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不同叶片形式除雾器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烟气流速、叶片间距、液滴直径等参数对除雾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雾效率随烟气流速和液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除雾器叶片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弧形板除雾器对液滴的脱除效率最低,但压力损失最小,其次是折形板除雾器,弧形板带单钩和双钩除雾器对液滴的脱除效率较高,但压力损失也较高;弧形板大间距板型,适合作为塔内一级除雾器,用来控制二级除雾器入口液滴质量浓度;弧形板带钩小间距板型,适合作为塔内二级除雾器,用来控制整个吸收塔液滴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2.
湿法脱硫喷淋塔烟气入口角度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国俊 《电站辅机》2007,28(1):18-21
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采用k-ε模型和SIMPLE算法,针对湿法脱硫喷淋塔空塔内部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烟气入口角度对喷淋塔内部气相流场的影响,获得最佳的烟气入口角度范围.计算值与现场运行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值范围基本吻合,因此对喷淋塔的设计及其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湿法脱硫塔烟气偏流问题,采用加入导流板的方式组织烟气流动,提高液气比分布均匀性。本文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描述塔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采用双膜理论对SO_2吸收过程进行简化分析,建立传质模型;建立导流板式喷淋塔内多相流动与传质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并以某660 MW燃煤机组湿法脱硫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不同结构的导流板。结果表明,与原喷淋塔相比,加入4块导流板时脱硫性能提升较为明显,脱硫效率由82.2%提升至87.1%,且系统阻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李文艳  徐妍  申林艳 《热力发电》2007,36(5):10-14,18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改变烟气流速、叶片间距、布置级数、液滴直径等参数,对折板式除雾器内多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各参数对脱水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脱水率的可行性方案。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数值模拟技术可用于湿法脱硫除雾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除雾器的除雾效果对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烟道腐蚀及烟气排放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空塔流速及组合条件下除雾器的除雾性能很有必要。为此,建立了接近实际工程的喷淋脱硫塔实验台,研究了空塔流速、喷淋层与除雾器距离、不同雾化喷嘴等对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管式除雾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空塔流速对一级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的影响较大,对二级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有一定影响;除雾器出口液滴粒径随空塔流速提高而减小;喷嘴雾化粒径变小后,一级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明显增加;喷淋层与除雾器间距对一级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有较大影响;管式除雾器对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中除雾器的性能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龙华 《广东电力》2006,19(2):41-43
除雾器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中的主要设备之一,除雾器的性能考核是烟气脱硫装置的性能考核试验的主要项目之一,而目前我国还没有有关除雾器性能试验的相关方法和标准。为此,介绍一种除雾器的性能试验方法———Mg2 示踪法,阐述了试验原理。由于该试验方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烟气中液滴的采集过程,因而着重介绍了采样系统的组成以及试验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并举出对某机组除雾器进行性能考核时测试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姚媛 《山西电力》2005,(5):66-67
烟气脱硫(简称FGD)系统的优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通过优化系统最终目的是降低FGD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来满足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型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内阻力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Fluent软件包,对300 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喷淋塔内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考察了不同塔径、喷淋层间距和喷淋层数等设计条件及不同负荷、液气比等运行工况下喷淋塔内阻力特性。结果表明,300 MW机组WFGD系统喷淋塔内阻力在烟气量125′104 m3/h、塔径13m、4层喷淋、层间距1.7 m时约为950 Pa,与实际工程测量数据较为吻合;塔径、喷淋层数量、负荷和液气比是影响喷淋塔内阻力的重要因素;模拟计算值可作为喷淋塔设计与运行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明  吕学勇  韩东太 《黑龙江电力》2010,32(6):473-475,480
采用ANSYS软件对吸收塔静力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无风停运时吸收塔的静力场分析、无风正常工作时吸收塔静力场分析、有风正常工作时吸收塔静力场分析,得出吸收塔各部分的应力及微小位移,对吸收塔的优化设计和失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折板除雾器弯曲通道内气体流场分布,确定了气体流场的流函数.涡量方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除雾器压降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最后着重分析了除雾器高度、转折角、板间距、气体流速对除雾器压降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可用于指导脱硫塔除雾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湿式脱硫塔除雾器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k ε模型 ,运用ANSYS6.1软件的FLOTRANCFD模块对湿式脱硫塔除雾器的流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以流体力学理论为指导 ,用ANSYS6.1软件的CFDFLOTRAN模块描述除雾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模型的计算值能较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对今后计算除雾器的工作效率和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投产,生产运行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不断地促进了国内脱硫设计水平的提高。在总结脱硫系统生产运行的经验基础上,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S0:吸收系统、烟气系统、石灰石浆液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脱硫设计上的优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可实现的k-ε双方程模型求解动量、能量及组分方程,结合液滴雾化模型及蒸发模型,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对脱硫塔内雾化蒸发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口处设置中心钝体能有效提高液滴在塔内的充满度,使壁面回流区沿塔高方向有所推迟;随着入口烟气流速增大,蒸发加快,形成的雾化喷矩变长,可以有效延长脱硫区段;随着入口烟气温度升高,液滴在塔内蒸发加快,充满度变差。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脱硫系统高效、稳定、经济运行,通过分析旁路挡板设计问题;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增压风机和循环泵的运行方式以及脱硫系统堵塞、结垢、腐蚀、磨损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后提出了优化措施。优化后脱硫效率长期维持在92%以上,脱硫电耗大幅降低,除雾器及GGH堵塞问题以及脱硫设备的腐蚀、磨损问题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5.
