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尿中双氢睾酮代谢物的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双氢睾酮阳性尿,利用选择离子方式并与空白尿对照,发现一个代谢物,经质谱推测为16-羟基双氢睾酮,此代谢物于用药后24小时内可被检测到。通过检测这个代谢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兴奋剂双氢睾酮的滥用。  相似文献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研究已经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阐述LC-MS/MS法在农残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该技术在中药农残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由于样品前处理是农残分析中耗时最多、最易引起误差的关键环节,本文也讨论了最近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前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从而为我国中药行业在农药残留方面的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寡核苷酸是药物发展的新领域,这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DNA或RNA片段,一般由15~50个核苷酸组成,其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是酶联免疫法,但由于该方法的建立耗时、耗资,因此成为新药研发的瓶颈。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在寡核苷酸类药物生物分析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待测物离子化效率低、基质效应严重、色谱分离条件与质谱不易兼容,样品处理回收率低,但该方法建立快速且选择性强,并能够同时进行代谢产物研究,因此,这项技术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依然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过去15年中LC/MS技术在寡核苷酸类药物生物样品定量分析和代谢物鉴定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乌头碱及其代谢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乌头碱的生物转化规律,建立了乌头碱及其代谢物分离与鉴定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ESI-ITMS)方法。首先利用体外代谢法得到大鼠肝微粒体S9组分中乌头碱及代谢产物混合体系,然后利用LC-ESI-ITMS联用技术对各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到乌头碱代谢物的[M+H]+分子质量信息,进一步结合多级串联质谱(LC/MSn)分析结果获得结构信息,对代谢物进行鉴定,从而推测代谢物结构,并结合大鼠尿中乌头碱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结果,得到乌头碱的生物转化规律。本方法在大鼠肝微粒体S9组分中鉴定得到8种体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C/LTQ-Orbitrap MS)技术研究候选药物T-VA的裂解规律及体内代谢,建立了大鼠体内T-VA及其代谢产物的LC/MSn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各自的主要碎片离子峰、质谱特征与结构信息,发现了血浆中主要代谢物M1。借鉴药物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了代谢产物实体M1-1,经1HNMR、13CNMR、HRMS确认其结构,根据其色谱、质谱特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M1-1即为血浆主要代谢物M1。借助PC12细胞模型验证了代谢产物M1的神经保护活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转化过程与前药修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李重九 《质谱学报》2019,40(1):1-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农药多类多残留检测分析方法发展的起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给极性农药、热不稳定性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检测创造了条件,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通量的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创建了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本文回顾了色质联用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体内检材中大麻毒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介绍体内检材中大麻毒品及其代谢物的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联用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直接同时测定吸烟者血清中尼古丁及其9种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各化合物的校准曲线用线性回归拟合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在75% ~ 105%之间,定量限均低于0.85 n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5%~10%之间.实验设计了70余名吸烟者摄入不同烟气量,并对其血液、尿液、唾液样本进行检测,以血清中所有代谢物含量做烟气摄入水平的分类分析,分类的正确度达到80%以上.各代谢物间的相关性及对分类的贡献度的研究表明,血清中的可的宁含量可作为不同烟气摄入量吸烟者的良好标记物.分析不同体液间可的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体液间的可的宁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和暴露组的分析表征在环境风险和健康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体代谢物和外源性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多样和样品基质复杂,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表征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质谱(MS)虽然具有强大的定性和定量能力,但存在对一些分析物的灵敏度、特异性等不足的问题。化学同位素标记(CIL)技术与MS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而且在特异性、准确度、组学覆盖率和分析通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化学同位素标记-质谱(CIL-MS)技术广泛应用于与环境和健康相关的代谢物和暴露标志物的靶向或非靶向分析。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CIL-MS在含氨基、羧基、羰基、羟基和巯基的代谢物/外源性化合物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关注与其相关的环境风险与健康效应,并总结CIL技术在MS分析中的优势、最新动态以及存在的不足,展望CIL-MS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LC)适用于分析热不稳定、强极性、难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质谱(MS)作为一种检测和鉴定技术,具有通用性及灵敏度高的特点,采用各种质谱技术,可获得化合物的许多结构信息。这两种技术的结合(LC/MS联用),是当代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LC/MS联用接口的主要技术要求是(1)流动相挥发、排除、实现样品富集。(2)溶质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11.
杨俊  王文辉  王齐  孙晓东 《质谱学报》2011,32(3):176-180
建立了水体中甲磺隆、苄嘧磺隆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水样中的甲磺隆和苄嘧磺隆经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然后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分离,以0.05%乙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 采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磺隆、苄嘧磺隆在1.0~50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002 5 μg/L和0.005 μg/L,回收率为87.6%~98.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  相似文献   

