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4.
本文首先介绍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同时进行特点分析,最后从军用和民用两个角度总结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陶瓷制品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陶瓷制品的无损检测技术,定义了最大表面温差ΔT,最佳理论检测时间t0,最佳理论检测灵敏度A等新的物理量,探讨了影响陶瓷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精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癫狂患者红外热图的特征,为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癫狂病的诊断应用奠定基础。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设立对照的方式,共采集600人的红外热图数据,癫狂组人数与正常组人数之比为5∶1。对入组的癫狂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红外热图数据,检测其上、中、下三焦、督脉、任脉等共15个区域的相对温差(即ΔT),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癫狂患者中虚证占91.6%。癫狂组与正常组比较,上焦、督脉、虚里、右胁这4个测量区域的ΔT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癫狂患者的上焦、督脉及虚里的ΔT较正常人低,而右胁的ΔT则较正常人高。临床癫狂患者中虚证居多;红外热成像作为无创功能影像客观评价指标,对癫狂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量子理论及其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已有的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实验,应用量子力学推导出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公式。该公式表明:微波生物非热效应与辐射功率无关,仅取决于生物组织的结构。根据共振吸收的普遍性和生物组织的结构所具有的自适应性,提出“共振自适应”理论,并用其来解释微波生物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理论上给出评价脉冲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分辨能力的依据,并以尼龙试件为例
探讨了检测系统分辨力与缺陷深度、大小及检测时间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给出检测系统对尼龙试件中缺陷深度和大小的检测极限分别为2. 5mm和2. 7mm,以及最佳的检测时间为热脉冲作用后的35 s左右。同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矩形脉冲激励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降温过程,本文通过合理的假设建立了被检物内热传导微分方程,求解出了热传导方程解析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热传导微分方程及其解析解的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降温过程矩形脉冲红外热像技术奠定了基础。此外,根据解析解研究了应用该技术过程中的热图处理方法,为该技术的实际运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红外热像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精度高、范围广、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实时观测等优点,目前是非接触式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红外热像技术的研究情况,该文通过检索CNKI网中我国近十年来有关红外热像技术的研究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前我国红外热像技术的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应用研究等三个方面。其中红外热像的技术开发研究、红外图像分析处理、测温精度影响因素、红外热像仪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其在军事、医疗、电力、农林业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极具潜力,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优势明显。本文从热喷涂层接触疲劳失效形式出发,综述了传统无损检测技术在涂层疲劳寿命预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红外热像技术在涂层服役状态、厚度、缺陷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综述了融合红外热像技术的信息融合技术在复合材料疲劳极限确定、材料结构健康诊断、裂纹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这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并对信息融合技术在热喷涂层接触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安全科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红外热像技术的研究情况及其应用于安全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情况,利用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及US Patents和EP Patents数据库,以Thermal imaging or Infrared imaging,Application等为主题词检索了自2000年至今的研究成果,共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7300多篇,专利1400多项(其中涉及安全科学技术领域的论文404篇,专利55项).根据发表时间、作者国别、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前沿方向等分别对这些文献作了详细统计和分析.最后从电气安全、石油化工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矿山安全等领域论述了红外成像技术在我国安全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其在安全科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