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经济、思想和民事理论背景等视角探讨附随义务理论确立的基础,指出20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附随义务得以确立的经济基础,法哲学的变化奠定了附随义务确立的思想基础,诚实信用原则是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而诚实信用原则的广泛运用则是催化剂,为附随义务的确立提供了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2.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它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在此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语态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3.
《论语.八佾》篇中主要讲述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乐,它包括孔子所谈"礼"之背景、来源、本质和礼之用四个方面;"乐"的演奏之道、"乐"的本质内容。篇章中关于礼、乐内容之丰富、深刻,对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孔子思想中的礼乐观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思想,尝试从理论依据、目标定位、操作程序、师生角色、评价反思等方面构建了探究一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确定了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和适用原则,指出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改进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5.
顾维钧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其“联美”思想在与美国政府的外交活动中日益深化,也由于对日本入侵的憎恨和无奈,迫使其在外交实践中逐渐希望借助于外国的力量来制约日本,因而形成了“联美制日”的外交思想。分析了顾维钧“联美制日”外交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经过,探讨了“联美制日”外交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论的创新需要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新时期邓小平的外交方略充分体现了“一分为三”的辨证思想。联系型和发展型的三分思维方式在我国外交领域的具体运用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是在当代复杂国际形势下对自身正确定位的表现 ,是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 ,显示出邓小平在国际舞台上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驾驭时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治理国家紧密结合 ,系统地阐述了法治的本质、地位、方针、原则和方法 ,清楚地表明了他在治理国家的方式、目标、系统、理念和途径方面的战略思考与抉择。本文力图从这一新的视角探讨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宽容外交"思想本身表征着事实上的不宽容,因此"宽容外交"的呼唤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和理论的层面,应该是理念与现实的统一、策略与原则的统一;在此统一基础上践行的宽容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一种爱国行为。  相似文献   

9.
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平均主义分配到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起辐射激励示范作用、然后带动后富地区和人们、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它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不断跃进和演变,也体现了我党对社会效率与公平两大原则的自觉把握、体认与运用,不断提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化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研究桥梁目标识别着手,提出了一种图象的写生式分割策略,它的基本思想源于画家写生过程的思维方式,即一种由粗到精、抓住本质、逐步展开的处理思想。写生式分割方式具有两个明显优点:一是由于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抛弃了许多无用处理过程,使得算法处理速度快、步骤简洁;二是由于加入了由领域知识导引的细分割/验证过程,因而具有可靠性高、目标识别虚警少的特点。本文把写生式分割思想用于复杂自然背景中的桥梁目标识别,取得了良好效果,显示了写生式分割策略带来的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际工具,有其相应的语用功能。文章以政治外交用语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外交事务中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常用模糊策略来实现诸如礼貌、自我保护或留有余地等各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为我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国的外交战略以经济为重心,扩大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战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把反对“全盘西化”作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结盟"外交战略,使中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国际政治中取得了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国际战略地位。但这一外交战略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弱点。8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毅然放弃了"结盟"外交战略,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从而开创了新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隐喻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思维。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萌发于社会文化的沃土。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对隐喻的运用和理解有所差异,即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从隐喻本质分析的角度,探求其内在的寓意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指导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东盟诸国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中国与东盟诸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往来。目前,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深入发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得到新的拓展。中国对东南亚政策包括政治承诺、经济外交、规则与制度安排。中国外交的目标从构建和谐东南亚正逐步走向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6.
12:1,这是晚清翻译日本文学家德富芦花的作品的一个数据,即12篇外交侦探小说④比1篇言情小说。前者先于后者进入中国。然而,德富芦花在中国的大名缘自《不如归》,这是中国向来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言情小说;而他翻译的外交侦探小说至今鲜有问津。“外交”反映了时局,“侦探”则带有“启蒙”与“科学”的色彩,二者的结合在晚清却惨遭冷遇,时至今日也被研究者所漠视。文章通过对《不如归》诞生前后的社会背景及创作背景的发掘,填补当下研究中的一些盲点。同时,结合对外交侦探小说在晚清的译介的整理,探讨同处于近代转型期的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21日是中巴建交53周年。这53年来,中巴政治、外交关系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相互怀疑的暂时低潮后,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巴已经成为患难与共的“全天候朋友”。本在对这一阶段的历史做了回顾,对中巴政治、外交关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中巴政治、外交关系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土地复垦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土地复垦的概念、对象、性质、学科归属、研究空间及其理论构架等土地复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认为:土地复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滩涂和内陆水域)中由于人为或自然营力原因遭到直接或间接破坏而丧失了原有利用价值的、需要恢复其用途的部分;土地复垦是一门工程技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技术范畴.认为土地复垦的基本理论应该包括:土地破坏机理和破坏土地损失理论、土地复垦的基本原理、土地复垦的基本规律以及复垦土地持续高效利用理论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以“一带一路”战略和新型国际关系为战略手段和战略路径,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为策略方法,构建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是民国外交史重要课题之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以不抵抗与申诉国联政策相应对,国人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关心与忧患,开始关注国联外交。1949年建国初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史学界对本课题缺乏深入研究,简单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学者关注的焦点仍然是"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国联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