12.
讨论液相色谱相关技术及其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用于样品前处理的固相提取技术(SPE)、液相色谱技术(HPLC)、液质联用技术(LC/MS)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及农产品中兽药、农药及毒素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鸡胸肉中40种糖皮质激素和9种非甾体抗炎药物残留。样品用90%乙腈-水溶液(V/V,含0.1%甲酸溶液)提取,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分离,以0.1%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在2~100 μg/L范围内,鸡肉中49种兽药残留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回收率为60.2%~111.7%,相对标准偏差(n=6)均在1.3%~12.0%之间,检出限为0.1~0.5 μg/kg,定量限为0.3~1.5 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同时测定鸡肉中的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地检测双酚类化合物在地表水中的残留水平,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SPE-UPLC-ESI-MS/MS)法分析水中包括双酚A在内的6种双酚类化合物残留。样品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T3色谱柱,以2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和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电离,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种双酚类化合物在0.10~50.0 μg/L或0.50~100 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7~0.999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5~0.31 ng/L;高、中、低三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4.8%~122%,相对标准偏差在3.33%~12.4%之间。采用该方法对杭州市部分河流和水库的地表水样品进行分析,共检出5种污染物。该方法灵敏、准确、检测范围广、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实际水样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食品中对位红、苏丹红I~Ⅳ的超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并采用氘代苏丹红作为同位素内标进行定量。样品经提取、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Waters OasisMAX)净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100 μg•L-1,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方法的定性检出限均小于1 μg•kg-1(S/N=10),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8%~112.4%。  相似文献   

16.
Mycotoxins are fungal toxins produced by molds, which occur universally in food and feed derivatives, and are produced under certa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before harvest, post-harvest, during storage, processing, and feeding.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relevant and worrisome problem concerning food and feed safety because it can cause a variety of toxic 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in human and animals. In this review we report the use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connection with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for mycotoxin determination by considering separately the most diffuse class of mycotoxins: patulin, aflatoxins, ochratoxin A, zearalenone, trichothecenes, and fumonisins. Although the selectivity of mass spectrometry is unchallenged if compared to common GC and LC detection methods, accuracy, precision, and sensitivity may be extremely variable concerning the different mycotoxins, matrices, and instruments. The sensitivity issue may be a real problem in the case of LC/MS, where the response can be very different for the different ionization techniques (ESI, APCI, APPI). Therefore, when other detection methods (such as fluorescence or UV absorbance) can b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LC/MS appears to be only an outstanding confirmatory technique. In contrast, when the toxins are not volatile and do not bear suitable chromophores or fluorophores, LC/MS appears to be the unique method to perform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without requiring any derivatization procedure. The problem of exact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in GC/MS and LC/MS method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mycotoxin determination in food, given the high variability of the matrices, and can be solved only by the use of isotopically labeled internal standards or by the use of ionization interfaces able to lower matrix effects and ion suppressions. When the problems linked to inconstant ionization and matrix effects will be solved, only MS detectors will allow to simplify more and more the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and to avoid clean-up procedures, making feasible low-cost, high-throughput determination of mycotoxins in many different food matrices.  相似文献   

17.
GC/MS/MS和LC/MS/MS在现代农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的特点,着重介绍了GC/MS/MS和LC/MS/MS法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8.
薛元臻  芮雯  王慧 《质谱学报》2011,32(5):314-320
建立应用纳升级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nanoUPLC Q-TOF MS/MS)联用技术研究大鼠同位肝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10组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术后3天组(n=5)和术后7天组(n=5)。分别于术后3天和7天处死5只受体,取肝组织,提取总蛋白,Trypsin酶解后,使用Waters公司独家专利MSeTM无标记定量技术,利用nanoUPLC-MS/MS技术对酶解后的肽段进行分析,数据库检索鉴定蛋白质,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所鉴定的蛋白质进行功能分类。7天组与3天组相比,两样品中同时存在的大部分蛋白上调,其中10个蛋白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比值变化在8.5倍以上。结合数据库搜索得到鉴定,这些明显上调的蛋白的分子功能主要与细胞骨架、离子结合、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曹慧  陈小珍  王瑾  陈万勤 《质谱学报》2012,33(4):232-236
为了准确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D的含量,建立了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维生素D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钾皂化,用V(正戊烷)∶V(乙醚)=4∶1的混合溶液提取,采用Waters T3色谱柱分离,以2 mmol/L甲酸铵-甲醇和2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电离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内标法定量。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5~15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检出限均为1.5 μg/kg,定量限均为5.0 μg/kg,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0%~104.7%和92.7%~108.0%,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定量准确,适用于婴儿奶粉中维生素D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准确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地表水中的残留水平,建立了无需前处理,直接进样快速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0.2 μm针式滤头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后,UPLC-MS/MS进样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甲醇和5 mM乙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0 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0.10~1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5 6~0.999 7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5 μg/L;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2.2%~117%,相对标准偏差在1.82%~14.2%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且检测范围广、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