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接触角法(CA)、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等几种表面分析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结合聚氨酯(PU)衬层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表征PU衬层表面特性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含聚氨酯(PU)涂布层的湿法合成革制造过程中,PU涂布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改变了涂布层PU的凝固成型状态,使尖状微细孔结构比例增大,增加了革的透湿性。这种涂布层表面压花整饰时,表面平整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合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处理,得到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以聚乙二醇(PEG10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反应生成聚氨酯(PU)预聚体,然后通过原位复合法制备了PU/MWCNTs、PU/O?MWCNTs复合乳液;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红外光谱仪(FTIR) 等仪器表征分析了MWCNTs和O?MWCNTs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分散性能,并通过FTIR对PU、MWCNTs/ PU、PU/O?MWCNTs进行了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酸处理使MWCNTs侧壁引入了约自身质量10.2 %的含氧官能团,极大地提高了MWCNTs在PU基体中的分散性;O?MWCNTs在PU预聚体形成之后加入时,会与PU链嵌段或者接枝,更利于分散;PU/O?MWCNTs复合乳液外观细腻呈黑灰色,静置36 h后O?MWCNTs仍呈现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4.
贾巍  高启君  吕晓龙  陈华艳  王暄  董畅 《化工学报》2018,69(7):2935-2943
针对塑料换热管热导率低的问题,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通过控制铸膜液中磺化聚醚砜(SPES)添加量,制备出具有致密层/非致密层复合结构,外表面接触角分别为49.8°、78.1°的中空纤维表面亲水(PVDF/SPES)、表面疏水(PVDF)换热管,在非致密层内填充水,从而提高换热管导热性能。将单根的表面亲水、疏水换热管编织,在列管式塑料换热器壳程,利用两根换热管的外表面,构建蒸汽冷凝用亲/疏水组合表面,研究该表面上蒸汽冷凝传热强化效果。研究表明,较熔融拉伸法制备的致密PVDF换热管疏水表面,NIPS法制备的亲水表面、疏水表面及亲/疏水组合表面上的蒸汽冷凝总传热系数分别提高46.6%、56.5%、99.7%。可见,较单一的亲水或疏水表面而言,亲/疏水组合表面能够显著强化蒸汽冷凝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1.2.2 PUD涂层剂 1.2.2.1市场概况、消费区域及主要生产企业 纺织材料改性是现代工业中最重要的工艺过程之一.涂层技术是对织物或非织物进行功能化加工,在软质基材上用涂层胶,使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高聚物树脂薄膜,涂布后基材不但保持了原有特性,并增加了其他功能,提高了附加价值,近年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主要产品有PU人工皮革(分鞋面和服装革)、牛皮二层革(沙发革和箱包革)、涂层织物面料(防水透湿的各种休闲装、羽绒服、雨伞、野外帐篷、窗帘布、地毯背衬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我国聚氨酯(PU)弹性体的重要地位,重点论述了后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工业、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海洋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是PU弹性体未来发展的新的动力之源。指出TPU(热塑型PU)切片、TPU薄膜、TPU医疗制品、TPU合金、TPU/TPV(热塑性硫化橡胶)是TPU弹性体未来发展方向。PU轮胎是CPU(浇注型PU)弹性体未来重要发展方向。PU皮革和PU鞋材树脂制品是我国微孔弹性体主要产品形式和出口产品。PU复合材料和PU功能材料是值得关注的PU弹性体新材料。提出开发生物降解PU弹性体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应用前景。PU风机叶片、PU枕木、碳纳米管/FPU(含氟PU)、HPPO-PO(双氧水丙烯直接氧化法)、ADI(脂肪族和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和NIPU(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是具有前瞻性的低碳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7.
提高聚氨酯泡沫塑料表面涂层附着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擦试法、原子灰腻子刮涂、Ar∧ 直流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法以及Ar/O2射频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法等几种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聚氨酯泡沫塑料(PUF)与聚氨酯涂层的附着力。刮涂腻子表面改性简单易行,适用性强,射频Ar/O2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效果较好,但需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8.
具有疏水性表面的材料在自清洁、流体输送、减阻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纳米Si O2粒子为添加剂,聚氨酯(PU)为成膜物,含氟表面活性剂(FC-4430)为低表面能修饰物,构筑出了微-纳米复合结构,采用涂刷工艺制备出FC-4430/Si O2/PU复合涂层。研究了Si O2和PU的质量比、FC-4430的用量对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O2和PU的质量比为1:4,FC-4430的含量为1.5 mL时,复合涂层的疏水性能最好,水滴的接触角为127.6°。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玻璃微珠复合耐磨涂层的制备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下,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首先在酸性水溶液中利用胶溶–回流法在玻璃微珠表面制备了纳米级TiO2颗粒包覆层的纳米TiO2/玻璃微珠复合颗粒。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BET(Brunauer–Emmett–Teller)法等检测手段对复合颗粒的表面形貌、包覆层相组成、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张克宏  王逍冉 《中国塑料》2020,34(11):23-28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聚氨酯(PU)为增韧相、纳米纤维素(NCF)为增强相,通过溶液法与熔融共混制得PLA/PU/NCF复合材料,研究了PU和NCF的含量对PLA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对PLA/PU/NCF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柔顺的PU分子限制了PLA的结晶,提升了PLA基体的韧性;刚性的NCF通过氢键作用提升了PLA基体的强度;当NCF含量为3 %、PU含量为17 %时,PLA/PU/NC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纯PLA提升了12.10 %和694.91 %;高温热稳定性有了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600 ℃残炭率为19.36 %。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乳酸(PLA)、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和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为原料,通过原位反应法制备了PLA/聚氨酯(PU)共混物,研究了PLA/PU共混物的反应原理、力学性能、断面形貌、动态流变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在原位反应中有微交联结构PU生成,且伴随着PLA的扩链和枝化反应;PLA/PU共混物的韧性得到显著提高,当PU含量为30 %(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断裂韧性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30 %、134.13 MJ/m3和34.19 kJ/m2,较纯PLA分别增加了16.6、8.1和11.1倍,此时拉伸强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49.7 MPa);纯PLA和PLA/PU共混物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共混物具有更高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PLA/PU共混物比纯PLA的结晶速率高,晶体完善程度高。  相似文献   

