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妍妮  张健 《华中建筑》2007,25(5):160-163
苏州河东段地处重要位置,有大量优秀的建筑遗产.该文以苏州河东段的优秀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建筑立面样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思想及活动与教育空间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构成要素,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教育空间是教育体系中的物质实体,由校园整体环境和单体建筑组成,大学建筑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空间,必然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沪江大学校园为例,优秀历史建筑构成的大学校园空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空间环境承载着特定的校园文化及其场所精神,虽然大学教育体系已产生很大变化,但其特有的校园文化仍是不可替代的珍贵遗产,有时甚至具有超越国家、民族和时代而存在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风格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对于其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本文论述了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指出建筑作品成功的前提就是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坚  陈顺祥 《建筑学报》2012,(10):88-91
从贵阳近代建筑发展及其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历程入手,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1840-1949年近百年间贵阳近代建筑发生的变化,归纳总结出贵阳近代建筑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发展的特点以及从中可以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景月 《建筑》1996,(1):33-34
编者按:“建筑评论”是我刊1996年新辟的栏目,主要刊发有关建筑、人文景观及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评论文章。希望广大读者喜爱并支持这个新栏目,使之茁壮成长。一、特定的建筑环境造就了特色的建筑风格任何建筑都置身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脱离了环境,建筑就无从谈起。毫无疑问,任何建筑风格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历史及文化背景等地域性因素,是造就建筑风格的主要依据。久负胜名的徽州民居,粉墙青瓦构成了江南水乡浪漫情调的白描图;法度严谨、等级森严的北方四合院,体现着上千年中国封建历史文化的积累;还…  相似文献   

6.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杨豪中 《华中建筑》2010,28(12):141-143
从所处地位和保护现状两方面论述西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指出造成困境的根源是西安近代建筑遗产在价值认知中存在价值取向单一化和价值判定标准模式化两个误区。最后,在分析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西安近代建筑多元和地区的建筑遗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葛亮  丁援 《城市规划》2011,(10):101-102
<正>1.概况昙华林位于武昌城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历史上在此处曾有三义殿、罗汉殿、正觉寺等众多佛教建筑,现已损毁。近代以来由于外商和教会的到来,这里成为近代历史优秀建筑荟萃之地。  相似文献   

8.
9.
顿明明  王勇 《城市规划》2022,(S1):76-83
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5版名城保护规划的划定和增补,目前历史城区范围内公布了7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基于文献和调研,以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过程为主线,梳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并对保护经验进行总结思考。本文认为保护历程分为萌芽、拓展和深耕3个阶段,经历了从“古城街坊”保护到“名城街区”保护的演化过程,通过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建构,以“动态整合、规划引领、活态为本、平衡利益”为原则,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体验“姑苏繁华图”历史意境的文化场所,同时也是承载当代苏式日常生活的城市街区,其保护经验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1):134-135
在婚丧习俗的叙述中,不少近代历史教科书追溯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习俗的历史渊源,尤其指明了某些重要习俗在历史上的起源,这样的叙述有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不过也有一些教科书在对婚丧习俗的叙述中存在部分"当代化"判断。当代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传统生活习俗的内容并不多,近代历史教科书中呈现的传统婚丧习俗对于当代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健  黄妍妮 《华中建筑》2007,25(4):119-123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对河两岸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合理改造关系到上海的历史和城市景观,因而十分重要.该文在全面收集苏州河两岸优秀历史建筑资料的基础上,从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转移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蒋德江 《安徽建筑》2006,13(4):39-40
文章探讨了上海海派文化与海派建筑的关系,阐述海派建筑的特点,提出在当前时期,如何合理继承和发展海派建筑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部分,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社会生产力、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特性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其他文化载体所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建筑气质——谈苏州地方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曦  葛昕 《新建筑》2007,(6):83-86
分析苏州近年的重要建筑,发现本地文化背景影响着地域建筑的气质。地域建筑的文化内涵虽然被现代的文化所冲击,但其独有的气质不会被抹杀,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呈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李一凡 《安徽建筑》2008,15(2):12-13
文章回顾了在保护历史文化建筑遗产方面的教训,阐述了全面恢复古城风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恢复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在新颁布的《物权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要求下,分析了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产权现状,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根据历史文化遗产的性质重新合理划分其产权所有者,以及如何激励产权所有者投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7.
赵杨 《中国园林》2006,22(3):27-33
梦清园(苏州河活水公园)是2003—2004年上海市重点工程之一。在总体规划上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把景观轴线和历史轴线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为整个生态休闲公园赋予园林的外观、科普的实质和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全长110公里的秦淮河是南京人的“母亲河”,它是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兴亡起废的缩影,几经沧桑,始终不失为繁华之地。在秦淮河的历史中,沉载着政治军事、诗酒风流、文化艺术、秦淮风月与市井商贸的繁华。秦淮河上源有二:南源出溧水县东芦山,称溧水河;北源出句容县宝华山(俗称北山),称句容河。二源在江宁县西北村汇合,再经方山西侧北流,至东山镇分流为秦淮新河与秦淮河,秦淮新河西流至金胜村入江。秦淮河自上方门入南京市区,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岐分为二:一支由东水关入南城,经城南夫子庙一带出西水关,为内秦淮,号称“十里秦淮”。外秦淮则始于南唐…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不是对近百年来中国建筑史研究作综述性研究,更不是对近百年来星汉灿烂的建筑名家、建筑名刊和建筑研究机构作点将式的系统评价。笔者的主业是旅游文化研究。因为性喜博览,对建筑文化略有涉猎。我只想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来谈点对近百年涌现出来的热心祖国建筑文化遗产整理传承的部分人、事做点梳理工作。我关注的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开风气之先的机构和开风气之先的杂志。关键词为"建筑与文化"。与此无关者本文概不涉及。  相似文献   

20.
宗晓萌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1,29(7):162-165
大昭寺是拉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至今仍是西藏最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和历史中心区域之一,该文主要阐述了该寺庙建筑在受到众多外来文化影响下而形成的多元化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