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2)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古诗词与作文教学之间的融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阐述了古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还分析了古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古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相互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8)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体系中也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但是初中古诗词的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导致一些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难以获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古诗词的教学难点进行探讨分析,并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难点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7)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施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师重要的课题之一。阅读中不仅包括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包括古诗词的阅读等,可以说语文教学中阅读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部分,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但是,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策略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古诗词则是包含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融入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这样学生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更好地健全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对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和探讨了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9)
语文是一门文学性和基础性的学科,古诗词的学习几乎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洞察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方向,更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技巧,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对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此来实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效率的全面化提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传下的艺术瑰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明中华的标志和载体。古诗词凝聚了古时文人墨客的思想与情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成效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切实存在积极意义。据此,探究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65-72
结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案例,从诵读吟咏唱诗,循序渐进;体验传情内化,读出个性;竞赛评比激趣,渐成常态三个层面初步探究吟咏诵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性,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
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出现问题的就是语文阅读,是教学难点之一,同时也是考试中分值比重最大的一块。初中语文的阅读包括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其中古诗词由于理解与应用困难的原因,成为目前初中学生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快速阅读文章并找出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在综合素质培养的现代化课堂中顺应新课改的结果,可以让中学生通过文言文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文章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策略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8)
古诗词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旧可以给人美的体验,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力重视,古诗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有对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做深入探析的意识和行动,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