12.
以聚氨酯(PU)为基体、磷酸三甲酚酯(TCP)为增塑剂、中空玻璃微珠(HGB)和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软质PU/TCP、PU/TCP/HGB、PU/TCP/HGB/AC材料,研究了增塑剂TCP、填料HGB和AC发泡剂的含量对PU材料的吸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塑剂TCP、填料HGB和AC发泡剂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当TCP含量为25 %(质量分数,下同)、HGB含量为10 %、AC含量为2 %时,材料的吸声性能最佳,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29,且频率为1 714 Hz时吸声系数最大,为0.55;以半峰宽衡量材料的吸声频率宽度,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塑剂TCP、填料HGB和AC发泡剂对半峰宽的长度分别有减少、增加的作用,为制备轻质宽频吸声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对PU/TCP、PU/TCP/HGB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选用25 % TCP和10 % HGB配比对材料整体性能调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甲苯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癸二酸二异辛酯等为原料,制备了聚氨酯复合固体推进剂丁羟衬层材料,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R)值和环境湿度对衬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衬层R值增大,衬层的拉伸强度和邵A硬度增大,扯断伸长率减小,衬层/推进剂界面粘接强度增大;环境湿度增大,衬层发软,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降低,内部和表面存在气泡生成。  相似文献   

14.
《无机盐工业》2015,47(6):16
以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溴化N,N,N’,N’-四甲基-N,N’-双十二烷基-1,6-己二铵(12-6-12)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系统,以及12-6-12/正丁醇/正辛烷/水微乳系统为模板,利用碳酸化法合成了具有贝壳珍珠层“砖-泥”结构碳酸钙-环糊精仿生复合材料。以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 镜(TEM)表征产品的组成与形貌。讨论了模板尺寸、电性与复合材料形貌的关系。提出了“砖-泥”式层状结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亚平  陈传忠  田尧  张明  谢安 《橡胶工业》2023,70(6):0403-0409
利用端羟基液体丁腈橡胶(HTBN)分别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对氯苯基异氰酸酯(4CPI)反应制备HTBN-聚氨酯(PU)和HTBN-4CPI两系列相容剂,研究其对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的丁腈橡胶(NBR)/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相容剂后,NBR和PU的相容性得到有效改善,NBR/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增大,磨耗性能提高,当HTBN-4CPI质量分数为0.98%时,NBR/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最大,磨耗性能最佳,其中拉伸强度增大35%,磨耗量减小56%。  相似文献   

16.
尹芳华  姚超  聂天琛  李为民 《化工学报》2008,59(10):2656-2662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LM-N308)为有机表面改性剂,用相转移法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TA)、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亲油化度实验等对所得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LM-N308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表面。HRTEM结果显示,在纳米TiO2的表面存在厚度均匀约2 nm的有机包覆层。TG和亲油化度实验数据表明,纳米TiO2表面化学吸附的LM-N308的饱和质量分数为7.0%~9.7%。分散性实验表明,经LM-N308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  相似文献   

17.
以双羟乙基甲基氢化牛脂基氯化铵为插层剂,采用单体插层法制备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聚氨酯(PU)和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当OMMT为3质量份时,HTPB/PU/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T型剥离强度是HTPB/PU复合材料的2.58倍.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OMMT在HTPB/PU/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呈剥离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氟资讯》2008,(2):28-28
水性PU有许多优点,但涂层易吸潮,耐湿擦性不好,黏着力和光泽性降低。为此,国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在PU配方中,加入含氟抗水剂,或整饰后再喷一层防水层,以提高耐水性。在主链上引入硅、氟改性的PU,可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使PU的耐水性、防污性、手感和爽滑性等方面得以改善。西德专利还报道了含氟PU乳液的合成,使用含氟表面活性剂,使PU分散在水中,耐水性、耐油性极好。  相似文献   

19.
PU/P(MMA-co-MAH)/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军  付丽华  黎婕  贾德民 《橡胶工业》2006,53(12):709-714
将插层纳米复合技术与互穿网络共混技术相结合,通过同步插层聚合法制备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P(MMA-co-MAH)]/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PU/P(MMA-co-MAH)/OMMT纳米复合材料为剥离/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各项物理性能较优;其优化制备条件是: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OMMT和MAH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8,0.02,0.05和0.05,PU/PMMA共混比为60/40;亚甲基双邻氯苯胺因数为0.8。  相似文献   

20.
以模拟体液(SBF)为介质,采用仿生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n-HA/P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研究了n—HA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SBF中用浓度为0.200mol/L硝酸钙溶液制备出具有良好结晶度的n-HA,由此制备的n—HA/PU复合材料开孔率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医用组织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