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璇  杨林德 《地下空间》1999,19(1):47-55
本文在总结国外信息管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信息港信息管线的建设,初步探讨了我国信息时代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上海市信息港信息管线的建设,提出了“共建与开发利用”的构想,并完成了相应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1996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上海国际信息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7月,上海信息港工程正式启动。今年2月,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被确定为2000年市府“1号工程”。其中集约化信息管线的建设工程又被安排为该工程7个子项目中的第1位。 信息管线是信息输送的物质载体,也是信息港建设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许多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专用信息传输网络,如中国联通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市府科技网、公安局交警专用网等。然而由于以  相似文献   

3.
作为信息传输物质载体的信息管线,既是信息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上海信息管线的集约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上海城市建设探讨了信息管线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的规划、设置及其敷设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信息传输物质载体的信息管线,既是信息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上海信息管线的集约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上海城市建设探讨了信息管线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的规划、设置及其敷设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1 工程主要特点及招标 信息港工程是上海市2000年一号重大工程项目,对于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改革和上海信息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上海地铁集约化光缆工程是集约化信息管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利用地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港信息管线的集约化建设目前多采用电信光缆沟建设模式 ,对其开展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其在和平时期使用的便捷与安全性 ,而对其在战时防护能力是否足够则缺乏重视和研究 ,存在问题似还较多。本文对集约化信息管线中人孔结构的防护能力、管线系统的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相应地提出了旨在提高集约化信息管线的防护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信息港信息管线的集约化建设目前多采用电信光缆沟建设模式,对其开展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其在和平时期使用的便捷与安全性,而对其在战时防护能力是否足够则缺乏重视和研究,存在问题假说还较多。本文对集约化信息管线中人孔结构的防护能力,管线系统的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旨在提高集约化信息管线的防护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7月1日,被列为上海市今年“一号工程”的信息港工程,上半年进展情况良好,其中:集约化信息管线已完成前期准备,新建200沟公里管线指标已按流程分解至月;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已完成区域选择、施工技术和器材及方案等各项准备;电信网改造完成现场勘察、平台搭建,首批设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市地下空间以人防工程为起点,发展至今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地下交通网络及各类地下综合体。同时,政策法规制定、基础信息研究伴随着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亦得到进步与完善。对上海市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旨在对未来的城市建设提出可供参考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日,由义乌市城建信息中心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专家验收。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是义乌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数字义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地下管线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和资源共享的功能,能够为城市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的综合管线基础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有关调研结果,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地下管线管理模式、地下管线资料现状、地下管线数据版权以及地下管线动态管理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如何规避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城市燃气管网GIS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提出了系统设计思路及构成,以及在城市燃气地下管网管理、运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智慧城市建设有了更加强劲的推动力,作为智慧城市重要部分的智慧管线信息化平台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传统管线信息化平台需要人工去输入各种管线信息,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极易出现错误。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市政BIM工作研究,认为市政管道BIM模型可以作为一种优质载体将城市管线信息导入智慧管线信息化平台中,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投入,而且可以极大提高管线信息录入的准确率,可以更为高效地促进智慧管线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当前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实际情况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5.
GIS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燃气管网系统的管理,通过介绍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的GIS系统阐述了GIS系统的概念、组成、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下管线被称为城市的“血脉”和“神经”。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当前上海的实际,对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结合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了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探讨了系统的集成与特点,通过对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从外业采集到内业数据处理和系统管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GIS在埋地燃气管道风险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风险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的计算。结合某市工程实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埋地燃气管道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石油石化管线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武  唐章英 《山西建筑》2010,36(1):365-367
对3S技术、数字油田与数字管道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石油石化管线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探讨了3S技术在石油石化管线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以推动中国石油管线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