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榜     
《互联网周刊》2009,(24):25-25
阿里巴巴启动大学“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 2009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联合全国千余所院校发起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此次护航行动调动了阿里巴巴集团及各子公司的资源,通过提供电子商务培训.提供淘宝大学生创业平台、创造就业新岗位及举办中国大学生“明日网商”挑战赛等方式,推动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创业或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天地》2009,(5):7-7
2009年4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浙江杭州联合全国干余所院校共同发起了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为大学生们就业创业提供网络平台。同时,阿里巴巴还宣布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明日网商”挑战赛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状态和盈利情况不容乐观,研究大学生创业风险种类,能够更好地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大学生创业风险可根据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型,创业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存在不足、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短板、社会舆论存在过度宣传和误导、大学生创业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完善等,需要从学生自身、高校教育、社会舆论、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防范大学生创业风险。  相似文献   

4.
何跃 《网友世界》2013,(20):41-41
电子商务创业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可持续性不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结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创业可持续性的新思路,希望通过这些途径来帮助和提升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鼓励大学生创业,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本身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而缓船我国目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就业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辅导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丹  陈淼 《互联网周刊》2023,(17):48-50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既带来了正面的创造效应也带来了替代效应。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高校与大学生应对创业智慧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给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的影响及培养大学生创业智慧的重要性与困难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位循环”的创业智慧培养模式,并对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智慧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杨虹 《电脑爱好者》2010,(13):62-62
从比尔.盖茨到李想、戴志康,大学生IT创业早已从美国蔓延到了中国,别以为这些哥都是传说,你身边也许就有胸怀创业梦想的未来IT公司CEO。当然,你,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软件工程师》2006,(1):30-32
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但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第一桶金怎么来、开公司的程序税收如何等。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创业成为热门话题。在文化创意产业洪流涌动的世界产业格局和大学生创业热潮中,艺术设计应该如何看待创业、加入创业并取得创业的成功呢?文章试图从当前的中国社会现状、专业特色、产业特点及创业教育层面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帮助大学创业教育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观察点和研究点。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长期低于5%,其中有较大的原因是大学生们对创业风险的认知能力较低并缺乏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广州增城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风险认知情况,同时对增城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比较担忧和重视项目的方向、资金的来源、市场的变化以及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等风险,而对社会资源以及社会技能等方面的关注度较少。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属于中等,因此文章最后对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兴 《互联网周刊》2023,(17):80-8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教育模式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和产业合作模式,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路径,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毕业临近,各地纷纷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一时间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火热的话题,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转身成为“90后”创业者。  相似文献   

13.
曾有人说过,未来五年内创立的企业,很可能就是二十年后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因此,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再加上创业板的推出,以及许多成功创业公司的光环,都鼓舞着中国的大学生。他们也希望跟随马云、李开复的步伐,走向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使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高校毕业生们真要让“毕业等于失业”成现实吗?其实,就目前形势来看,互联网自主创业非常“匹配”大学生,目为网络创业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读读下面几位网络创业人士的故事,或许能对大学生创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国家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大举措。文章针对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项目选题创新性不强,项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与学生能力达成度关联性不足等问题,引入OBE教育理念,将OBE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学相结合,以达成学生能力产出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价学习产出、使用学习产出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我国日益完善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逐渐形成的创业文化、不断降低的创业成本与门槛,以及国家经济转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良好机遇和竞争优势,创业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技术》2014,(4):12-12
正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原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是由北京大学、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项目之一,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nternational Contes of Applications in Network of Things,简称iCAN)的中国选拔赛,也是面向大学生创新的年度科技竞赛,始于2007年。竞赛秉承"传递iCAN理念、激发创新热情、点燃创业梦想"精神,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勇于创新,发现和培养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促进和加强物联网等高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群体是由大学毕业生或大学生组成,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和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成 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形式和新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群体SWOT分析发现,大学生创业具 有理论性、系统性的科技知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势,但缺乏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和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大 劣势;同时大学生创业既面临政府及高等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政策及制度保障的机遇,又要面临国内外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 的不利威胁。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高等学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要善于自我人生规划,努力提升自身创业素质,引起学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重视,唤醒大学生创业意识,真正从 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贾显维 《网友世界》2013,(6):28-28,30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各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应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是一个受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过程,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所有阶段.构建大学生创业扶持平台,关键是要丰富创业促进体系的内容,优化创业体系中的市场、政府、学校和大学生本身等各个主体的分工和职能.首先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其次政府必须出台鼓励、保护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促进健康的大学生创业市场的形成,以不同的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立健全创业体系中各主体的职能分工,能够优化创业体系的功能,使大学生创业扶持平台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