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为解决不同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综合效益,研究了面向不同投资主体的分布式光伏运营策略。首先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然后选取用户和能源投资商两种典型的投资主体,分别建立了业主运营、委外运营和合作运营3种模式下的经济性评估模型,重点研究投资主体、用户和第三方运营公司等利益主体的经济效益,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分布式光伏的最优运营策略,并给出了最低电价补贴。算例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在不同运营模式下均有较好的投资回报;能源投资商为投资主体时,分布式光伏整体效益更大,利益相关者更多,最低电价补贴更小。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力扶持,但补贴正在逐年下降。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居民用户的发用电成本和效益模型。选取北京市2017年居民用户发用电数据,对分布式光伏投资回收年限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现行补贴政策和投资成本下,平均回收成本时间为7.5年左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户实际用电量、上网占比、投资成本及补贴力度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计算得到相同回报率下不同度电补贴对应的单位容量光伏组件造价,为居民用户投资分布式光伏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建立分布式光伏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 标权重;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不同运营模式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综合效益的影响,得出运营模式的排序.为了保证排序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光伏发电作为中国未来重点关注的新型战略产业之一,已成为电力系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其融资途径发展程度并不满足其融资需求,单一的融资途径制约了光伏发电的发展。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应用于光伏发电项目。建立了PPP融资模式不同补贴方式下的光伏发电成本、效益模型。提出企业融资效益的定义以更好地评估融资效果。在实际案例中,对比了不同补贴方式的收益现值,对2种PPP融资模式和单一融资模式进行可行性和效益评估,结果表明PPP融资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光伏发电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评估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中国分布式光伏政策及储能发展现状,对分布式光伏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2类系统在中国发展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为促进其发展提出了建议。给定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了经济模型;以天津市光照条件为例给出光伏系统年出力曲线,区分分布式光伏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这2类系统,在单一电价模式下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分时电价模式下,对2类负荷特性不同的用户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发现光伏系统和储能成本、电价模式及负荷特性均是影响用户安装光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用户适合安装的系统类型不同;建议从降低系统成本、实施分时电价和对用户分类等3个角度,推广和发展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  相似文献   

6.
结合湖南省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光伏发电发展现状,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分析模型。基于国家最新的电价补贴政策、湖南省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及结构,对省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自发自用比例100%、80%和50%这3种模式进行投资效益测算。同时,为带动光伏产业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参照周边省份相关经验,对湖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方案进行研究,建议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出台省内电价支持政策,并对补贴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渗透率越来越高,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难篡改等特点,有助于分布式发电就地或就近消纳,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光伏就地消纳交易模式,建立了光伏发电用户和分布式光伏聚合商的效益函数,运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确定内部电价,通过边缘计算制定最优用电计划,设计了基于信誉值的就地消纳交易机制,对就地消纳程度低的用户进行惩罚,鼓励用户通过可时移负荷消纳光伏出力。配电网仿真结果表明,在采用区块链的交易模式下,配电网的就地消纳情况得到改善,用户的综合效益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光伏电站的多层补贴成为驱动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同时我国近年来供给侧改革和“双碳目标”也促使清洁能源光伏发电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首先,介绍了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弃光”和“骗补”问题。然后,分别对德国和美国光伏补贴政策变化路径进行梳理,提炼出可借鉴的经验。接着,以广州市分布式光伏补贴为例,详细介绍我国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及电价变化。最后,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六点建议,旨在促使我国分布式光伏平价上网,实现光伏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扶贫光伏智能运维服务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分布式扶贫光伏无序接入贫困地区薄弱配电网带来的电站信息监测困难、设备缺乏有效运维手段、电量损失较大、运维效率低且成本敏感等问题,考虑分布式扶贫光伏建设实际场景,充分研究论证了分布式扶贫光伏智能运维需求,提出了分布式扶贫光伏智能运维服务系统设计方案。从系统组成、功能规划、通信架构、运行状态监测终端研制等方面进行阐述,该系统包括就地层设备、主站层设备、网络层等。结合该系统在河南林州市分布式扶贫光伏工程中的应用,量化发电效益,给出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经工程验证,该系统可以提高发电效益,降低运维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以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DER)广泛开发利用,其对配电网的扰动、补贴缺口等问题使得局部区域内用户间分布式电能的共享模式得到普遍应用.文中从整体角度分析了共享模式下配电公司、共享协调管理员、分布式光伏拥有者和分享者等各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问题,搭建了包括分布式光伏电能共享模块、配电公司收益和输配电价等耦合模块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了不同分布式光伏安装率和上网电价下的共享价值变化,并就其对配电公司利益和输配电价的影响进行了前瞻性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共享价值空间随区域内的分布式光伏安装率变化而存在一个峰值,因此合理规划区域内分布式光伏接入有利于各参与主体调整策略,促进多方收益协调.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光伏余电上网政策性补贴给微网的优化运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微网运行的净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了光伏余电上网补贴对于微网出力决策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光伏余电上网的微网系统综合决策调度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进行求解,以实际微网系统为例,对比分析了含光伏的微网分别接入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场景下的出力及经济效益的优劣,并评估了光伏容量及上网电价对收益和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建梅  陈璐 《中国电力》2018,51(3):88-93
