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层次,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大部分,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功能。共和思想作为西方一种古老的政治传统,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基雅维利的共和思想主要表现为共和政体形式的共和国,经其阐释,古典共和主义得到了复兴。马基雅维利的共和思想在西方整个共和主义思想体系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探讨对于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之说;公平观念具有普适性,而正义只是针对特例而言。相对于正义,公平才更是根本,所以政府在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在不损害公平的条件下有限度地实施正义。  相似文献   

3.
马基雅维利一直被视为"非道德主义"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的谴责.事实上,他却是一位富有政治诚信原则的思想家、外交家.他爱国、爱哲学,拒绝阿谀奉承,强调君主要取信于民,理性把握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熟练运用统治的艺术,建立信义之邦.他创立了专制时代下实现政治诚信的原则,赢得了"近代政治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在当时及以后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阐释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以及分析当代的两位政治哲学家分别从马基雅维利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却又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来进一步认识马基雅维利其人其说。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外交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民族和利益。包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感。另外。他的外交思想中还具有明显现代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是晚清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他是中国近代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在外交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抛弃夷夏,弱不蛮战;因时度势,主和避战;以礼相待、以理制胜等三个外交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韩非子的中央集权制思想的理论基础及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统治模式和制度架构.认为韩非子的中央集权制思想和制度设想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国内、国际两种因素的制约,晚清主流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被动的演变过程,它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客观上也反映了近代中国险恶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区分“邓小平外交思想”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阐释了这两种思想的概念,分析了邓小平的这两种思想的主要内容,认为邓小平的这两种思想有形成先后的不同,还有论述范围及侧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顾维钧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其“联美”思想在与美国政府的外交活动中日益深化,也由于对日本入侵的憎恨和无奈,迫使其在外交实践中逐渐希望借助于外国的力量来制约日本,因而形成了“联美制日”的外交思想。分析了顾维钧“联美制日”外交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经过,探讨了“联美制日”外交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演变。文章着重分析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没有随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工作重心转移而转变,而在1982年转变的原因,并对“一条线”外交战略所带有的“战略关系”内涵作了分析。文章认为,邓小平在1982年所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与建国后实行的带有结盟、意识形态、战略关系内涵的外交战略有着很大不同,是完整体现新中国独立自主原则的新型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同为东亚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都深受东方文化的熏陶,所以在两国的很多对外政策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逻辑轨迹和外交理念。随着多极化的日益发展,中日作为大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都在尽力的拓展着自己的影响,非洲因为有着极为重要的能源和战略地位,在后冷战时代已经成了大国政治的舞台。文章以中日两国对非政策的比较,分析两国在非政策的得失,研究中日两国在非洲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外交语言中语用含糊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前任总理朱镕基答中外记者问,和现任总理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为案例,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外交场合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含糊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说明含糊语言本身并无好坏可言,运用到外交场合是把它作为一种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外交保护一直是国际法委员会关注的议题,并在2006年制定了《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涉外利益,研究《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很重要的. 有必要对该草案的一些条款如国籍、股东的保护、用尽当地救济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韩礼德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其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所有书面或口头的语篇。功能语法对新闻话语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把语言看作具有意义潜势的系统并从社会环境的层次对语言进行分析而不局限于语言本身。本文以外交部长杨在华盛顿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演讲为例,从韩礼德功能语法主要的两个角度,对该语篇进行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16.
理论的创新需要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新时期邓小平的外交方略充分体现了“一分为三”的辨证思想。联系型和发展型的三分思维方式在我国外交领域的具体运用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是在当代复杂国际形势下对自身正确定位的表现 ,是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 ,显示出邓小平在国际舞台上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驾驭时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和”的精髓为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思想材料。“中国威胁论”是霸权政治的逻辑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与无视。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对台政策始终处于摇摆和波动之中 ,影响和制约美对台政策的波动性与不稳定调整的主要因素有 3点。一是由美国在外交中追求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目标的内在矛盾性决定的 ;二是激烈动荡中的美国对外政策思潮对美国的对华、对台政策产生波动性影响 ;三是强烈的党派动机和个人政治野心导致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和发展中美关系上必然产生分歧和争议 ,导致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采取反复无常的波动性政策。  相似文献   

19.
国际新秩序思想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冷战结束以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思想和政治基础,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策略和途径,为新世纪我国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魏晋名士的言辞与风度多为人所乐道,但是他们的飘逸风度与其精神追求和现实境况是撕裂的,他们超逸优游的理想和沉痛阴翳的现实也异常矛盾。文章从文辞、风度、思想三方面揭示了这种矛盾与错位,分别探讨了所谓的风度掩盖之下,魏晋士人内心的大悲哀、大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