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目前能源缺乏的形势阐述了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必然趋势。对几种利用秸秆发电方式进行了比较,建议广泛建设农村以村(屯)为单位的、以燃气内燃机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分析了秸秆气化后提供内燃机燃料发电方式,并可将燃气内燃机排出的废热回收利用,既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针对华北地区面积为6 000 m2的办公楼,建立了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供能方案并制定了运行策略。在系统发电上网的条件下,对供能方案的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与用市电、电制冷、燃气锅炉供热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两种常规供能方式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天然气价及电价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70%以上,明显高于传统分供系统;当天然气价小于3.3元/m3时,或者电价大于0.65元/kW·h时,三联供系统经济性优于传统分供系统。应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和当地能源价格,合理选择供能方式。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上海理工大学能源岛项目的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该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燃料利用率、电-热比、以及第二定律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仅仅依据第一定律效率的性能评价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4.
楼振飞 《华东电力》2004,32(12):19-23
在美国能源基金会的资助及上海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和支持下 ,完成了燃气热电联产的政策研究。研究表明 :热电联产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电力并网难和上网电价缺乏竞争性 ,以及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咨询队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透明和公正的热电联产机组电力并网规定 ;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参与热电联产的投资、建设和管理 ;上海市热电联产管理办法 ;热电联产在上海的适用性 ;基于燃气热电联产的环保效益 ;应给予热电联产一定的政策优惠 ;鼓励燃气热电联产参与电力和燃气调峰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无法适应当前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发展趋势的问题,该文建立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稳态模型,分析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配置太阳能及储热设备前后运行特性及调峰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而构建机组经济性模型并进行典型日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的输入可以增大原机组的热电可行域,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华东电力》2013,(2):270-274
分别采用燃气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主机,结合逐时负荷特性,提出2套分布式供能系统方案,并对供能系统在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和经济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天然气价格对各供能系统收益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电价、资产投资,而售冷价格和售热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燃气内燃机供能系统在区域型用户负荷热电比小的应用场合比燃气轮机供能系统更具优势,且与燃气轮机供能系统相比,燃气内燃机供能系统具有较高的项目抗风险能力,对分布式供能系统技术选择和方案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城市热电中心热电联产机组配置方案为例,介绍了通过能源梯级利用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和灵活性的有效措施,提出了热电联产机组提高供热经济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设计,采用了可全切、可背压、可抽凝的汽轮机运行方式,同时在余热锅炉尾部烟道加装烟气热网水-水换热器,提高供热能力,使能源利用率最高已接近90%。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力》2004,37(2):104-104
当前,世界以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代表的热、电、冷联产已成为发展趋势,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小就不经济的能源观念。美国“9·11”事件后,供电安全已上升至国家安全,各国均高度重视。发展热电联产适应当今世界新能源工业和能源消费变化与调整的潮流。我国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能源传统观念、能源结构调整、现有管理体制、设计标准规范和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亟待革命性的改革。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急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中曾明确提出:以小型燃气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等设备…  相似文献   

9.
《上海电力》2005,18(2):143-143
经过2个多月的运行调试。上海市著名的金桥体育休闲中心所采用的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于近日正式通过验收,投入全面运营。这种热、电联供方式采用清洁燃气——天然气。不仅发电效率高,而且能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加以回收并充分利用。实现能源的高效和综合利用。该项目采用了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康明斯热电联产系统。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是影响热电联供系统发展的技术关键。在目前我国已安装的分布式供能项目中,蒸气轮机机组、燃气轮机机组、燃气内燃机机组、热气机热电联供机组等均有采用。文章介绍了不同发动机类型的热电联供系统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提出在现阶段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燃气热气机和燃气内燃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并分析了上海川东农场和闵行莘庄园区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项目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热电冷联供技术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能源系统中,分布式能源有热电冷联供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电系统,以热泵为核心技术的应用系统3种形式。热电冷联产是一项一次能源利用率非常高的技术。比较了"以热定电"、"以电定热"2种配置原则,提出目前热电冷联产系统应将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针对低碳城市发展区域热电冷联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开发热微网和电力微网,并结合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技术,形成能源互联网,等等。  相似文献   

12.
