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黄素产生菌的补料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核黄素产生菌E.ashbyii在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糖质量浓度、PH值、核黄素质量浓度和粘度的变化及菌体形态与核黄素生物合成之间的联系,发现PH值对菌体生长有显著的影响。菌体浓度过高会导致发酵液粘度过大,通风供氧困难,菌体活力下降,采用先低浓度培养菌体酵液PH值的变化进行多次适量补料,不仅可以控制菌体的过度增殖,缓解通风供氧不足造成的困难,而且还可以保持菌体活力,增加核黄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酒糟发醇制取甘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碑酒生产中的副产物酒糟为原料,经酶法糖化,再经亚硫酸盐诱导进行甘油发酵,着重介绍酒糟发酵生产甘油的工艺过程,探讨亚硫酸盐用量、发酵液pH、发酵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亚硫酸钠:酒糟=1:20(质量比),发酵液pH值为7,发酵温度为30℃,产品收率可达11.9%。  相似文献   

3.
玉米原料细菌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ATCC31821的试验表明,该株最适发酵糖浓度为150-200g/L,PH为7左右。以分为原料,该菌株在发酵速率及淀粉出酒率等方面均比K字酵母优越,玉米粉在糖化30min添加CAX20g/L35℃下发酵40h后,酒精度达72g/L,残糖(还原糖)4.2g/L,淀粉利用率91.5%;淀粉出酒率48.5%(按无水酒精计)。  相似文献   

4.
庆大霉素产生菌的紫外线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庆大霉素产生菌JY1-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照射,选育出性能优良菌株JY3-5,经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研究了最佳发酵温度及初始pH值,使其摇瓶效价提高343%;30m3罐放大试验,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186%。  相似文献   

5.
研究墨曲霉固定发酵啤酒麦糟生产单细胞蛋白的适用条件。在麦糟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04%的NaAc和0.05%的KH2PO4,调pH4-5,在30℃培养4d,可使黑曲霉较好生长。在麦糟中接种黑曲霉24h后,再接种木霉进行混合培养,可提高菌体单细胞蛋白产量。  相似文献   

6.
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核黄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黄素的溶解度受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在碱性条件下核黄素的溶解度较大,而在偏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实验中分析了温度、pH值、作用时间和避光条件等因素对核黄素分解损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碱溶法提取黄素的新工艺,并用核黄素的发酵液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与传统的酸溶法提取工艺相比,不仅提高了收得率,能耗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茵BMB005发酵不同阶段补加葡萄糖发酵试验,研究了补糖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补加葡萄糖可以提高生物量,进而使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提高33.1%,而稳定期补加葡萄糖则是通过提高茵体合成晶体蛋白的能力而使发酵液中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提高18.1%.30L发酵罐补糖实验结果表明:在起始碳源质量浓度为3.0g/dL的情况下,对数生长期补加1.0g/dL葡萄糖可以将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和生物效价分别提高37%和51%;稳定期补加1.0g/dL葡萄糖可以将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和生物效价分别提高33.7%和75.1%;而且稳定期补加比对数生长期补加葡萄糖更有利于增效因子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耐酸性液化糖化淀粉酶的液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白曲霉基因工程菌株TRl2在液态发酵中的补料量、补料时间、补料次数、补料培养基配方等的研究,确定出了该菌株产酶及在3L放大条件下的最佳补料工艺。通过此工艺,在3次补料后发酵液体积逐步增加,TRl2菌株产酶的酶活总量稳定提高。发酵96h,耐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活力分别达到86.37u/ml和25229.7u/ml的较高水平。经初步提取,1000ml发酵液可得到同时含有两种较高酶活力的粗酶蛋白干粉11.2g,为大批量生产耐酸性液化糖化淀粉酶制剂提供了工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混菌固态发酵蚕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蚕沙和麸皮比例8:2,尿素3%,硫酸铵2%,水分72%,PH自然,在30℃先接康氏木霉T-1,培养72h以后再接入莫格假丝酵母Y7,再继续培养24h,所得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28.7%,粗纤维降解率为42.2%,富含酵母活细胞和纤维素酶,转化率为82.7%。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纤维素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A.nigerHS-16为纤维素糖化菌,以稻草纤维素为主料制备乳酸 发酵培养基,再以Lac-tobacillus-HT为乳酸发酵生产菌,进行乳酸发酵,结果发酵液中乳酸产量达132gL,转化率为88%。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补料工艺对林可霉素发酵生产的作用,考察在不同时间1次和2次补加小料对菌体形态和发酵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补糖和补硫酸铵可提高林可霉素发酵的效价,在此基础上分批增补小料对林可霉素发酵效价的增加效果更好,其中2次补小料的最优时间分别在发酵48 h和96 h。进行2次补小料的林可霉素发酵效价达到7.421 g/L,比不补小料和补1次小料林的林可霉素发酵效价分别提高192.7%和135.4%。  相似文献   

