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海霞  耿宝江 《人民长江》2011,42(9):105-107
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是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和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耕作和裸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保水效果由好到差依次表现为: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免耕秸秆覆盖、常规耕作、裸地。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及选用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方季节性干旱对于果园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加强对果园土壤水分及不同水保措施对于果园抗旱保墒的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选取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柑橘园径流小区中的三个典型小区(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对其3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进行分析,对不同月份土壤水分生产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工程措施小区30 cm土层土壤水分最高,减流效益及土壤水分生产力最大,但3种水土保持措施均能保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肇州属严重干旱县份。境内又无江、无河、无可用于农业灌溉的地表水源工程。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耕作措施为基础、以工程措施为补充、以栽培措施为手段、以生态措施为保漳的生态旱作农业之路。 一、强化耕作措施,不断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耕作是解决土壤板结和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基本性措施。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九五”期间,我县每年都筹资400万元左右,用于农业机械的更新和配套。目前,全县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达600多台,配套大型机引农具1000余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赣北柑橘园不同地表覆被措施对土壤抗蚀性及其减流减沙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试验,分析了裸露对照、带状覆盖百喜草、顺坡耕作和横坡耕作等4种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组成、抗蚀性及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坡耕作措施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低,其次是顺坡耕作措施.带状覆盖百喜草措施水稳定性团聚体(WSA)含量、干筛与湿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改善新复垦区土壤环境的途径,寻求适宜该区春玉米生长的耕作方式,开展了传统耕作(CK)、秸秆深埋(BS)、地膜覆盖(FM)、地膜覆盖+秸秆深埋(FM+BS) 4种措施下的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养分的动态变化及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状况,并采用多维综合隶属度分析法对各耕作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M+BS处理提高了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且优化了春玉米需水关键期土壤剖面水分分布。B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BS、FM及FM+BS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K、BS、FM及FM+BS处理的评价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较好、优良。因此,FM+BS处理在新复垦区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肥效果,并能初步改善农田土壤环境以获得春玉米高产稳产。本研究可为新复垦区春玉米生产适宜耕作方式的探索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耕作种植相比,微集水种植技术能够让水分更好的向土壤内渗透,改变土壤水分分布,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不同的微集水种植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不同,垄上覆膜沟内覆盖秸秆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最好,该处理的集水构造不但能使降水更好的向土层深处渗透,而且秸秆覆盖处理还能减少土壤表层水分的无效蒸散,提高土壤蓄水量。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龙岩市以现场试验为基础,分别测定不同径流小区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得到了使土壤性质最好、水土流失程度最低的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均有所提高,同时随着覆盖度的提高,土壤养分流失速率逐渐降低;50%覆盖度下,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且土壤养分流失速率最低(氨氮为0.005 mg/L、硝氮为0.015 mg/L),因此50%覆盖度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的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赣北柑橘园不同地表覆被措施对土壤抗蚀性及其减流减沙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试验,分析了裸露对照、带状覆盖百喜草、顺坡耕作和横坡耕作等4种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组成、抗蚀性及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坡耕作措施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低,其次是顺坡耕作措施。带状覆盖百喜草措施水稳定性团聚体(WSA)含量、干筛与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最高,土壤抗蚀能力最强,减流、减沙效果亦最佳。与裸露对照相比,横坡耕作和顺坡耕作措施在产生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能有效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及抗蚀性,但在减流、减沙效益上弱于带状覆盖百喜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带状覆盖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模式来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土高原区耕作后土壤水分入渗资料所建立的基于Kostiakov三参数经验模型公式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对土壤水分入渗参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土壤基本理化参数耕作层(0~20 cm)土壤含水率及其密度、砂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预报入渗模型参数具有可行性。入渗模型参数入渗指数α、入渗系数k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稳渗率f_0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8%,在可接受范围内;90 min累计入渗量I_(90)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模型整体预测精度较高,实现了利用土壤基本理化参数预报土壤水分入渗参数,可为黄土高原区耕作后土壤的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论深松耕作技术抗旱防蚀机理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松耕作技术有效地打破了犁底层,改善了土壤的松紧状况和孔隙度,调节肥力条件及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的关系,进而影响了作物、土壤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使作物产量得到了提高。建议对该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将各项水土保持抗旱技术措施根据旱情的实际科学合理的组装,建立的水土保持抗旱耕作技术体系,从而形成综合抗旱保水、增产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1.
