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席夫碱自组装膜分子结构对Cu缓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比较两种典型结构的席夫碱自组装膜,研究了成膜分子结构对自组装膜质量及其缓蚀性能的影响。分别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稳态极化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对所形成的自组装膜(SAMs)进行表征,并比较了对铜基底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席夫碱分子中含有长直链烷基时,得到的SAMs具有更好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对铜基底的缓蚀效率。  相似文献   

2.
将缓蚀剂聚乙烯吡咯烷酮自组装在铜电极表面制备自组装膜,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此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表明: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自组装膜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极化曲线实验证明:在0.5mol·L^-1 NaCl溶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自组装膜可使铜电极的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自组装24h后其对铜电极的缓蚀效率为98.4%。  相似文献   

3.
钼酸钠和三乙醇胺对45#钢的缓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钼酸钠以及钼酸钠和三乙醇胺以特定的配比形成的复合缓蚀剂对45~#钢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单独使用钼酸钠时,缓蚀效果不明显;钼酸钠与三乙醇胺共同作用时,钝化区显著增宽,缓蚀效果提高,且所需剂量更少,表明钼酸钠和三乙醇胺共同作用在去离子水中及含5×10~(-3)g/Lcl~-的去离子水中具有明显的协同缓蚀作用,当钼酸钠为300mg/L,三乙醇胺也为300mg/L时,协同缓蚀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分别制备了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简称A)和双邻香兰素缩邻苯二胺(简称B)两种席夫碱缓蚀膜。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席夫碱自组装单分子层膜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行为。在25 ℃下,席夫碱A溶液浓度为10 mmol/L,组装时间为4 h时缓蚀效果最佳,席夫碱B溶液浓度为15 mmol/L,组装时间为6 h时缓蚀效果最佳,A、B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4.06%和96.62%。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剂对铜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且缓蚀效果B>A。  相似文献   

5.
在铜和铜合金表面构建自组装膜是一种有效简单的防护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铜和铜合金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研究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有关铜和铜合金自组装缓蚀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及其复配对模拟水中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单一缓蚀剂钨酸钠时,对碳钢具有缓蚀效果的最佳浓度为100mg/L.相同浓度下的钨酸钠复配(98mg/L钨酸钠+2mg/L锌盐)对碳钢的缓蚀效果明显增强且具有缓蚀协同效应.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钨酸钠及钨锌复配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机理是阳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复合缓蚀阻垢剂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有机磷缓蚀剂与聚酸酸阻垢剂的复配,并通过测试单剂和复配产品的缓蚀阻垢性能确定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其复配产品的缓蚀阻垢性能均优于国有工业企业现在使用的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8.
通过液相硅烷化的方法,在硅基底上制备了端基为氰基的分子自组装膜,利用氰基水解的方法,通过改变水溶液中酸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研究了氰基转化为羧基的过程.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表面转化完成后,分子自组装膜在2 250 cm-1处和1 711 cm-1处羧酸中羰基吸收峰的出现,证明自组装膜的端氰基已大部分转化为羧基;同时,表面转化后硅基自组装膜表面对纯水的接触角(31.5°)较端基为氰基的自组装膜的接触角(58.1°)有所减少,说明羧基的生成使表面亲水性增加.利用Ag+和COO-之间的化学吸附和化学试剂的原位还原,在端基为羧基的自组装膜表面组装了银纳米粒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硅基上端基为氰基的有序分子自组装膜转变为端基为羧基的有序分子自组装膜,并且该自组装膜可以用来作为制备金属纳米粒子的功能基底.  相似文献   

9.
模拟海水中羧甲基壳聚糖对Q235钢的缓蚀及复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两步加碱的方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nthylchitosan,CMC),运用失重法及电化学方法(Tafel曲线)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绿色缓蚀剂,在模拟海水(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CMC对碳钢在模拟海水中的缓蚀作用主要为阴极抑制型。与K2CrO4,K2Cr2O7对比,NaNO2与CMC复配有较好的协同缓蚀效果,其缓蚀机理主要体现为阳极抑制型。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阻抗法表征了铜表面上席夫碱自组装膜及其硫醇改进膜。研究结果表明,因席夫碱分子的刚性结构,使自组装膜中含有部分缺陷。用烷基硫醇进一步修饰席夫碱自组装膜后,表面覆盖度明显增加,而膜电容显著降低,说明膜质量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uminum alloys, anodic oxid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generate the oxide film.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two inorganic corrosion inhibitors(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and sodium molybdate)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nodic oxidation films on 2024 aluminum alloy, and studie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wo corrosion inhibitor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nodic oxidation film in 3.5 wt% NaCl solution was evaluat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curves.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dding the single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or sodium molybdate of 0.01 M to oxalic acid electrolyte, inhibition efficiencies of the anodized samples are 10% and 47%, respectively. However, in the presence of two inhibitors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0.01 M, inhibition efficiency can be as high as 92%. Therefore, we observed the significantly synergistic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ect of molybdate and phosphate ions for anodic oxidation film formed on 2024 aluminum alloy.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以玉米浸渍水为原料制取植酸钠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植酸钠平均收率达到95.21%.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浸带水为原料,采用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对植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工艺条件,使植酸钠的平均收率可达95.21%.  相似文献   

14.
以钼酸钠、偏钒酸钠、磷酸二氢钠为原料合成H5PMo10V2O40.通过IR进行表征,确认所合成的化合物中多酸阴离子仍保留Keggin结构.将新合成的H5PMo10V2O40杂多酸应用到苯甲醛氧化合成苯甲酸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30%H2O2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苯甲酸收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苯甲醛=1.9×10-31(摩尔比),n(H2O2)n(苯甲醛)=6.5 1,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80℃.苯甲酸的收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绿色水处理缓蚀剂聚天冬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聚天冬氨酸具有高生物可降解性,是一种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综述了近年来聚天冬氨酸作为水处理缓蚀剂的研究进展;探索了其对碳钢、铜及铜合金在不同体系中的缓蚀效果;指出了复配聚天冬氨酸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应.复配聚天冬氨酸可作为今后绿色水处理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胡萝卜颗粒在不同护色剂和不同干燥温度下的最佳护色组合.结果表明:单因素设计试验中,70℃干燥条件下1.0%氯化钠、0.2%植酸、0.4%氯化钙、0.6%柠檬酸优于其他干燥温度下不同浓度的护色剂,抗坏血酸、壳聚糖护色效果较差;正交试验中,筛选出最优复合护色剂为0.25%植酸+0.50%柠檬酸+0.30%氯化钙+1.5%氯化钠,复合护色剂护色后的褐变度较低,感官、营养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由玉米浸渍水生产植酸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利用玉米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玉米浸渍水直接制取植酸钠的新工艺。将玉米浸渍水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同时除去水中杂质,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解吸生成解吸液,然后使用升降膜式真空浓缩蒸发器浓缩植酸钠溶液到一定浓度即得到了植酸钠浓溶液。对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得出提取植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液吸附空速为3h-1,解吸剂空速为2h-1,解吸温度为35±2℃,解吸剂浓度为6.5%。重复试验证明,用此工艺参数生产植酸钠的结果重现性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