12.
利用白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扣囊拟内孢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固体发酵白酒糟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白酒精的适宜条件为采取同时接种方式,菌种混合比为1:1,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起始pH为5,培养时间6d。发酵产物每克干基酵母细胞数达到24.28亿个,粗蛋白含量达33.54%,总糖含量为6.23%。  相似文献   

13.
流加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2.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14.
从洋姜中提取菊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影响从洋姜中提取菊糖及减少提取液中果胶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洋姜干片为原料,在pH值为4-5,温度为60-80℃条件下,30-45min内重复浸提3次,菊糖提取率可达90%左右,果胶质含量可减至0.6%左右。  相似文献   

15.
浓缩核黄素发酵液制取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酵液直接制取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核黄素颗粒(含VB2约10%)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对重力沉降,过滤和离心等分离方法的试验,发现离心分离是去核黄素发酵液中的机械水分的好方法,而重力沉降和过滤除水在工业生产中均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离心获得的浓缩的发酵液经干燥,粉碎和筛分以后可制得流动性好,容易与大宗饲料均匀混合的核黄素颗粒,在实际生产中利用喷雾和流化干燥离心获得的发酵浓缩物将取得更为理想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发酵法制核黄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验用E.ashbyiiAs2.481为对象,研究了菌种特性,并对发酵培养基配方及摇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发酵培养以葡萄糖,蛋白胨,玉米浆为主要原料,发酵起始PH=6.8;500ml和250ml三角瓶最佳装液量分别是60~70ml和20~30ml;接种量为10%,在振动次数100r/min振幅8~10cm摇床上进行摇瓶,以豆油或油酸钠为促生因了,核黄素产量从0.1g/L提高到0.6g/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日本清酒的酿造经验研制了小米发酵饮料.实验确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30~32℃,糖化时间48~56小时,发酵温度28~30℃,发酵时间60~72小时,接种量0.08%~0.1%.成品含酒精4%(v)~6%(v),总糖10%,总酸0.4%,不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保质期可达9个月.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氧化酶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自选青霉菌株Z-I-C分批发酵生产葡萄糖氧化酶(GOD)的适宜工艺条件,并在2.6立升台式发酵罐中进行了小试,监测了发酵过程中溶氧(DO)、pH、还原糖、菌体干重(DCW)、氨基氮(NH2-N)活酶活等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GOD的发酵产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圆弧青霉PG37发酵产酶工艺及脂肪酶提取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0m^3发酵罐在通风量为0.3 ̄0.8V/Vmin、搅拌转速为180r/min、发酵温度为28℃、培养过程中流加棉籽油以控制发酵醪pH值为6.5 ̄7.0的条件下,发酵84h左右,成熟发酵醪酶活为4520U/mL。发酵液经过滤、超滤波浓缩、硫铵沉淀、造粒等过程制得颗粒碱性脂肪酶成品,酶的提取总收率在70%以上,颗粒酶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基础料中甜菜碱的不同加量对粘着剑菌发酵生产VB12的影响,结果发现基础料中甜菜碱的加量,影响菌体浓度和发酵单位。加量越高,菌浓越低。发酵单位随着甜菜碱的加量先增高,后降低,最适浓度25g/l。在补料中,建立了发酵液中甜菜碱浓度的检测方法,根据发酵液中甜菜碱残存浓度控制补料量的方法。发现甜菜碱降至0.5-0.6%时开始补加甜菜碱,过程中控制甜菜碱浓度为0.1-0.2%,发酵单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