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内流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安装流场优化构件,对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内的流场进行优化,并通过试验研究及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考察流场优化构件及其几何结构对塔内流场和SO2吸收的影响。流场模拟基于Reynolds时均Navier-Stokes方程,标准k-e双方程模型和颗粒轨道模型,方程的离散格式选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采用Simple算法进行压力-速度耦合。SO2吸收的模拟则是根据双膜理论编写用户自定义程序,作为相间作用的源项加载到Fluent软件中来实现的。结果表明,流场优化构件能够防止烟气沿塔壁逃逸,整流气相流场,强化气液两相在吸收区的混合,有利于SO2的吸收。此外,通流截面一定时,塔内压降和脱硫效率随构件与水平面夹角的增大而增大;构件与水平面夹角一定时,塔内压降和脱硫效率随通流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脱硫系统存在的高消耗、高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SPSS软件对脱硫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以某300 MW机组脱硫系统运行数据为对象,对脱硫系统进行建模,得出了以脱硫效率为因变量、4个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子为自变量的指数回归模型,进而建立以脱硫总费用为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从而得出了最优的液气比和pH值。该方法对实际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Fluent软件对某机组脱硫塔内的烟气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浆液喷淋、烟气入口加装挡板和烟气余热利用3个因素对脱硫塔内烟气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喷淋改善了塔内烟气流场均匀性,减少了塔内烟气回流现象,使烟气出口流速增加了约10%;加装挡板克服了脱硫塔入口区域烟气贴壁流速过高的现象,使得烟气流动更均匀;低温余热利用后,入口烟气的质量流量减少,塔内烟气密度增大,使脱硫塔内的流场分布更均匀,有利于烟气脱硫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2段含湿颗粒干燥模型,将该干燥模型与分段SO2传质模型及气固双流体模型耦合,编制了求解程序。应用该程序通过UDF接口,对FLUENT计算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结果表明:沿塔体高度方向SO2浓度逐渐降低;脱硫反应主要发生在喷口后1.5 m距离内;从喷口开始塔内脱硫产物浓度沿高度方向逐渐升高,并呈现中心浓度低、边壁浓度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烟尘超低排放改造,基于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管束式除雾器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将双筒结构引入管束式除雾器,通过改变筒体结构和叶片结构参数,分析得到了管束式除雾器对不同粒径液滴的脱除效率和除雾器压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筒结构+多级串联是提高除雾效率,特别是提高小液滴脱除效率的有效方法;曲线型叶片出口角、叶长和叶片数变化会对除雾效率和压降造成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3种高效管束式除雾器型式并经冷态试验台验证,其中1种优选构型已在某电厂300MW机组除雾器改造中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除雾器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在机组50%~100%的宽负荷范围内,烟尘排放质量浓度均小于5mg/m3(标态,干基,6% O2),机组满负荷时除雾器最大阻力小于300 Pa。  相似文献   

20.
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华台山电厂的烟气再热器(GGH)经常出现堵塞,主要原因是除雾器效率偏低.影响除雾器效率的关键因素(内因)就是除雾器挡板板形及相同板型下不同挡板板间距.本实验台是根据电厂除雾器的实际尺寸,以1∶15的比例措建的.实验中使用的是聚丙烯折型板和聚丙烯带倒钩弧形板两种板形,而板间距则分为3种:20mm、26mm和38mm.通过分析比较除雾器在以上两种板形以及3种不同间距下的性能参数,提出除雾器挡板的最优配置方案,从而达到最好的除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