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筛选及脱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高的微生物9株,其中细菌6株,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丝状真菌3株。以残胶率为标准,比较6株细菌综合脱胶能力,其中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脱胶能力最强,残胶率为13.82 %。  相似文献   

2.
曾莹  向新柱 《纺织学报》2007,28(11):73-75
为改进苎麻脱胶工艺,采用选择平板初筛,脱胶发酵实验复筛,从60 株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可用于苎麻微生物脱胶的优良菌种———An6。在以未经刮制的苎麻韧皮为主要碳源,015 %(NH4 ) 2 SO4 为氮源,添加0105 % MgSO4 ,0105 %KCl ,011 %K2HPO4 ,01001 %FeSO4 的培养液中,接入An6 ,置30 ℃下150 rPmin处理40 h左右,脱胶麻残胶率为15193 %。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麻根部土壤中是否存在具有脱胶功能的放线菌,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纯化大麻根部土壤中的放线菌,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具有脱胶功能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手段鉴定菌种。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得到41株放线菌,其中菌株DM182具有较强的脱胶能力,其透明圈直径可达3.78 cm,根据菌株DM182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因此,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白色类诺卡氏菌N.albus在本地区首次筛选得到,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芙蓉  杜兆芳 《纺织学报》2011,32(12):71-75
以苎麻田土壤和沤麻池淤泥为菌种筛选的来源,用选择平板筛选方法得到8株有效菌种,经过苎麻微生物发酵实验筛选出l株优势菌种,经菌落形态、生理以及生化指标检验,确认菌株C J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对苎麻脱胶后,脱胶率为17.6%,对其进行紫外诱变60 s处理后,筛选得到的突变...  相似文献   

5.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保存的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中筛选出脱胶效果最好的菌株8-1,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做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最佳脱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培养时间,其次是培养温度与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影响最小。该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为:4d、39℃、菌液量体积比1:40、静置培养。该条件下苎麻胶质去除率达到25.94%。对菌株8-1脱胶后的苎麻单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表面观察,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脱胶得到的苎麻单纤维强力比经化学脱胶后的单纤维提高43.45%,且纤维表面更光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6.
以枯草芽孢杆菌B13为出发菌株,利用基于基因突变的紫外线诱变育种法,筛选出产高活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菌株S2和S11,并对其生长特性,产酶情况及底物亲和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S2合成酶液与底物具有更好的亲和性,活性更高,世代时间缩短,分裂增长能力增强,酶液性质明显优于菌株B13和S11,更适合苎麻脱胶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苎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蒋国华 《纺织学报》2001,22(6):407-408
对苎麻微生物脱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生物脱胶法是一种先进的脱胶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苎麻纤维的结构、特点以及苎麻胶质的组成、含量;阐述苎麻脱胶方法的工艺流程、发展历程及优缺点;分析苎麻脱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自1970年以来我国苎麻生物脱胶的试验研究情况,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利用生物全脱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苎麻脱胶果胶复合酶的优选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发高效苎麻脱胶酶制剂,对筛选并保藏的苎麻脱胶高效菌种进行液态发酵,测定胞外酶的果胶酶活力、甘露聚糖酶活力和蛋白质含量等特征参数。通过苎麻酶法脱胶,从纤维表观形态学、质量损失率、残胶率等方面综合分析苎麻脱胶效果。结果表明:第N 组和第G 组的果胶酶活力较优,分别为61.79、13.69IU/mL,比酶活力分别为4.47、0.93IU/mg;第N组和第G组的纤维素酶活力仅为0.01、0.02IU/mL;第N组和第G组苎麻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0.30%和18.69%,残胶率分别为2.52%和4.21%,均接近实际工业化应用水平;第N组的单纤维线密为5.31dtex,束纤维断裂强度为4.8cN/dtex,属于优质脱胶苎麻纤维。  相似文献   

12.
苎麻嗜碱细菌酶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苎麻以嗜碱性细菌酶脱胶,再经碱煮练,实施细菌、化学联合脱胶,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得精干麻质量好,可纺性好,煮练所需碱液质量分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废液对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13.
苎麻酶-化学联合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轻苎麻化学脱胶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能,采用酶化学联合脱胶法进行苎麻脱胶,分析酶脱胶过程中pH值、浴比、酶用量、金属离子、温度和时间对苎麻脱胶的影响,同时对浴比、酶用量、温度和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对苎麻进行酶脱胶、化学精练和漂洗。结果表明,苎麻在用KDN果胶酶第1步脱胶(浴比为1∶12,pH值为8.6,1 mmol/LMg2+,KDN果胶酶300 IU/g,45℃、4 h),TZ-888复合酶第2步脱胶(浴比为1∶18,pH值为4.0,1 mmol/L Ca2+,TZ-888复合酶500 IU/g,40℃,5 h)后残胶率为14.14%,进行化学精练和漂洗后最终残胶率为1.79%。  相似文献   

14.
通过平板分离、摇瓶发酵,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对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大肠杆菌等指示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HY4,通过菌落形态、镜检、生理生化试验和对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遗传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跟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多数菌株序列有99%的相似性,将该菌株命名为芽孢杆菌HY4。当培养时间为48 h时,菌株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OD600nm为2.49,此时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菌活性也达到最高,透明圈直径分别为1.38 cm和1.13 cm,当培养至60 h时,菌株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也达到最大,透明圈直径为1.13 cm,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抑菌活性反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对野生苎麻的生物脱胶,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沤麻液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DNS酶活测定法筛选野生苎麻生物脱胶用优势菌株。实验结果表明,TJ03菌株的透明圈与酶活值均为最大,其水解透明圈与菌落面积的比值为19.98,果胶酶酶活和甘露聚糖酶酶活分别为9.54、8.63 U/mL。最后对TJ03的脱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其最佳脱胶条件为:初始pH值7.5,浴比1∶25,接种量15%,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5℃。在上述条件下,野生苎麻生物脱胶后残胶率为14.09%,实现了纤维从韧皮中分离。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凝乳酶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酪蛋白和麸皮培养基从奶牛场土壤中分离出高凝乳活力,低蛋白水解力的细菌.获得22株产凝乳酶细菌,其中菌株BB-23产凝乳酶活力高而蛋白水解活力低,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alis),该菌株在麸皮培养基发酵72h后产凝乳酶活力达73.80SU/mL,蛋白水解力为16.01U.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5):114-119
经过平板筛选培养基初筛,从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10株可利用木糖作为唯一碳源进行代谢的菌株,经过HPLC初步定性定量分析,复筛得到6株木糖醇转化率较高的菌株,其中转化率最高的菌株为SK36.001,由于木糖代谢产物中具有同分异构体,因此将SK36.001的主要发酵产物通过分离柱分离,经过冻干浓缩后做LCMS、1H-NMR分析鉴定产物结构,确认产物为木糖醇。后利用26S r DNA的D1/D2区域序列分析法对该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确认该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并命名为Candida tropicalis SK36.001(Gen Bank登录号为KT945155)。通过对其发酵生产木糖醇过程的研究发现,在30℃,200 r/min,木糖初始质量浓度为50 g/L的条件下,摇瓶分批培养至30 h时可以达到最高木糖醇转化率为58.2%,转化速率达到0.986 g/(L·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