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敏传感器SnO_2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SnO2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了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进一步阐述了一些新的SnO2制备方法,同时展望了纳米SnO2粉体的发展前景,纳米SnO2粉体将向制备简单化、功能完善化、应用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在纳米金属粉末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超声波在纳米金属粉末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综述。其中着重介绍了与超声波有关的纳米金属粉末制备方法,包括了超声波雾化法、超声波化学沉淀法、超声波电化学法、超声波还原法、超声波溶胶凝胶法、超声波微乳液法、超声波模板法,并就这些方法中超声波作用的机理、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上述方法的技术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微粒材料的基本机理、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介绍了目前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讨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氧化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ZrO2颗粒,利用XRD、TEM、BET、TG-DSC、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所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微乳液过程可制得非晶相ZrO2前躯体,前躯体经550℃煅烧后转变为四方相ZrO2,900℃煅烧后转变为单斜相ZrO2,ZrO2颗粒分布均匀,粒径为40 nm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S-80复合表面活性剂(w(Span80)∶w(Tween20)=2∶3(质量比))/异丁醇/500SN基础油/氟化铵水溶液W/O微乳液体系构建微反应器,通过原位表面修饰制备了含纳米LaF3粒子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同时,采用洗涤法制备了干粉纳米LaF3。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纳米LaF3粒子的结构和形貌。分别将液体添加剂和干粉加入基础油中,采用离心沉降法考察了不同后续分离方法得到的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用四球机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磨斑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微反应器制备的颗粒状纳米LaF3平均粒径在10~15 nm之间;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其摩擦学性能影响很大,液体添加剂中的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大大高于干粉粒子;液体添加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不仅有利于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稳定分散而且有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受控部分还原法(CPRM)制备Fe3O4纳米粒子。由于反应乳液中的大分子表面活性剂限制了成核和核的生长过程,使得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很好,且系统中纳米粒子的含量较微乳液法有明显提高。改变反应物浓度可使反应系统中的Fe2 稍过量,故采用CPRM时,反应系统无须惰性气体保护,合成的Fe3O4纳米粒子经TEM、X-ray、动态光散射和振动磁强计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6 nm,且粒径分布窄,具有极好的超顺磁性。CPRM法使得在一般条件下合成高质量的纳米粒子和Fe3O4磁流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用新技术--雾滴微反应器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铝粉体,并与用传统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铝粉体进行比较,用SEM和TEM等方法对制备的前驱体和最终粉体进行表征,用XRD法对最终粉体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雾滴微反应器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铝粉体比传统沉淀法制备粉体的颗粒尺寸较小,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比表面积达到138.1cm2·g-1;前驱体在1 150℃煅烧20 min可完全转化为α-Al2O3.  相似文献   