热电联产是能源利用的有效方式。针对目前热电联产普遍采用的抽汽供热模式,基于一般化供热系统原理,进行热电联产供热的热力学本质分析,提出循环水直供直连供热模式,以降低系统能耗。利用串联系统单耗分析方法,针对300 MW热电机组进行一般化供热系统的单耗分析计算,得到热电联产传统抽汽供热模式各子系统的能耗分布,为热电联产总能系统能耗分析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并据此计算分析了热电联产循环水直供直连供热模式的能耗分布。对比可知,热电联产循环水直供直连供热模式单耗为32.70kg/GJ,比传统抽汽供热模式单耗(60.62kg/GJ)降低近1/2,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节能降耗尚存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生物质变化路线、生活质不同原料进行分析,探讨生物质热电联产相关气化技术,以及直接燃烧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同生物质热原动机电联产系统,为国际能源的使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应该合理利用不同能级的热能。对于有较大的且较为稳定的用热负荷厂家,建立热电联产系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得以缓解。目前,在那些能源短缺而用电用热量又很大的地区和厂矿,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正在积极筹建热电联产系统。这样,一方面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能缓解该地区或该厂矿用电紧张的局面,促进生产的发展,同时还能减轻大气污染,净化环境。因此,建设热电联产系统具有一举三得之利。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热电联产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服务节能减排,是高效利用天然气的有效手段。在分析热电联产的优点、总结在浙江发展分布式热电联产项目的有利条件后,对含分布式热电联产的微网系统进行了建模,并通过仿真算例分析了天然气价格对含热电联产微网系统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压气机抽气储能调控可改善燃气轮机能源系统性能,为了使燃气轮机系统更加灵活、高效地与外界负荷匹配,提出太阳能耦合压气机出口抽气储能的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通过建立空气透平、余热锅炉和太阳能集热器的变工况数学模型,利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燃气轮机压气机出口抽气变工况模型,并对耦合系统进行变工况分析,研究系统在储能、释能和运行周期内热力参数的变化,以华南地区某宾馆的逐时负荷为例对太阳能耦合压气机出口抽气储能的热电联产系统进行案例分析,并与基准热电联产系统对比。结果表明:以某典型日为1个周期,本文设计系统的1次能源利用率比传统热电联产系统高3.2%,?效率高2.4%。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热电联产有着较高的发电和供热效率,从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看,天然气热电联产是一种更先进的采暖方式。文中将天然气热电联产调峰运行在整个采暖季节简化为3种情况,分别介绍了3种情况的运行方式,并对天然气热电联产的效益加以分析,得出以电力调峰方式运行的燃气热电厂具备节能、环保、经济性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微燃机热力过程及微燃机变工况特性模型,与微燃机基础模型进行耦合形成可预测微燃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背压条件下关键热力性能参数输出的微燃机热力模型。以微型热电冷联产系统(CCHP)C30型微燃机为例,将其微燃机发电量、烟气温度、烟气质量流量的测试值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燃机热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其在不同环境温度和背压条件下的热力性能,且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将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力系统划分为主凝汽、联产抽汽以及辅助汽水3个循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质量单元的适用于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系统主辅热力循环的通用计算方程和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分摊模型。以30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分别利用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及质量单元分摊法对其热经济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准确度高、通用性强等特点,可为热电联产机组编制通用热电分摊计算软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谢浩  张忠孝  朴桂林 《电源技术》2012,36(12):1824-1826
提出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结合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的热电联产系统,并采用化学元素平衡法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了该系统的整体性能、各环节的状态参数以及能流分配。计算结果显示:采用生物质气化燃料电池联产系统,能量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进一步对该系统参数进行放大预测,为燃料电池在我国的分散化、小型化以及模块化应用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