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虑到坝址上游本流域建有两座小(Ⅰ)型水库,由于水库的调洪作用,改变了下游河道天然洪水特性.水库调洪后的下泄流量过程与天然洪水过程相比,一般洪峰及时段洪量减小,峰现时间延后.这种削峰及延后峰现时间的结果随天然洪水的大小和洪水过程线开头的不同而不同.水库的下泄流量过程与区间洪水过程组合后形成下游断面受水库调洪影响后的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2.
应用流域降雨径流单位线法的离散卷积原理,利用实时雨洪信息分析当次洪水单位线的峰前段和峰后一个时段节点的纵标值.单位线其余退水纵标值经外延后构成当次洪水单位线,再用以预报该次洪水的流量过程和最大洪峰流量.该法具有充分利用实时雨洪信息的优点,解决了作业预报过程中单位线选择的任意性这一水文预报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连江流域河流众多,暴雨及洪灾频发,洪水呈现多峰形式。本文通过对连江洪水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流域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以防洪兼水资源利用为原则,制定超标准洪水预警体系方案,提出流域的重点水库、梯级电站的调度方案,以及防洪重点区域连州市、阳山县的多标准防洪预案,并且对流域洪水的防御和工程调度等提出了相应措施,形成了流域内多峰洪态下的超标准防洪预案体系,确保流域内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澧水流域防洪规划中以1935年实际洪水作为校核标准.准确确定1935年洪水的峰、量及其过程对实施澧水流域规划,确定防御1935年型洪水对策措施,进行3库联合调度,有效地发挥流域枢纽工程特别是以防洪为主的皂市水利枢纽的综合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在以往历次暴雨洪水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流域内实测洪水资源,对澧水流域1935年洪水进行分析复核,提出了澧水流域3个坝址和三江口防洪控制点的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佳芦河流域2012年“7·27”暴雨洪水为例,采用场次暴雨洪水资料,分别统计流域面平均雨量、暴雨中心最大2h雨量、大于5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次洪洪量、次洪输沙量等指标,分析暴雨洪水输沙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中心雨量和最大2h雨量最大,面雨量是该地区1971年以来的最大值;与历史洪水相比,相似的降雨量综合因子产生的次洪洪量和次洪沙量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下垫面削峰作用显著,水土保持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十三陵水库洪水预报模型采用动态流域模拟模型DWSM,在原模型中,将整个水库流域划分为15个子流域,每个子流域由1条河道和2个坡面组成,并在子流域出口、各支沟出口、七孔桥及水库大坝设置了节点,方便统计过流洪水量和流量。在新改进模型中,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古河道和二坝对来洪的影响;古河道区域渗漏被概化为区域稳定下渗,分为七孔桥上游侧和下游侧2个区域分别考虑,为洪水在河道演进中的时间函数;二坝被概化为宽顶堰,对洪水具有一定的消峰和延时作用。新模型通过1998年洪水率定,洪水流量模拟误差8.8%,洪量模拟误差5%,模拟精度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清涧河流域水土保持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及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了水土保持使该流域产洪次数减少、地表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减小、流域产流起始时间滞后,径流持续时间缩短,洪峰流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佳芦河流域“7·27”暴雨洪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佳芦河流域2012年"7.27"暴雨洪水为例,采用场次暴雨洪水资料,分别统计流域面平均雨量、暴雨中心最大2 h雨量、大于5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次洪洪量、次洪输沙量等指标,分析暴雨洪水输沙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中心雨量和最大2 h雨量最大,面雨量是该地区1971年以来的最大值;与历史洪水相比,相似的降雨量综合因子产生的次洪洪量和次洪沙量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下垫面削峰作用显著,水土保持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潜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评价洪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是开展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进而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首要工作。本文认为流域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洪水调控利用能力的函数,对应任何洪水调控利用能力的洪水资源均可划分为可利用量和不可利用量两部分;采用极限分析理论,推理分析流域洪水资源现状利用潜力、理论利用潜力和流域洪水资源现状可利用量、理论可利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完善和统一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概念体系和评价方法。作为实例,评价了南四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利用潜力,得出现状和理论可利用量分别为16.29~18.08亿m3、20.50~21.55亿m3,现状和理论利用潜力分别为2.66~3.86亿m3和6.78~7.33亿m3,指出现状洪水资源利用的阈值空间和未来挖掘方向,对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流域内人口密度大,水循环过程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导致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特征改变。因此,为了探讨海河流域河流的产流机制,本研究以安阳河流域为例,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NAM模型和TOPMODEL模型进行日径流过程模拟和次洪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海河流域三个模型模拟效果均良好。