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八面来风     
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召开全省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经验交流会议5月23日,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在青岛市召开了全省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各支队支队长、参谋长、防火处处长以及总队机关部分处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全省抢险救援和队伍建设工作情况,交流推广了济南、青岛、泰安、日照等市抢险救援经验做法。 会议认为,近年来全省消防部队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全国抢险救援会议之后,各级按照全国会议要求,将开展抢险救援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拓宽服务职能,强化工作措施,抢险救援工作进一步得…  相似文献   

2.
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消防部队参加火灾以外其它社会抢险救援工作亟待解决或完善的问题 ,针对部队的现状 ,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抢险救援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19日将注定成为中国消防史上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为期两天的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在成都拉开帷幕,同时也奏响了中国消防部队全面展开抢险救援工作的雄壮乐曲。来自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的代表们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抢险救援是时代赋予消防的历史使命,是法律赋予消防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4.
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消防部队所履行的抢险救援工作职责做出了规定。2001年经国务院批转的公安部关于“十五”期间的消防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02年8月公安部在成都召开的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对改进和加强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并从根本上确定了抢险救援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抓住机遇,把握方向,推进抢险救援工作,是消防部队现时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试谈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几个方面讨论了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 ,对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任务的类型、模式、处置原则及规范化训练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是公安消防部队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当前,火灾事故的多发性和抢险救援任务的艰巨性伴随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日显突出。为此,针对公安消防部队新时期灭火抢险救援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现状 (一)现代火灾的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化抢险救援工作的多样性,对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全新的课题。一是火灾发生的频率加快,消防部队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19至20日,公安部消防局在成都市召开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公安消防部队依法履行抢险救援职责,以积极的态度切实做好抢险救援工作。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经验,对今后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和党的十六大消防保卫工作进行部署。 到会的领导有,公安部副部长杨  相似文献   

8.
为期两天的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了抢险救援工作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的一项重要职能,此举对新时期我国公安消防部队的建设发展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历史将见证,成都会议以后,我国的消防特勤事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消防特勤队伍在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作用及现状分析。提出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成都定制,壮志如虹。在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上,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抢险救援工作是时代赋予消防的历史使命,是法律赋予消防的神圣职责,全面推进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下工程施工突发事件破坏程度高,单靠项目部的应急救援能力,往往不足以应对。阐明了地下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应急辐射的作用,指出应急辐射具有时效、差异、动态、双向等特点,研究分析了影响应急辐射的应急救援力量、应急资源、专业救援匹配度、应急处置效率、交通运输条件等5种因素,构建了地下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应急辐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应科学评估周边应急辐射强弱,充分利用附近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与自身的应急准备互为补充,共同应对重特大施工突发事件,能够有效减少自身的应急准备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郝鹏  申铁军 《四川建材》2022,(1):226-227
通过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详细分析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表明:及时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特别要强化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应急救援体系的全覆盖,严格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要加强值班值守工作,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在岗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值班领导.应急救援抢险要时刻处于临战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明确了消防部队承担公共危机管理综合应急救援的职能,但消防部队作为应急救援主体力量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分析了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职能和法律地位的现状,探讨了确立消防部队为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消防部队作为应急救援的主体地位需要统一制定专门法律,明确规定其主体地位、权力、权利和义务,以及与政府和其他救援力量的法律关系及应赋予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为得到高海拔环境下特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的特征及规律,综合考虑高海拔环境、恐慌心理、火灾因素、人员年龄性别组成以及列车结构等因素,采用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模拟技术,对人员疏散速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及修正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紧急救援站内各结构参数耦合变化下的人员疏散时间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提升,人员疏散速度逐渐降低,海拔高度由1 km上升至5 km时,疏散速度海拔平均修正系数α1由1下降至0.616;(2)随着心理压力值增加,人员疏散速度不同程度加快,疏散速度恐慌修正系数α2为1.346;(3)海拔高度3 km以上时,人员疏散速度折减明显,海拔高度为3 km、4 km和5 km对应的人员疏散速度与平原地区相比分别降低了约12%、23%和38%;(4)海拔高度越高、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宽度越小、间距越大,则出口处聚集现象越严重,人员疏散率降低;(5)海拔高度3 km时,紧急救援站疏散横通道的间距不宜大于60 m,海拔高度4 km和5 km时,其间距不宜大于50 m,横通道宽度均不宜小于3.5 m。  相似文献   

15.
为精细化指导城市消防安全协同治理的优化和均衡发展,以当前城市消防安全的源头治理、火灾风险防控、安全监督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四个方面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评估城市消防安全协同治理效果的贝叶斯网络。基于贝叶斯网络前后向推理,确定了四个方面的达标值,认为城市火灾防范协同治理应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急联动建设、消防监督执法力量和消防安全培训等环节加强建设。并针对应急管理局与消防救援队在火灾风险防控方面的协同治理进行剖析,结果认为仍需在灭火救援力量配备和应急联动建设方面加强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与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全面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切、最直接的利益所在,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应急联动系统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政府公共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在应急指挥体系、快速反应、应急救援经验、特勤队伍建设、专业性和综合性、教育培训和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出发,把公安消防部队建设成为政府综合应急救援力量,有利于促进“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金琪安 《中国电梯》2011,(19):64-67
通过对不同电梯紧急救援技术条件的分析,说明了紧急救援通道对人员撤离条件的影响;阐述了不同电梯结构形式紧急救援条件的差异;指出了目前电梯紧急救援技术发展的不协调之处;提出了改进紧急救援安全标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阶段施工技术多样、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施工信息量庞大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建筑业亟需一项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新技术,BIM应运而生。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在应急预案工作中使用BIM技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特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特性是救援站结构形式和防灾通风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针对某一单洞双线隧道平导救援站工程,深入研究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防灾通风系统和自然风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速分布呈现出W型,中部和两端横通道内风速较大,沿两侧风速相对较小。自然风对横通道内风速分布有一定影响,靠近自然风入口一侧大部分横通道内风速显著增大。建议在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小救援站中部和两侧横通道面积以及减少相应横通道内风机配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捷運場站一旦災害發生,現行的工程設計單位、捷運管理單位與轄區消防隊甚至地方政府相關機關彼此在防救災準備、緊急應變規劃與災害搶救協調上是否足夠,亟需進上步去瞭解,俾找出問題並研擬對策。針對地下捷運系統埸站發生災變時,平時防災規劃設計内容、避難逃生作業準則、緊急應變與救災支援體系及運作方式進行研究,期能在防災準備、初期應變、緊急避難與消防救災等體制作為下,有效控制災損並達成維護旅客生命安全、站體設施防護及確保安全營運管理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