为供应低碳可靠的电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发展具有显著意义。结合核证减排单位收入因子,改进度电成本模型,并对度电成本的影响因素作敏感性分析;分析了包括贷款行为等激励机制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独立发电商和配电公司角度,通过实例全面分析了典型运营模式下的并网发电效益。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发电给配电公司同时带来负向收益和正向收益,自发自用模式能为独立投资商带来更高收益;发电量的变化对度电成本影响最大,在考虑核证减排单位(CERs)收入后,有效光照小时数和光伏组件衰减率对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的影响在增大;碳排放效益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含非粮生物质发电的微网动态经济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粮生物质能能效优势明显,是未来重要的电能生产方式。文中主要对广西农村地区的非粮生物质发电特性和条件、负荷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构建了沼气发电和蔗渣发电的数学模型;依据夏季和冬季不同的气候特点,考虑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方式,提出了包含光柴非粮生物质发电的微网动态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在计及国家对可再生能源补贴价格的基础上,以发电成本最小以及联络线功率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其中夏季以沼气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电源,冬季以蔗渣发电为主电源,柴油发电起到负荷备用的作用。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全面评估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优化需求,为非粮生物质能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提供独立微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渗透率的区域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布式光伏在区域配电网中接入容量的不断增加,以渗透率指标群为参考,将引导分布式光伏的合理规划。在不考虑配电网升级改造的前提下,以光伏并网的功率渗透率、容量渗透率和能量渗透率为载体,建立光伏渗透率指标群。以某一实际区域配电网为基础,阐述各光伏渗透率指标的实际物理意义,分析并网后光伏出力与光伏成本、光伏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不同负荷类型对光伏渗透率指标群的影响,为区域配电网分布式光伏规划投资提供指导和参考,有效引导未来分布式光伏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光伏发电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我国颁布了电价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发电企业实现了盈利,但是这对于国家来说是否是合理的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考虑光伏项目的影响因素,针对国民经济成本和收益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应用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对光伏发电项目的国民经济性进行了评价,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光伏发电项目国民经济性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光伏发电尚不具备国民经济合理性。最后,对光伏发电的发展时机与发展路线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光伏出力空间与时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机会约束规划方法建立了主动配电网下计及光伏总费用、电网运行成本、主动管理费用的多目标分布式光伏并网规划模型。首先建立不同类型光伏出力的空间与时序概率模型,并引入随机变量。当光伏出力为空间概率模型时,利用等概率转换原则与Cholesky分解技术处理随机变量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当光伏出力为时序概率模型时,利用舍选抽样法处理随机变量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形成样本矩阵。最后在求解模型时采用一种随机模拟技术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布谷鸟算法(CAPSO)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进行求解。选取IEEE33系统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提高了分布式电源并网渗透率,同时降低了主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配电网接纳光伏的能力,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良好的电能质量,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极限容量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光伏接入容量、电压偏差、线路载流、谐波畸变率、不允许功率倒送的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光伏并网极限容量计算模型;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系数对传统PSO算法进行改进并对模型求解;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计算不同规划方式下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极限容量,并分析接入后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IEEE 69节点配电网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效求解光伏并网极限容量问题,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的接纳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受环境条件制约,传统的陆上风电场运行维护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海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基于传统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流程,充分考虑组合维修的需求,构建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流程。将面向组合维修的运行维护流程划分为故障发现、备品运输和出海维修3个子模块,研究了3个子模块的数学模拟方法,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运行维护模型可以模拟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情况,并能较为准确地推算可利用率、总发电量、损失发电量及运行维护成本等关键指标。同时,结合运行维护模型和灵敏度分析方法,可辅助运行维护船舶参数设计等运行维护策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政策市场化无补贴发展背景下,为保障分布式光伏资源的消纳,须探索有效的市场机制,发挥用户调动灵活性资源的主动性。端对端(Peer-to-Peer, P2P)能源交易作为本地电力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直接能源交易模式,有利于局部区域功率平衡。采用连续双向拍卖市场机制,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P2P市场交易策略。针对储能参与后的产消者电量投标决策问题,利用模型预测控制滚动优化储能的充放电功率,指导市场主体的电量投标。在此基础上,将具有学习能力的增强零信息策略作为报价方法,实现各主体的自主决策。辽西某区域电网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指导其投标行为,进一步增加个体收益,提高配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