三种水文模型模拟的结果为:在日径流模拟方面,NAM模型与新安江和TOPMODEL模型相比,在率定期其确定性系数较其它模型相对较高,在验证期其率定系数也相对较高,且径流深相对误差较小;在次洪模拟方面,NAM模型与新安江和TOPMODEL模型相比,2场洪水的确定性系数有所提高;2场洪水的径流深相对误差都较小;2场洪水的洪峰相对误差较小,峰现时差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NAM模型在安阳河流域的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典型次洪泥沙动力学过程的岔巴沟流域水沙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把握岔巴沟流域径流泥沙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以岔巴沟流域1970—2016年98场洪水输沙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年代次洪输沙量,阐明了次洪水输沙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近50 a来次洪输沙滞回曲线模式主要表现为顺时针型、逆时针型、8字型、复杂型4种,4种模式中逆时针型所占比例和次洪输沙量最大,顺时针型所占比例最小,但平均洪峰流量和平均输沙峰值最高,复杂型洪水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不同年代次洪输沙频率表现为1980—1989年间洪水输沙滞回曲线以逆时针型为主,其次为复杂型洪水,2006年以来逆时针型和复杂型洪水数量大幅减少,8字型洪水数量增多;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岔巴沟流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在1970—1989年间产生较强的作用,但2000年后,由于长期使用后产生淤满和损坏等状况,效力逐渐降低,对岔巴沟流域整体的水沙输移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洪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前,需进行洪水资源评价。在洪水资源评价研究中水量水质综合评价较少,不便于洪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保护和管理。研究以太子河流域为例,对太子河流域水量、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汛期太子河不同水质类别的水对应的可用水量,并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太子河流域的洪水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实现流域洪水资源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怀柔水库流域60年(1959—2018年)降雨及洪水资料,对降雨分布特征及洪水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怀柔水库流域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流域洪水以暴雨洪水为主,峰现时间及洪水总历时均较短,且洪水来得快、退得快;洪水季节性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与暴雨趋势一致,并且2000年以后产流能力下降。以往的相关研究内容多为单场降雨或洪水特征的梳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为怀柔水库防洪调度工作提供基础,提高暴雨及洪水的预判能力,充分发挥水库调洪减峰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加深对流域洪水运动规律的认识,开展了太湖流域2020年洪水与2016年、1999年和1991年3场历史洪水的对比分析,全面剖析了4场流域性洪水对应的降水、水位要素的异同。结果表明:在降水时程分布上,1991年、1999年和2016年致洪降水过程比较集中但存在间歇期,而2020年致洪降水可视为一次连续降水过程,累积雨量大但时程分布较均匀;在降水空间分布上,1991年与2016年洪水期降水为“北部型”降水,北部水利分区致洪雨量明显高于其他分区,1999年为“南部型”降水,南部水利分区致洪雨量明显高于其他分区,而2020年则为“全流域型”降水,各水利分区致洪降水差异相对较小。受降水过程影响,1991年、1999年和2016年洪水期太湖水位上涨过程中存在一定回落或平稳期,但2020年洪水期太湖水位表现为持续性上涨过程。2020年洪水期南部浙西区代表站最高水位明显超过了1991年和2016年,但北部湖西区和武澄锡虞区水位情势不及1991年、1999年和2016年严峻。总体上,2020年太湖流域洪水规模与强度低于1999年等年份,其灾害损失也较小,但对流域及区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和洪水调度仍具有...  相似文献   

15.
流域上下游梯级开发,下游入库洪水计算时,为考虑上游水库调洪作用,入库洪水一般采用上游水库下泄加区间相应洪水。为考虑上游水库下泄洪水的传播时间,传统方法是人为考虑错峰时间。应用马斯京根法,推求上游水库下泄洪水传播至下游水库断面的洪水过程,再与区间相应洪水叠加得到设计断面入库洪水,该方法可避免人为考虑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小河流缺乏河道断面资料而无法实际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问题,以流溪河模型为原型,假定河道断面为矩形,采用卫星遥感影像估算河道断面尺寸,通过实测洪水资料优选模型参数,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流溪河改进模型。应用于江西省典型中小河流——太平江流域的结果表明:河道分级越多,模型模拟的洪水的洪峰流量越大、次洪径流系数越大;洪峰出现时间越提前,模拟的洪水过程的效果越好,精度越高;改进的流溪河模型对50场洪水模拟的相关系数达0.92,洪峰误差均值为5.54%,最大不超过20%,平均峰现时间差为0 h;洪水过程的预报结果可评定为甲等。该模型可应用于中小河流实时洪水预报中。  相似文献   

17.
以鄱阳湖昌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面平均雨量和其上游樟树坑水文站洪水过程为输入,渡峰坑水文站出流量为输出,建立渡峰坑水文站洪水预报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训练好的预报模型预测了渡峰坑水文站2018年与2019年的洪水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精度较好,可作为传统预报方式的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为精确模拟流域降雨成洪过程,该文引入了一套基于二维动力波方法的耦合了水文及水动力过程的数值模型。模型采用二阶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法来保证计算精度并采用GPU加速技术提高了运算效率。通过模拟理论流域、试验流域和实际流域的雨洪过程,发现对于特征简单的小流域及地形复杂范围较广的实际流域,模型模拟流量过程、洪峰流量及水位过程与已有解析解或实测结果吻合度均较高。同时应用GPU加速技术有效解决了动力波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在PC机上仅用了51 min便完成了具有56万个计算单元的研究流域内一场16 h洪水过程的模拟计算。可见该模型是研究流域雨洪过程的理想工具,能够为洪水形成机理的研究及洪涝灾害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单位线在河北雨洪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河北雨洪模型的汇流计算方法难以用于无资料流域,其汇流参数难以获得且不宜移用,为此,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分布式单位线用于河北雨洪模型,并对峪门口流域4场较大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4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均<5%,峰现时间误差均<2 h,确定性系数均>0.85,模拟效果令人满意。河北雨洪模型与基于流域地形地貌特征的分布式单位线相结合,可解决无资料流域,特别是山丘地区中小流域的洪灾预警预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贺江流域"1994.7","2002.7"相继发生了特大洪水,给沿江两岸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对这两场暴雨洪水的成因、雨洪特点、暴雨洪水过程、洪水组成、重要水利工程排洪等进行分析,探索出贺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成因及特性,为该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