肇州县有耕地183万亩,草原85万亩。年平均降水量455毫米。境内无江、无河,属于严重干旱的县份。多年实践证明,肇州县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走以耕作措施为基础、以工程措施为补充、以栽培措施为手段、以生态措施为保障的生态旱作农业之路。 一、强化耕作措施,不断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农业灌溉水分利用率低,盲目施用氮肥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大田试验为基础,研究了3种膜下滴灌措施及沟灌对土壤水分和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于0~60 cm深度,与番茄根系所在层吻合度较高,有利于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滴灌条件下土壤中NO_3-N含量随时间变化小,沟灌条件下土壤中NO_3-N含量随时间变化大;土水势为-30 k Pa滴灌措施下0~40 cm深度范围内NO_3-N含量高,40 cm以下NO_3-N含量低,土水势为-50 k Pa、-20 k Pa这两种滴灌措施下NO_3-N随深度分布规律不明显;土水势为-30 k Pa滴灌措施下对作物根系层NO_3-N的吸收及防止NO_3-N的深层流失效果最好.因此,采用土水势为-30 k Pa的膜下滴灌灌溉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及肥料利用效率,可以减小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青铜峡灌区冬季储水灌溉越冬期土壤水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4):86-88
针对冬季储水灌溉问题,通过2012年越冬期的大田田间试验,采用称重法和TDR法测定土壤总含水量和冻土液态含水量,分析了青铜峡灌区在同一灌溉定额、不同农田处理措施条件下,冬季储水灌溉对越冬期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和农田土壤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农田土壤水分;整个越冬期不同农田处理措施的土壤总含水量变化不大,冬灌的土壤剖面水分可以持续到翌年春播之前。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水分物理常数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水热效应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了该耕作在农业耕作中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物的耗水来自土壤,土壤水分的消耗则由降雨、地下水和人工灌溉来补充,在地下水埋深大的地区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雨和灌溉。提高降雨的有效利用率就可减少灌溉用水量。因此,通过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预测预报以及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状况的科学调控,从而提高降雨的有效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量,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江平原存在的易涝易旱黏质草甸土,通过土壤颗粒、土壤三相、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透水性、土壤硬度等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其成涝原因,并提出了防涝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分析与野外试验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对研究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坡耕地土壤含水量、水土流失量、养分含量及作物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相比较,留茬、轮作及秸秆覆盖措施处理产流次数分别减少3次、5次和6次,年径流量分别降低15.6%、29.9%和46.9%;(2)在拔节期、开花期及收获期,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大小为秸秆覆盖〉轮作〉留茬〉对照;(3)与对照处理相比,留茬、轮作及秸秆覆盖措施处理产泥沙次数分别减少4次、5次和6次,年产生泥沙量分别减少94.4%、95.5%和97.7%;(4)与对照处理相比,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钾含量产生的影响作用大于对全磷的影响,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促进作用最强,效果最佳;(5)对照小区相比,留茬、轮作及秸秆覆盖措施处理玉米作物产量分别提高5.03%,8.39%和9.48%。  相似文献   

18.
水分不足是限制旱区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覆盖耕作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探讨不同地表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投影寻踪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地表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孔隙状况,作物株高、茎粗及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产量、商品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耕作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实现作物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植被恢复对土壤性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修复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土壤、水文、植被等多方面具有影响。介绍了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等4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植被恢复对土壤的影响有利有弊,大多数情况下植被恢复降低土壤水分,提高养分含量,降低土壤密度;②从不同的指标来看,植被恢复改善土壤性状所需时间不同,从3年至20年以上;有些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土壤性状长期低于天然林;③对于改善土壤性状没有明显作用的植物种,在进行合理配置后,有可能产生很好的改良土壤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植被恢复需进一步明确的各类指标目标阈值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作物的耗水来自土壤.土壤水分的消耗则由降雨、地下水和人工灌溉来补充.在地下水埋深大的地区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雨和灌溉。提高降雨的有效利用率就可减少灌溉用水量。因此,通过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预测预报以及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状况的科学调控.从而提高降雨的有效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量,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