在回采工作面前后50m范围内;巷道顶板和两帮煤岩体在受采动影响后围岩浅部破坏范围有所增加,煤层破碎程度加剧,深部煤岩体出现不同程度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矿井生产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将部分巷道布置于回采工作面的下方,工作面回采产生的动压等会影响下部巷道稳定性,因此对于此类大采高工作面跨下部巷道开采及相关巷道的支护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晋北煤业5-103生产工作面跨下部轨道、皮带大巷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通过控制上层工作面回采工艺和下部巷道临时支护方式两个途径来保证工作面推进时所产生的动压对下部巷道影响最小。下部巷道在距离上部所采煤层较近时采用临时充填的方法,距离较远时采用木剁三花布置,回采工作面适当降低采高、调斜工作面、提高初撑力等控制回采安全。  相似文献   

13.
陵志煤矿11050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支承压力大、片帮及巷道变形大等问题。提出原有支护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采取了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密支柱等措施,提高了支护强度,效果良好,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赵庄矿大采高末采工作面片帮、漏顶问题,分析了末采工作面片帮机理,现场实测确定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确定合理注浆区域在工作面前方20~50 m.制定撤架通道深孔注浆方案,选用超细水泥深孔注浆材料,满足浆液充分扩散和工作面快速推进需求。效果考察表明,共消耗177.6吨注浆材料, 5303工作面仅耗时3 d安全快速通过末采20 m区域,未发生片帮、冒顶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王文明  孙志勇  郭相平 《山西煤炭》2012,32(7):58-60,65
分析了寺河煤矿大采高工作面留巷巷道地质和生产条件,提出了43014留巷巷道的高预应力强力锚杆一次支护设计;通过提高锚杆强度和刚度、增加其施工中的预紧力,加大护表构件的面积,充分调动了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井下实践表明,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解决了寺河煤矿大采高工作面留巷巷道的大变形难题,支护实践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侯大海 《采矿技术》2021,21(1):48-51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护巷煤柱留设造成煤炭资源损失的问题,以长平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护巷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揭示了小煤柱护巷原理,设计了6 m小煤柱的配套巷道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实测。实践表明:在工作面采动之前,矿井巷道顶底板的变形量基本小于10 mm,在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巷道顶底板的最大位移量为450 mm,监测数据表明,小煤柱护巷以及配套的巷道支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小异常区对大采高工作面回采的影响,采用现场注浆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异常区煤体裂隙发育规律,提出了注浆加固方案,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异常区煤体裂隙呈现出先张开后闭合的发育规律,裂隙超前工作面40 m开始张开,超前工作面30 m发育到最大值,在30 m以内裂隙出现闭合;最佳注浆区选择在超前工作面40~30 m范围;通过对异常区注浆加固,降低了工作面片帮频次、减小了煤壁片帮深度,为工作面安全高效通过异常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调查成庄矿首个大采高5310工作面的地质条件、支护状况和顶板冒落情况,采用先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对冒顶区域前后顶板进行了钻孔窥视,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顺槽顶板冒落原因。认为地质构造、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强烈动压影响、围岩蠕变是导致顶板冒落的主要原因。提出在掘进期间提高构造影响段支护强度、保证顶板支护强度前提下加强巷帮支护和实时监测顶板变形情况等技术措施预防冒顶发生;同时对成庄矿煤层变薄区、断层构造和陷落柱影响区巷道提出具体的支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内巷道的稳定,通过监测顶板离层、巷道表面位移和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得到高河矿工作面超前矿压显现特征和巷道塑性区发育规律,巷道掘进期塑性区深度1.2~1.5 m,采动影响区达4.5~5.0 m,明显超出锚杆作用区域;基于以上研究,对进风巷和带式输送机巷进行超前支护设计,并进行了支护强度校核,工业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