8.
挤出滚圆法制备纳米中药微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用挤出滚圆制粒法制备纳米中药石莲花与燕子掌微丸的工艺方法,首次成功地制备了高载药量的中药纯浸膏微丸,并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制粒过程及产品的影响,考案了微丸的部分物理性质。实验结果证明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石莲花与燕子掌微丸具有产率高、物理性能优良等特点,说明本制备工艺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选用菜籽油、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 8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7)、正丁醇制备W/O型微乳液,并将其作为微反应器原位合成CaCO3微纳米粒子。对CaCO3粒子形貌的表征表明,随含水量增加,CaCO3粒子由球形转变为梭形薄片状,CaCO3粒子尺寸也可受含水量控制。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CaCO3微纳米流体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微乳液体系相较于基础油的摩擦因数降低了约55.74%,CaCO3粒子使微乳液PB值提高了约10.88%,摩擦面粗糙度降低了约16.01%。在摩擦过程中,胶团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平行吸附于摩擦面且易于剪切,实现优异的减摩效果;梭形薄片状的CaCO3微纳米粒子可以抑制表面微凸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从而发挥极压作用并显著改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梁娜  陈敬超 《润滑与密封》2006,(10):178-180,203
概述了FeS的制备方法,包括微乳液法、均相沉淀法、辉光放电法、离子渗硫法及高温合成法等,阐述了FeS减摩耐磨机制和它的性质以及FeS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PAN基碳纤维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改性研究,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碳纤维,已经成为碳纤维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入手,着重综述了PAN基碳纤维的纺丝溶液改性和原丝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共聚改性与共混改性是纺丝溶液改性的主要手段,原丝改性则以化学改性为主,其大大提高了PAN基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后对今后PAN基碳纤维的改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线性系统自适应逆控制的不完善,本文引入逆系统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伪线性系统,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了逆系统模型,最后利用成熟的线性系统自适应逆控制理论实现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逆控制。引入逆系统方法后实现了两大功能:其一,消除了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而且不需要设计逆对象模型:其二,实现了多变量(n维变量)之间的解耦,而且节省了3n(n-1)个线性滤波器的设计。本文针对一个典型多变量二阶系统实现了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逆控制,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够很好地消除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而且还实现多变量的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征  高峰  苏锐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7):846-85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3-U^rPS。以3-U^rPS上平台三个顶点之间的长度为约束条件,中间变量即移动副的位移为未知量而建立约束方程,研究了该并联机构正解的封闭解形式,得到一元八次方程。利用十自由度球面机构本身的几何特征,得出了反解的封闭解形式,然后利用反解对正解进行了数值验证,其中一个实数解与反解求得的结果相对应,证明该正反解分析过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初选的阻燃剂从多方面进行研究、筛选,优选出高岭土是DMF溶剂路线纺制阻燃腈纶纤维的高效阻燃剂,并对该体系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分析得知了高岭土在与DMF(二甲基甲酰铵)法PAN(聚丙烯腈)共混的同时还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接枝共聚,产生了更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杜中华 《机械》2010,37(11):53-55,71
火炮反后坐装置反面问题计算是火炮设计的重要环节,Simulink是基于Matlab软件的图形化建模仿真工具,为尝试Simulink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反面问题的可行性,在分析该问题计算模型基础上,搭建了某型火炮相应的Simulink模型框图,通过仿真得到了理想的计算结果,说明了Simulink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反面问题计算的有效性。同时,比较了Simulink建模和m文件建模的优缺点,指出Simulink在模型直观性、仿真参数选择和变量观测上具有很大的便利性。最后给出了Simulink建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控系统是可重构并联机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可重构并联机器的数控系统的软件开发中,使用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建立了逆解运动学的模型,将动态库技术用于重构条件下并联机器的逆解运动学模块与数控系统执行层次的通讯,实现了一套数控系统能够控制可重构并联机器的多种构型。  相似文献   

17.
以3UPS-U型并联机构天线座为研究对象,计算此机构的自由度,建立并联天线座静平台和动平台的坐标系,确定位姿变换矩阵,进而推导出位姿逆解。针对位姿正解的难题,利用方向余弦矩阵约束条件和推杆长度约束方程构造出方程组,求解出姿态角的封闭解。根据此并联天线座的几何特殊性,推导出雅可比矩阵和速度逆解、正解表达式。以理论建模为基础,结合具体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求解出位姿逆解和速度逆解。该研究工作为更深一步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为进一步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forward and the inverse kinematics solutions for a three dimensional, non-contacting metrology system are presented. The solutions are a continuation of earlier works involving the derivation of an error budget for the metrology system; however, the earlier work required iterative methods. The kinematic solu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closed form, providing real-time feedback and making the system practical for metrology applications. The kinematics are developed using a line geometry, resulting in an efficient representation that may describe a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kinematic system and error parameters determined through calibration. The inverse kinematics solution is a general solution, assuming very little about the assembly of the system. The forward kinematics solution is less general and requires a few assump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kinematics solutions, singularities of the system are identified. The resulting analyses provide the kinematics necessary to enable real-time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a target in space.  相似文献   

19.
具有多分支的空间机器人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应会成为宇宙空间探索的有利工具。这样的系统与常见的串联或并联机器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它同时具有串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的一些特点。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三分支的空间机器人模型,根据该模型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并联机器人位姿正解方面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种计算这种机器人位姿反解的方法。运用该算法可以方便、快捷地算出系统所有可能的位姿反解。  相似文献   

20.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and nanofib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high surface energy. In this paper, such a cohesive energy was activated by using hot-pressing technique to build strong and flexible MWCNTs/carbon nanofibril hybrid fabrics. MWCNTs of three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each with five different weight concentrations, were dispersed in 10 wt% polyacrylonitrile (PAN)/DMF polymer solution. PAN/DMF?+?MWCNT dispersions were electrospun under optimum electrospinning conditions, and the collected fabrics were thermally stabilized under a static pressure. They were then re-heat-treated in a tube furnace with a nitrogen flow. Strength of 70 MPa, modulus of 4 GP, and strain of 5 % were reported for the fabrics. Modulus of 100 GPa was reported for a single nanofibril composite. A novel 3-D graphite structure has been discovered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WCNTs and stabilized PAN nanofibers during graphitization at much lowe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abr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EM, HRTEM, AFM, and x-ray diff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